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考古绘图四则(下)

2017-08-22郝红星

关键词:毛刺线图麦粒

□郝红星

实用考古绘图四则(下)

□郝红星

四、绳纹器物的绘制

对绘图人员来说,绳纹的绘制是个难项。一般来讲,绳纹多出现于龙山时期延至战国时期的陶器上,战国以后就较少发现了。绳纹看似简单,实则毫无规律,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天下没有相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绳纹的制作无非是在尚有一定湿度的器物上碾压缠着绳索的棍棒。可是,绳索的粗细不同,压印出来的绳纹自然有粗有细,粗的轮廓分明,阳刚豪爽;细的绵延不断,阴柔妩媚。新制的绳纹棒,带有较多的纤维头,易与泥胎粘连,轮廓内形成有序或无序的毛刺,使用一段时间的绳纹棒纤维头基本磨光了 (或者有些绳索本身纤维头就少),制出来的绳纹坑内几无毛刺。还有的,故意将捆绑的绳索间距加大,则压印出来的绳纹行距更宽。更有甚者,绳纹压印出来以后,蓬勃而生的毛刺尚未晾干,便被突兀而来的抚平弄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杂乱无章的畸形坑沿。凡此种种,都奠定了绳纹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也由此决定了我们绘制绳纹时只能求得貌似、神似,而不能做到完全复制绳纹。我们以三种不同风格的线图来说明绳纹如何绘制。

(一)高秋菊先生的线图

20世纪50年代初,河南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在郑州二里岗一带进行了大量考古工作。1959年出版的《郑州二里岗》主要收录了1953年、1954年的发掘资料,书中线图主绘者为高秋菊先生。高先生本人系绘画专业出身。

1.细绳纹 细绳纹主要出现在鬲、斝上,绳纹槽较窄,槽缘略呈麦粒坑样。所绘线图绳纹较细,绳纹间距较窄,绳纹比原物更具麦粒坑样,这是为了体现绳纹特征而有所夸张。绳纹上有稀疏且短的毛刺,表示即使器物麦粒坑内有较多的毛刺,因为绳纹较细,肉眼也只能发现少许。 (图二十三:1、2)

2.中绳纹 中绳纹比细绳纹略粗,同样以一鬲一斝为例。器物绳纹槽稍宽,绳纹麦粒坑清晰。所绘线图绳纹,比细绳纹明显要粗,每道绳纹的麦粒数接近真实的麦粒数。因为设想光线从器物左上方斜射下来,麦粒坑左缘绘有大致均匀但长短不一的毛刺,表示麦粒坑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阴影;麦粒坑右大半部留白,表示在光线照射下,毛刺都已白化。这样的图还表示,两道绳纹之间的凸棱是尖顶。 (图二十三:3、4)

图二十三 二里岗绳纹陶器

通过对比计算,可以发现,高秋菊先生所绘的图原用比例均为 1∶1,后经过缩排,变成现在的大小。这样的话,描绘线图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非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这样绘图的好处很明显,就是绘者通过观察,基本可以将每条绳纹的走向、每个麦粒的外形绘到位,逼真度极高。但是,从麦粒坑左缘方向基本一致的毛刺来看,这样的图显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具有素描与白描的特点,说每幅图都是一幅艺术品也不为过。需要指出的是,高先生绘的是器物剖面图,而非器物剖视图,线图皆无裆线、亦无内壁凸棱线及麻坑等,这可能是由当时的绘图原则决定的,以后的图也存在这个问题。

3.粗绳纹 粗绳纹最粗,宽度在0.5~0.9厘米,一般槽较浅,也有深槽的。有以下几种绘法。

第一种 器物的绳纹槽较浅,槽内毛刺少,绳纹间凸棱为尖顶。绘图时绳纹尽量追随绳纹槽的真实走向,麦粒坑左缘也大致如其形,左缘像处理中绳纹那样添上较为一致的横向短毛刺,右大半部留白。(图二十四:1)

第二种 器物绳纹槽稍深,柄内毛刺稍多,能见到麦粒坑的上下缘(很细),绳纹间凸棱为尖顶。绘图时,除了绳纹走向、麦粒坑形、麦粒数趋近真实外,麦粒坑左缘上的毛刺要长一些,密一些,表示阴影稍宽,一些麦粒坑的上缘也可绘出一部分,不必全部绘出,那样太死板。麦粒坑右半部留白,但可随机地在某些留白区域添些黑点或极短的毛刺,以增加器物的质感。(图二十四:2)

图二十四 二里岗绳纹陶器

第三种 器物绳纹槽较深,麦粒坑清晰,绳纹槽间凸棱平顶,较窄。根据绘图原理,这些窄凸棱顶要留白,以示光线普照,而绳纹槽全部用阴影表示。对于绳纹槽内毛刺少的陶器,阴影可用密集的黑点表示,或夹杂一些毛刺也行,局部较浅的凹槽,仍填以或长或短的毛刺。(图二十四:3)对于绳纹槽内毛刺较多的陶器,阴影可用有序无序的毛刺,间少量黑点来表示。(图二十四:4)

第四种 商代有一种夹砂陶缸,胎厚,绳纹槽直而深。这种绳纹较好画,槽间的平顶凸棱留白,槽间各种方向的毛刺形成网状,网状略具麦粒样即可。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并非每个麦粒坑内都有这么多方向的毛刺,所要显示的就是直而略具麦粒样的阴影与直而白的凸棱,两相映衬,缸的特质便表现出来了。(图二十四:5)

第五种 器物麦粒坑特征突出,麦粒坑呈狭长状,上、下缘较明显。这样的器物麦粒坑,左缘与上缘都要绘出,上缘绘得较长,并添上较多的毛刺,右半部留白,以示绳纹间凸棱为尖顶。(图二十五:1)

第六种 器物麦粒坑特征突出,但麦粒坑较圆。这样的器物麦粒坑,左缘、上缘当然要绘得有圆弧度,所添毛刺形成的阴影也大致呈圆形,右小半部留白。(图二十五:2)

第七种 器物麦粒坑不连贯,但大致能看出绳纹的走向。绳纹非连贯滚压制成,而是间断下压绳纹棒制成。这种绳纹,以弧线与毛刺组成的斜长阴影表示。(图二十五:3、4)

第八种 极少见。器物绳纹槽较宽,槽内不见毛刺,绳纹间凸棱呈线状。以密集点形成的细线,表示绳纹槽的左缘,槽内以点来表示阴影,右半部有极少的留白表示凸棱左边被光线照到。(图二十六:1、2)如果麦粒坑的四缘都清晰,则以密集点组成的细线表示出麦粒坑的凸棱,坑内填点,让右半部有少量的留白,表示被光照到。(图二十六:3)

以上是我们自己根据高先生绘制的器物图逆向分析做出的归类。由于高先生绘制的是1∶1线图,且绘得极为认真,我们相信我们的这一分类有一定道理,但高先生绘图时是不是也做了这样的分类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高先生这种“高大上”的线图,我们只有叹羡的份儿,一般人很难学会、做到。再说,时代不同,工作机制、要求也不同。那么,今天的考古人是如何绘制绳纹线图的呢?

图二十五 二里岗绳纹陶器

(二)新郑工作站绘制的线图

2003至200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在郑韩故城内的兴宏花园与热电厂一带发掘一批春秋墓葬。2007年,据此材料整理的 《郑韩故城兴宏花园与热电厂墓地》一书出版,书中大部分陶器由技工赵健、李静然按1∶2比例绘制。观察这些线图,颇有高先生线图的遗风,它们表现的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绳纹模糊不清,不见麦粒坑,不见毛刺。这样的绳纹,仅以间断的直线表示绳纹槽的左缘,槽内全部留白。(图二十七:1)

2.绳纹稍细,绳纹槽略具麦粒样。以间断的直线表示绳纹槽左缘,以等距的横向毛刺表示麦粒坑的上、下缘,槽内全部留白。(图二十七:2)

3.绳纹稍粗,麦粒坑明显,坑内有毛刺。这样的绳纹,绘时以弧线及短毛刺表示绳纹槽左缘及阴影,槽内右大半部留白,以表示绳纹槽的宽度。(图二十七:3)

4.绳纹较粗,麦粒坑呈斜向狭长状。这样的绳纹,绘时以弧线及短毛刺表示麦粒坑的左缘及上缘,坑内大部留白,表示绳纹的宽度。 (图二十七:4)

图二十六 二里岗绳纹陶器

图二十七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发掘的器物

5.绳纹较宽,麦粒坑较饱满。这样的绳纹,绘时以弧线及短毛刺表示麦粒坑左缘及阴影,相较于前者,麦粒坑也较饱满,槽内大半部留白,表示绳纹宽度。(图二十七:5)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翻译中各种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损失不可避免。一个好的译者要通过各种翻译策略把这种损失降低到最少,而补偿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翟明璐,2013)。补偿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的修复或弥补(秦琴等,2013)。笔者将从补偿策略里的显性补偿与隐性补偿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显性补偿主要包含音译法、直译法,体现出译者的异化翻译倾向;隐性补偿主要包含归化、增译、释义、具体化等,反映出译者总体上的归化翻译策略。

6.绳纹宽且深,麦粒坑样明显,但显得稀疏。这样的绳纹,绘出来像蝌蚪,周围留白,表示麦粒坑深且疏。(图二十七:6)

7.绳纹浅而宽,槽内有毛刺。这样的绳纹,绘时以弧线表示麦粒坑的左缘,以散乱毛刺表示麦粒坑的左下部,但违反光影原理。槽内右半部留白,表示绳纹宽度。(图二十七:7、8)8.绳纹宽而深,绳纹槽间凸棱呈平顶。这样的绳纹,绘时以弧线、毛刺表示绳纹槽的左缘,以间断线段界出绳纹槽的右缘,槽内以点表示阴影。(图二十七:9)

以上8种绳纹画法,是我们根据书中五版绳纹陶器图归纳出来的,未必能反映真实的情况。我们认为,这8种画法已学到了高先生绘图的精髓,虽然没有完全做到形神兼备,但已是相当不易。不过,这种画法,比较适合从事专业绘图的技工,但对做发掘研究的考古人员来说,还是有点烦琐。那么,有更简单一点的画法吗?

(三)本人的绳纹绘制实践

绳纹器物,确实不容易绘。虽然自己的唐俑线图曾得到过北京编辑的赞扬,但2008年以前,自己从未绘过绳纹器物。在揣摩了《郑州二里岗》一书的线图细节后,一方面感觉绘法太过复杂,难以学习,另一方面又感觉有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遇到的绳纹陶器一般不再使用1∶1比例绘制,即使是小陶器也使用1∶2的比例。这样,每条绳纹的麦粒数要接近真实数目,便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麦粒数失真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追求绳纹的整体外观看起来与真实器物大致相似,内容涉及绳纹的粗细、绳纹的布局、麦粒坑的外形等,其他的不再固执追求。以下以铁岭墓地春秋墓绳纹陶器举例说明。

1.绳纹极细,似线状沟槽,几乎不见麦粒坑。这样的器物,以间断的蚯蚓线或者断续的点表示,让人感觉到细绳纹那条沟槽就行了。(图二十八:1、2)

2.细绳纹,麦粒坑明显而连贯。以短弧线及弧线内一至三个短毛刺,表示麦粒坑左缘及阴影,绳纹间距要小,以此表示绳纹较细,右半部留白,有无毛刺皆不绘。(图二十八:3-6)

3.中绳纹,比细绳纹粗些,麦粒坑明显。以短弧线及稍长的毛刺来表示麦粒坑左缘及阴影,绳纹间距稍宽,表示为中绳纹,右半部留白,有无毛刺皆不绘。(图二十九)

5.对于一件器物上有两种粗细不同的绳纹,要相对注意绳纹的宽度,尽量画出层次感来。(图三十二)

以上所谈5种绳纹绘法,其实可简化为3种绘法:极细绳纹,以曲折线或断续的点来表示;细绳纹,以小弧线加短毛刺来表示,绳纹间距要窄;中绳纹、粗绳纹,以较长的弧线及毛刺来表示,间距要宽。3种绘法,皆不涉及绳纹麦粒坑内的毛刺,以及麦粒坑的上缘、下缘。并且,对于那种绳纹间凸棱为平顶的绳纹,似乎也可归入粗绳纹一类。当然,也不反对采用新郑工作站的以间断线界出绳纹槽右缘的画法。

我们的绘法,是一种为量产线图而设计的绘法,从绘图原理上来讲并不十分科学,但也不违背大的原则,注重绳纹粗细、麦粒坑形状的图,或许能算作及格图吧。绘这种图,完全靠自己对绳纹的体会与把握。

万事皆有例外。2011年,我们在铁岭墓一座战国陶窑底部发现了80多个马蹄形陶拍,大部分底面、侧面、顶面有绳纹。因陶拍长径在6~8厘米,这批器物我使用的比例尺是1∶1,其形象与效果自与前述绳纹陶器有所不同。以下做举例说明。

标本Y2:84,顶面中粗绳纹十分规整,侧面、底面有草本植物叶、籽留下的痕迹。(图三十三:1)

标本 Y2:65,顶面、侧面饰粗绳纹,底面一坑,周围饰细绳纹。(图三十三:2)

标本Y2:89,略残,顶面崩落两块,顶面、侧面饰粗绳纹,背面无纹。(图三十三:3)

标本Y2:90,顶面与侧面的下半部饰较浅的细绳纹,背面无纹。(图三十三:4)

标本Y2:102,顶面、侧面饰深刻的粗绳纹,底面一凹坑,无纹。(图三十三:5)

标本Y2:103,顶面饰粗绳纹,侧面饰横向中绳纹,底面光滑,上部有一凹坑。(图三十三:6)

以上六图,仍然根据器物绳纹的粗细来管控线图绳纹的宽窄,因为空间相对宽松,添画了麦粒坑的部分上、下缘。看起来,它们都比较短,这是因为这些陶拍在碾压绳纹上以后,有一定的光亮,光亮之下,麦粒坑的上、下缘及毛刺都被隐去。

五、结语

俗话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句话,对考古工作者来说,也蛮合适。记得大学期间,有一学期的绘图课,最后的考试绘的是一件陶鼎,自我感觉还行,但老师却给了不及格。那时的学习,似乎与今天的绘图经历无关,主观来讲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个绘图自学者。绘图的理论无怪乎正投影这个最核心的理论,就像剑道崇尚的是“唯快不破”一样,掌握了正投影这个基本原理,可以穷尽一切办法让你的图精益求精。当然,绘图需要一个过程,即由简而繁、由易而难的过程,这就像我前边论述的那样,先把发掘工地的遗迹图绘正确。其实,遗迹打破图也够迷惑人的。

图二十八 铁岭墓地春秋墓细绳纹陶器

图二十九 铁岭墓地春秋墓中绳纹陶器

图三十 铁岭墓地春秋墓粗绳纹陶器

图三十一 铁岭墓地春秋墓粗绳纹陶器

图三十二 铁岭墓地春秋墓中粗绳纹陶器

图三十三 铁岭墓地战国陶窑陶拍

对器物绘制感兴趣的,不妨将工作之余的散步、聊天、打牌换成器物的修复、简单器形的绘制,渐渐地,就入了门,上了道。一张桌子,一件器物,两把三角板,一支铅笔,一张米格纸,还有半块橡皮,这就齐了,大部分是小学摸过的东西,但已走上了研究与艺术之路。谁说精绘的线图不是艺术品呢?

入了门,上了道,慢慢地,由点成线的线段不再那么生硬,由多次擦、画,到一次、两次便可描绘准确,心中暗自欢喜,这就“小学毕业”了。如果能在硫酸纸上将你的底图描绘流畅自然,那已经“中学毕业”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半月,相当迅速。

接下来,可绘人俑与兽俑。初时不敢拿笔,拿笔不知从何下手,其实也就是眉、眼、鼻、嘴难绘,那些头盔、发式、铠甲、衣裙、靴履都是死的东西,眉眼鼻嘴表现人的表情,而最关键的又是眼神,如果此人没有蹙眉、噘嘴的话。眼神的绘制十分困难,眼眶宽一点、窄一点,眼角翘一点、弯一点,都关乎眼神的成功与否。我的徒弟问我:“郝老师,我画的人脸怎么不对啊?”我拿过来一看,说:“脸画宽一毫米,眼角高了一毫米。”1∶2换算后,误差各有两毫米,拿尺子一量,果不其然。眼力达到这种水平,就“研究生毕业”了。

而我认为最难的,莫过于绳纹的绘制,这可能与我接触绳纹较晚有关。绘制绳纹有一个好处,器物轮廓线绘好后,用直线表示出绳纹走向即可,用不着把每行绳纹的麦粒坑都绘出。这样做须有一个前提,即自己对要绘的绳纹成竹在胸,清绘时笔尖控制住绳纹毛刺的多少与绳纹的宽度,最好器物放在眼前时时参考。如何胸有成竹?当然要先将绳纹的样式、结构研究透,然后归类、合并、去繁就简。非如此,则难以将变化万千的绳纹变成竹子。未必都去分析“郑州二里岗”,各地前辈绘制的绳纹都可参考,然后随自己的悟性与经历,合理发挥、择取好了。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就达到了“会者不难”的境界,得而会之。

二十年之绘图经历,至此一吐为快。

(作者单位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责任编辑 孟昭勇]

猜你喜欢

毛刺线图麦粒
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究
一些图运算的调和指标与调和多项式的线图∗
如何可靠去除厚板大毛刺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单双面去毛刺机的选型
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建立
一种零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探讨
从麦粒到面包
一类图及其线图的Wiener指数
麦粒儿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