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杭州金氏家族文化传承的特质及其意义

2017-08-22龚慧兰毛筱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名作欣赏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孝悌衢州家族

⊙龚慧兰 毛筱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清代杭州金氏家族文化传承的特质及其意义

⊙龚慧兰 毛筱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清代杭州文化家族兴盛,金氏作为典型的江南文化家族,其家族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以儒为业,科举仕进;孝悌承家,以德立身;重视教育,诗书传家;经史根柢,以学资诗。以金氏家族为中心,可以看清清代家族文化与一代文学之关系。

杭州金氏家族 家族文化特质 意义

家族承担着多种社会功能,家族“具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关系网络及行为规范,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征和功能。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家族也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家族文化既有对前代的继承,又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家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儒为业,清白承家

金氏家族的清白家风彰显了其家族的高雅品格,不仅有利于告诫、敦促家族子弟为官廉洁勤政,而且清白之家风更是融入风雅传承之中,塑造了金氏家族成员文学创作的道德品格。

二、孝悌承家,以德立身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孝悌,如孔子非常重视孝悌,他认为孝悌是做人之根本,在论述“仁”时曾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之道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养成,是实现仁的现实基础。在这段话中,孔子认为孝悌是儒家仁爱之根本,平时在家能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在外处事就很少会悖逆尊长。久而久之,美好的德行就养成了。《孟子·告子下》一文中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孝经》中也引用孔子所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孝悌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倡导孝悌之义,践行孝悌之道,有助于规范家族群体生活规范,有助于增强宗族内部的凝聚力,有助于优化社会的惯常秩序。所以当代学者谢幼伟在《孝与中国社会》中说“:中国社会是彻始彻终,为孝这一概念所支配的社会。”

“人之孝行,贵于诚笃。”中国古代家风历来注重人伦的培养与教化,重视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认为孝悌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金氏一族受儒家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注重孝悌,并将这种孝悌落实到具体的家庭生活之中,在许多慕祖诗、勉子诗中都提及孝悌乃承家之本。

三、重视教育,诗书传家

四、经史根柢,以学资诗

清代江南文学家族普遍重视文化的传承与积累。家族成员几代人都致力于某一领域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富有特色的家学。

清晨造高斋,先生卧未起。弟子盥漱毕,拂案整文史。随手攫一编,细字攒如蚁。墨乙而朱围,眼眩赫蹄纸。此特十之一,别本悉称是。上自骚赋颂,下至箴铭诔。汉魏逮六朝,搜剔无遗矣。中郎秘床头,安世识箧底。收拾一囊中,讵以彼易此。不唯手录勤,兼亦腹笥美。咀味出英华,吟讽含宫徵。数事若家珍,论古合妙理。下笔为文章,佳言真可市。想渠黑甜乡,江花生梦里。我尝畏先生,侪辈罕与拟。低头拜东野,自愧昌黎子。光阴赴壑蛇,学殖上滩水。四十五十时,无闻实可耻。如余喈巳而,诗以告志士。

杭州金氏家族的诗歌创作特征亦反映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清代浙江地域上的许多诗人都是史学大家,如杭世骏、历鹗等人,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常将史学的内容、研究方法都渗入其中,也更增添了诗学的历史厚重感。“浙派诗学的史学色彩,显得更为浓重一些。”在清代诗歌发展的进程中,史学的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综观金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代诗歌的变化取向,以此为中心,可以看清清代家族文化与一代文学之关系。

①李卓:《家族文化与传统文化——中日比较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③〔清〕陶元藻编,俞志慧点校:《全浙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319页。

④㉗罗时进:《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第46页。

⑨陈兆仑:《积山先生遗集原序》,见《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26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719页。

⑩㉖㉙㉜㉝ 〔清〕汪惟宪:《积山先生遗集》,见《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26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766页,第782页,第782页,第786页,第731页。

⑫〔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 350,中华书局 1977 年版,第10522页。

⑯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⑰金良年:《孟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81页。

⑱卢付林注译:《忠经·孝经》,崇文书局2007年版,第52页。

⑲谢幼伟:《孝与中国社会》,见罗义俊编:《理性与生命——当代新儒学文萃》,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509页。

㉒㊱〔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注:《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65页,第1865页。

㉔〔清〕陶元藻辑:《全浙诗话》,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70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6页。

㉚〔清〕金虞:《小树轩诗集》,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㉛张永详译注:《国语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23页。

㉞〔清〕张维屏编撰:《国朝诗人徵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7页。

㉟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74页。

㊲蒋寅:《黄宗羲与浙派诗学的史学倾向》,《江海学刊》2008年第5期。

㊳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见汪学群编:《清代学问的门径》,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17页。

作 者:龚慧兰,文学硕士,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毛筱英,文学学士,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2 01534665)、2016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6N20M)

猜你喜欢

孝悌衢州家族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病榻侍母
衢州烂柯山
《小偷家族》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皿字家族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