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2017-08-20赵晖李春秋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培育农民

赵晖+李春秋

为确实有效推进哈尔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和促进哈尔滨市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针对哈尔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调查。哈尔滨市农业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推动我市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健康发展。

现将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

1.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无法形成职业化教育培训体系。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教育培训类型单一,培训内容尚不能满足农民快速适应农业转型需求。哈尔滨市目前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主要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以务农技能为核心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培训、工种培训、岗位培训,目的是提高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学历教育,政府教育资金投入少,农民从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短期技术培训、系统农业培训、农业职业教育互相补充的教育培训层次。对阿城区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180名农民中156人做抽样调查显示,具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农民41人,占26.3%,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6人,仅占3.8%;影响农民接受培训的因素中,认为当地缺少学校的農民占35.3%;参加过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仅占26%;在培训内容上,对农业政策的培训需求占41%,对其它农业知识的培训需求占37.9%,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学历教育、系统农业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的长期的农业教育培训。

2.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无法达到精准培训农民的目的。哈尔滨市从2015年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分别在宾县、阿城、双城开展示范培育,所用的培训形式、教学方法大多延用传统农民培训的模式。大班授课,农学结合,先确定培训内容,再动员组织参加培训的农民,以大类的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为主,没有针对农民具体从事的农业生产内容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没有从农民个体需求出发,分阶段、分农时,实现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培训。无法做到以地方产业特色为中心,创立一村一品,不能满足农民快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培训效果不明显。据抽样调查显示,最受农民欢迎的培训形式是专家现场指导,占调查人数的71%;希望的培训地点是县城培训,其次是本村培训;希望的培训时间在两周左右;希望的培训季节是冬、春两季;影响接受培训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缺少培训机构,以及培训时间不灵活,参加培训不方便。调查说明农民渴望拓宽眼界,接受新知识;迫切需求与自身生产实际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适合农民个体的目标式培训。

3.现有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薄弱,无法满足农民求知需求。整合培育资源能力较弱,自办联办新型职业农民田间学校与实训基地较少,培训重心不能转移到田间镇村,无法提高培训工作实效满足农民切实需求。建立的人才库,没有与农民直接对接,存在农民有迫切要解决的生产问题找不到专家的情况。在访谈中,农民反应教师实践能力较差,教授内容不切实际,对农民的生产实践帮助不大,为节约培育资金,培训部门在农民田间学校实训等环节中,存在一带而过的现象,没有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部分农业学校和培训部门师资力量薄弱,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更新接受慢也是阻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快速发展的因素。

4.现有的职业农民培育,重培训,轻培育。认定工作不严格,政策宣传、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职业农民认定工作中,考核认定不严格,考核指标单一,不能完全从知识、技术、管理等方面考核培育的新型农民。建立的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及退出机制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对职业农民实行动态管理。政策宣传不到位,不能很好的调动农民参加培育的积极性。在问卷调查中,有32%农民不知道政府对认证农民有扶持政策;有46%农民希望政府在资金、技术、补贴项目等方面给于政策扶持。

(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培育农民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