APP下载

企校共育技能人才新模式探析

2017-08-24梁小飞

职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车间课堂

梁小飞

摘 要:技工院校历来以培养技能人才为职责,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办学方向。本文阐述了从“课堂”到“车间”、变“顶岗实习”为“轮岗实习”、以真实产品代替模拟课题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实境提高专业技艺、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车间”成“课堂” 轮岗实训 技能人才

笔者学院一直坚持开门办学的方向,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谋求与多家企业建立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关系,在企业设立专门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

一、 “车间”成“课堂”,多渠道实境练技能

1.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

例如某汽车塑料模具有限公司提供500平方车间,给学院投资近400万,建成了设备齐全的学生企业实训基地,为学生进入生产一线提供真实的实训内容。目前,笔者学院已建有多家类似实训基地,逐步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分段分工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企业生产线成为学习技能的场所

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后,学院有计划安排学生分批分段在校外各基地进行实训。企业根据技工院校实训计划,将真实产品研发、加工制作、销售等整个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使企业真实的生产线成为学生学技能的场所。

3.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技工院校要力求学生的实训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现无缝接轨,将“课堂搬到车间”,与企业生产环境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例如,学院汽车专业班级的学生进入市某汽车修理公司,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执教,边上课、边生产;既有集中理论学习,又有随师傅进行生产维修;使教學与生产相融合,让学生有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工人的切身感受,逐步增强其角色转换意识。

二、“轮岗实训”,多方位练技能

1.企业参与技能培养过程

笔者学院积极谋划各专业与企业对接,不断探索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丰富合作项目、破解合作难题。通过建立企业实训基地,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内容甄选、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企业培养学生的重要作用。企业有了全程参与学生技能培养的责任感后,愿意拿出更多的岗位让学生进行实训。实现了从单一“顶岗”到多岗位“轮岗”实训转变,提高了实训质量。

2.学生在企业“轮岗实训”,企业参与评价

笔者学院根据企业生产状况,按照专业和年纪,采取分批次、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人手一岗,并根据考核进行轮岗,确保实训内容足够丰富。

轮岗实训中,一般可请求企业指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技术技能骨干担任学生实训指导教师,同时校内教师配合这些企业实训指导教师,进行以师带徒1对1的辅导,确保实训质量。

轮岗实训期间,企业要定期反馈学生表现;各阶段实训期结束,企业要从安全文明生产、工作纪律、团队精神、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给出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完成全部实习任务后将各阶段成绩汇总、折算,作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成绩。

学生通过进车间轮岗实训,将原本以模拟课题为主的实习转变为真实案例下的产品生产,并突出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了课堂教学中内容陈旧、知识更新慢、知识技能不完整性等问题,同时又紧扣市场和企业需求。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成就感明显增强。

通过开展“进车间、轮岗学、做产品、练技能”的生产实训教学,学生在企业接受真刀实枪的实战体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升,提前适应工作岗位,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也由此增强。并且,在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对于企业的优秀文化、职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工作岗位流程等都有了完整的体验。

(作者单位:宁波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车间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招工啦
把农业搬进车间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