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017-08-22洪淑琴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

洪淑琴

摘 要:城乡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其作用以明确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策略,进而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全民经济的同步增长。

关键词: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推动社会前进步伐,经济增长进入高速阶段。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分析,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至城市发展,从而在企业单位中提升劳动报酬,以此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而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实际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诸多乡镇配合国家发展优化道路和方针,开始了全面实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根据调查,在我国1990—2016 年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化率从25.56%增加为 56.87%,而同一時期GDP也由9566.09亿元增长到856576.9亿元。从城乡收入比进行分析,自2010 年起持续扩大,2010年一度拉大到3.5倍以上,达到1990年的1.576倍。即便2010—2016年之间这一数值略有缩减,但扩大趋势依然存在。那么,这也反映了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提升农村收入的数据支持。

二、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表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经济集聚效应的体现。就具体的表现形式分析,其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具体客观因素分析的实际依据。

1.劳动力转移过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一般是就地转移,也存在一部分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的情况。在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方向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中小企业非农产业的劳动主体变化现象。也就是劳动力转移到当地企业或者其他地区企业,运用优质劳动资源的输出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能够提高的因素,同时也为缩小当地城乡收入差距作出了贡献。

2.产业结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地区性的产业结构变化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当地产业结构变化,能够让大量农村人口进行身份转换,从事具有非农生产的活动。但是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劳动力也有一定要求,在生产要求的作用下,通过提高自身生产能力可得到更多报酬。而多数农村劳动力需要部分时间进行培训和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生产能力,才能够增加相应收入。从客观角度分析,学习能力强的劳动力,能通过自身生产能力水平的提升增加收入。所以,只有部分能力较高的劳动力,才能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收入。因此,产业结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应当明确为存在影响,但也并非全面影响。

3.经济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直接影响

经济集聚现象是市场化的必然现象,也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经济集聚的形式,最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我国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工资性收入的形式完成的。经济集聚同时带来了企业发展与产业集聚现象,那么当地农民也就具备了较多的就业机会,通过产业规模效应的影响,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就业过程中的劳动报酬。例如,很多乡镇政府通过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源到当地进行投资,有旅游业方向,也有农业生产方向和绿色产业发展方向。这就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当地生产水平,同时增加了当地人均收入,不仅为当地农业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在生产规模上提供了更高的发展机会。

推动我国经济一体化的有效进程,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应当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开始,加大交通条件改善力度。同时促进劳动力转移,促进经济集聚,利用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才能够有效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参考文献:

徐家鹏,孙养学.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城市问题,2017(1): 89-92.

欧阳志刚.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否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世界经济, 2014(2).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关于人力资本不均等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