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2017-08-22谢觉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谢觉

摘 要:21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计算机的操作。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高职教育设置了计算机课程,此课程设置不仅是为了填补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空白,更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提高综合能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在不断革新,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计算机基础课程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水平不一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等问题导致很多学校的大学生在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学生在入学时大多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尤其是以江苏、上海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学生甚至能够熟练使用主流办公软件,懂得基本的编程设计。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新疆、海南等,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则很少,计算机水平自然很差。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在初始阶段就存在差异。

2.课程设计不科学

就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课程而言,教学课程的设计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很多院校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一些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开设的课程比较少,而计算机课程又不是核心课程,很容易被忽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很多新的计算机内容没有被及时加入计算机教学中, 大部分知识都是过去比较老的内容。一些新的计算机知识和使用方法没有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难以学到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

3.重理论、轻实践

形式主义是我国教育中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在计算机基础课教育中形式主义更是严重阻碍了该课程的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包含两大方面:基础理论知识、上机操作能力。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中,素质、知识、技能是三个最重要的部分。在过去,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较低,无法实现全面上机实训。如今,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可以上机实训。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虽然学校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工具,但是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工具,依旧使用板书讲课。这种完全落后的教学方式无疑实现不了教学目标。要想真正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抓起。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1.优化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结合高职生未来就业的职业特点,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剖析,发现并找出问题,分析症结所在。重新制订教学大纲,梳理教学内容,从企业的经典案例中提出教学任务和实训项目。同时融入最新发展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

2.依据不同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

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都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技术已运用到各个专业和领域,然而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

3.强化教学过程,采取多元化考核标准

高职生学习的初衷并不是单純地想在考试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较好的名次,而是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学校在对高职生进行评价与考核时,需要注重对教学过程中高职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考核。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要顾全大局,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真正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鲁 立,刘 桢.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教育与职业, 2015(9):92-94.

张 新, 杨 敏.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硅谷,2010(5):175.

龙金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科技展望, 2016, 26(23):343.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