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环境容纳量”的试题分析与教学思考

2017-08-21朱斌良左立波

生物学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草履虫容纳培养液

朱斌良 左立波

(广东省鹤山市鹤华中学 529700)

1 “环境容纳量”概念内涵的思考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表示为逻辑斯蒂增长模型(“S”型曲线)中的种群数量稳态平衡密度,可用“K”值表示。逻辑斯蒂增长公式为:dN/dt=rN(1-N/K),其中(1-N/K)是逻辑斯蒂系数。若N=K,则表示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种群值。

例1 (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第5题)某实验小组探究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表1。则该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 )

A.232 B.225 C.224 D.227

表1 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表

分析:学生如果不能真正的理解“K”值内涵,很容易选错答案A,而正确答案是D 。因为求解该种群达到稳定的平衡值,应(232+225+224)/3=227。参考答案:D。

2 引导学生对“环境容纳量”动态变化的思考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三的旁栏中有如下思考与讨论问题:“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图1)。

图1 K值变动示意图

例2 (2014年浙江理综,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分析:答案B中的“内源性调节”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等,“内源性调节”使种群维持在稳态的数量水平。参考答案:B。

3 引导学生对“环境容纳量(K值)”在实践中应用的思考

在教学中注重教材中“思考与讨论”的素材,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讨论。

3.1 K值的应用 例如,结合K值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有哪些? ①野生生物生境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少环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②有害生物防治:增加环境阻力。例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区,断绝或减少其食物来源;室内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有害生物挖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有害生物的天敌。

3.2 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例3 (2015·浙江六校联考,15)如图2所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图2 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

分析:让学生依据种群增长的“S”曲线模型来解答此题,画出对应的种群增长的速率模型图(图3),从题干中可知在第5年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K/2)为200只,则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故答案为B。在理解K值的应用价值过程中,就很容易排除答案D。参考答案:B。

图3 种群增长的速率模型图

猜你喜欢

草履虫容纳培养液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有趣又有料的硬核科普——《生命的秘密:从草履虫到达尔文》荐读
谈一谈草履虫
调整蔗糖、硼酸和pH值可优化甜樱桃花粉萌发培养液
关于草履虫采集与培养方法探讨
不同培养液对大草履虫生长与形态的影响研究
智珠
超级培养液
一切
鱼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