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高考全国理综部分生物学试题题型分析与教学启示

2017-08-21张荣冠

生物学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胚芽鞘酮体琼脂

张荣冠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 530119)

通常对高考题都有“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评价,指的是试题中的情境虽然在教材之外,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所要运用的知识、原理却在教材之中。笔者在分析研究2016年高考全国理综丙卷生物学试题时发现,尽管多数题目属于“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种题型,但也出现了“题在书外,理在题中”“题在书外,理在常识中”等题型。不同题型承载的能力考查有所不同,备考的方法也有所差异。

1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考查双基

例1(2016全国丙卷,1)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含蛋白质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流动现象

D.膜中磷脂分子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分析:自由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它只会使膜两侧离子浓度趋于平衡,而不能使细胞膜两侧形成离子浓度差,所以A选项不正确。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的生理功能不完全相同,所以它们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也不全相同,所以B选项不正确。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经过内质网膜→囊泡→高尔基体膜→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都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所以C选项正确。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它不是由胆固醇组成,所以D选项不正确。参考答案:C。

延伸:结合本题,纵观近年全国理综高考生物学试题可以发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类试题至少还可以再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直接考查教材中的“原话”。考生只要记得住、记得准就可以正确答题。如本题D选项在人教版必修1中有原话: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②考查教材中相关原理。考生除了要“记得住”教材中图文内容,还要理解,并能结合题目进行思考判断方能正确作答。如本题的A选项,在教材中自由扩散是这样概括的: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实际上“自由扩散”更深层的原理是:物质不借助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理解“自由扩散”到这个层面,考生自然就能判断出自由扩散是不能“实现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的。③考查教材隐含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教材没有显现、需要教材使用者进一步挖掘或推理才能发现的。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题的C选项:“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关于无氧呼吸,教材中提到“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但之后[H]去了哪里,教材没有说。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仔细推导不难发现,要保证反应物(2分子丙酮酸,共8个氢原子)和生成物(2分子乳酸或2分子酒精和二氧化碳,共12个氢原子)中的氢原子个数相等,反应物中必然还要有氢的参与。因此,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正常进行势必需要用到第一阶段产生的[H],所以无氧呼吸过程最终[H]是不会积累的。

启示:对于教材“原话”的知识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真正落实好“以本为本”的教学策略。从标题到正文,从小字部分到插图,从旁栏思考到课后习题……教师要带领学生全方位进行教材学习,有些知识甚至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或教学生如何记忆。例如,16年海南卷第31题第(4)小题“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有______和______颗粒。”假如在学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能追问:“为什么使用的金属颗粒是‘金粉、钨粉’而不能用别的?”通过理解记忆,学生自然就记得深刻、准确。

对于原理类的知识教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变换语言来训练学生的审题和迁移能力。至于教材中隐含知识的教学,那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吃透教材、挖掘教材;通过多研究考题发现和积累命题专家对教材独到的理解;多研读专业书籍和杂志,从中积累。

2 题在书外,理在题中——考查能力

例2(2016全国丙卷,30) 回答下列问题:

(1)略。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

分析:题目给了这样的信息:“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而题图则暗含着这样的机理:“血糖(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降低时酮体的含量会增高”,最后要求考生回答问题。试题将答题相关信息分别放置在题目和题图中,就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强的考生会结合相关信息理出这样的思路:“不能进食(机体无外来能源补充)→血糖浓度会降低→体内为满足能量需求会分解脂肪成脂肪酸→而脂肪酸分解又会产生酮体→酮体酸性较强,会使血浆pH下降。”从而想到正确答案。而能力不足的学生往往就会回答成“为了提高血糖浓度”(就题论题)、“减少酮体增加”(只依图回答)、“减少脂肪酸分解”(回答方向不对)等不全面或无法切中要害的答案。参考答案: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pH下降(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启示:以往的高考信息题,考生只需识别、运用试题所给信息进行判断式填空即可,需要运用的思维跨度较小。而今年的这道信息题则对能力要求更高——既要结合到教材知识(代谢产生物质酸性较强会降低血浆pH)、又要整合题文和题图信息,还要通过推理、分析与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整道题同时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纲四项能力要求中的两个)。

为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能力,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实战——精选考题、规范训练。教师要努力转变学生“稍审题→大致会→不敢写→抄答案”的无实效的做题怪圈。除了让学生实战外,教师还要适时地给学生讲题点拨、归纳总结。在回答“为什么”“理由是……”这类问题时,教会学生多从“若不这样会怎样”进行反方向思考和回答问题。

3 题在书外,理在常识中——考查素养

例3(2016全国丙卷,4)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分析:由于a琼脂块不含IAA而b琼脂块含有,所以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不会相等,因此A选项不正确。a琼脂块不含IAA,且胚芽鞘无弯曲生长,这说明胚芽鞘b、c两侧的IAA含量是相同的,所以B选项不正确。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生理功能正常、都能运输IAA,所以C选项不正确。因为a′输出到胚芽鞘的IAA肯定会有部分损耗(或滞留在胚芽鞘中、或发挥作用后失效、或自然分解等),所以由胚芽鞘输出到琼脂块d′的IAA的量肯定要小于由琼脂块a′输出到胚芽鞘的量,所以D选项正确。参考答案:D。

启示:A、B、C选项的判断依据或来自教材、或来自题干,但是D选项的判断依据则只能来自“经验”。学科知识的贮备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短期训练达到,甚至可以由教师“包办”;但是作为一种品质,“经验”是没办法由教师在课堂里教会的。这种考查方式直接考察学生的素养,是对“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教学方式的一种反击。

猜你喜欢

胚芽鞘酮体琼脂
再现鲍森·詹森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究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尿酮体“±”或“+”代表啥
高透明度琼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基于图像特征的小麦胚芽鞘识别
基于图像颜色特征的高粱胚芽鞘识别及定位方法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