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斑铜艺术的传承与运用

2017-08-22晏阳震王坤茜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500

名作欣赏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生活用品传统工艺泡茶

⊙晏阳震 王坤茜 胡 林[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0]

浅谈斑铜艺术的传承与运用

⊙晏阳震 王坤茜 胡 林[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0]

云南斑铜工艺在云南传统手工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在现代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斑铜艺术的传承面临着重重挑战。本文分析了当下云南斑铜工艺的生存现状及其原因,探讨了斑铜工艺面临的文化传承危机和解决方案以及斑铜艺术在现代生活用品的再设计探索。

斑铜 传承 运用

一、前言

云南斑铜作为云南工艺美术的著名品牌,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滇国奇葩”。云南斑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云南传统工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因其以“斑”著称,金黄、橘红色中闪现金棱斑铜背金彩,材质与肌理独特,民族风格浓郁,造型浑厚,古朴雅致,艺术技巧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现代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斑铜艺术的传承面临着重重挑战。本文分析了当下云南斑铜工艺的生存现状及其原因,探讨了斑铜工艺面临的文化传承危机和解决方案以及本人在斑铜艺术与现代生活用品上的再设计探索。

二、云南斑铜的现状

在国内,云南斑铜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昆明、东川、会泽、江川等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昆明市斑铜场、江川铜器工艺制品厂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大厂家的云南斑铜产品的主要创作题材也还是仿照云南出土的青铜文物,造型传统,缺乏新意,设计理念更新较慢,缺乏现代审美意识,缺乏具有艺术价值和地域特色的创新性旅游工艺品。以上多种原因导致斑铜制品难以产生较好的市场效益,云南斑铜的现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对斑铜工艺品的创新设计以及进一步提高云南斑铜工艺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云南斑铜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云南工艺品的改革之路。在现代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抱着因循守旧的态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制约,也无形中扼杀了新文化因素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因此,在多变的文化环境下,文化传承作为不变的内核显得十分重要。云南斑铜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其中凝结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及丰富的民族记忆。当下的斑铜已经明显不太适合传统经济发展的节奏,我们必须要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与创造,让传统的斑铜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其能够在寄托民族情感的同时,又能够紧跟潮流,融入现代生活环境,实现当地斑铜产业的复兴。

三、斑铜艺术的传承

从文化传承与发展角度,我们必须要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因为文化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含义,并在这种变化中不断吐故纳新以显示自身的时代特征。

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机器将大批机械制品迅速推向市场时,尽管有些产品粗制滥造,可人们依然为此感到兴奋。后来,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加,人们反而开始怀念传统手工艺的精细和精益求精。传统手工艺是传统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由传统手工艺品构成的和谐空间,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势必推动文化消费的升级。今天传统工艺的市场很有潜力,但也有很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熟人市场到陌生人市场,从温饱型需求到个性化、精神化的文化需求,这是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精神上的期待为我们振兴传统工艺,用手工艺关怀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提供了良机。云南斑铜工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也应该有创新和进步。

云南斑铜工艺的创新问题归根结底是传统手工艺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斑铜工艺面临的一大困境是缺少传承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而不是守着传统技艺度日;二是传统工艺从业者整体年龄偏大,大部分无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思路较保守,且大部分传统工艺单位规模较小,要与现代化经济运作系统接轨难度较大。走向现代化,人才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社会上尚有部分专门从事手工艺的专业人才存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部分人才会越来越少。即使在手工业发达的日本,从事手工艺行业的年轻人也在以每年28%的速度锐减,日本将来也将面临手艺人的断层问题。

因此,在斑铜工艺的传承上,要挖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政府应加大对代表性手工艺人的培养,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大师级工匠的培养,力争每个传统工艺项目都有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在保持传统工艺流程不变的前提下,让古老的手工技艺和现代设计理念契合,鼓励和支持新产品的研发生产。

云南斑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非遗保护是文化传承如何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非遗应该回归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非遗与文物相比,最根本的特点是活态传承。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保护手段保护它,而更应该拓宽领域,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这项传统技艺,发掘斑铜工艺背后更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让技艺伴随着文化一起传承。或许可以将这一技艺向当地学校设计类的学生普及,让这门手艺成为课程设计的一部分,让云南斑铜的文化被大众所了解,让技术高超的老前辈不再为“后继无人”而苦恼,更多的新生力量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真正热爱这项技艺的人。此外,也可以结合当下热门的“互联网+”思维,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将最正宗的斑铜工艺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示宣传,不断拓宽传统工艺品的销售渠道,让世界都认识到传统的斑铜工艺所蕴含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更多品质精良、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工艺品走向国内外市场,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技艺实现蜕变和新生。

在国家大力扶持发展创意产业的今天,传统斑铜工艺只有与现代生活设计相结合才能摆脱当前无法走出云南本土的困境。民族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设计的结合过程,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再次审视和发掘,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舍弃一些东西,但是通过再设计的斑铜文化将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拥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对传统斑铜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四、斑铜艺术在现代生活用品中的再设计

云南斑铜机理细腻,材质独特,民族风格浓郁,造型浑厚,古朴雅致,鲜艳夺目又富含自然之美,艺术技巧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云南斑铜工艺的艺术要素与现代生活用品设计二者之间的潜在可实现性,将云南斑铜艺术要素以新的方式结合在生活用品之中,或许能改变斑铜工艺发展的停滞现象,是一种云南斑铜发展的新方式。

此次设计是笔者将云南斑铜艺术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合的一次设计尝试,将现代生活中的小产品与云南斑铜工艺相结合,对生活用品进行形态创新与再设计,实现现代生活用品与云南的民间传统斑铜工艺的结合与交融。本文中以笔者设计的文创生活用品——“葫芦泡茶棒”为例(该设计于201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云南赛区二等奖),从设计的角度论述产品与云南斑铜工艺要素的关系。

“葫芦泡茶棒”的设计灵感来源于1972年云南江川出土的“立牛铜葫芦笙”。“立牛铜葫芦笙”是乐器的一种,极具地域风格的蛮荒气息与质朴形制为醒目特征,见证着先秦时期滇人的生活状貌和乐舞情趣。上部为曲管,曲管上开一小孔,并于顶部焊接一头小牛形象,牛呈站立状,角长而内翘,长尾拖于地,显得娇小、恬静而可爱,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好像小牛是从器底一直攀爬上来,至顶部时由于重量的作用而使得器管自然弯曲,造型奇特,构思精妙。

图1 立牛铜葫芦笙

图2 葫芦泡茶棒

“葫芦泡茶棒”以葫芦造型为基础进行设计。“葫芦泡茶棒”的上部分保留了“立牛铜葫芦笙”的形态元素,呈弯钩状,非常方便使用者拿在手中,也方便搭在杯口;顶部的小牛是“葫芦泡茶棒”的点睛之笔,在泡茶的时候小牛像是从水里攀爬上来,给泡茶棒增添了几分灵气。“葫芦泡茶棒”的下部分为滤网状结构,可将茶叶放入其中,茶叶不会漏出来。可选用斑铜或白银作为主要材质,色泽细腻,材质与肌理独特,民族风格浓郁,造型浑厚,古朴雅致;螺纹连接结构,装拆非常方便。

将现代生活中的泡茶棒与“立牛铜葫芦笙”这种极具地域风格的古乐器结合在一起,是一次创新性的结合,将民族元素与现代生活用品结合与交融,希望能发掘云南斑铜工艺的艺术要素与现代生活用品设计二者之间的潜在可实现性,让云南斑铜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云南斑铜工艺与生活用品结合,使产品卖得更好。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技艺实现蜕变和新生,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也得以提高和发展。

[1]吴雨亭,刘茜,张瑞等.浅析云南斑铜艺术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1).

[2]吴双成,储荣邦.神奇的云南斑铜工艺[J].电镀与涂饰,2015(3).

[3]赵世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4]赵世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思想战线,1995(6).

作 者:晏阳震,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王坤茜,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林,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生活用品传统工艺泡茶
创意生活用品
鲸鱼”泡茶器等
英首相泡茶视频遭网友吐槽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泡茶空间风格即泡茶师做人风格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大嘴猜猜猜
创意
趣味产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