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理性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发展

2017-08-20于殿波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于殿波

村级集体经济是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产生,历经了农村改革开放的洗礼,经受了市场经济的考验,在存疑中保留、在坎坷中前进、在创新中优化、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但至今农村干群对其认识并不一致,在经济薄弱村尤其这样,存在着“不必发展、不需发展、发展不起来”等认识差异和理念误区。转换思维、走出误区、提振信心,应是首要前提。

一是增强自信。引导农村干群搞清楚村级集体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的经济基础,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搞清楚村级集体经济的兼融性和时代性,努力创造村级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民营经济、混合经济互保共进,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优势。

二是启发自觉。使干群清醒意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是提高统一经营服务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要求,是全面改善农村民生、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基本要求。

三是激励自强。坚持从上层、从领导层做起,逐级带动,整体联动,昭示决心。做实规划、调整思路,运用典型、导引出路,严明职责、不留退路。

发展路径问题。破解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的难题,很重要的是启动内部活力、焕发内生动力,坚持分类推进、注重多元探索,实行一村一策、形成发展特色。这里我们归纳了5个大类15条路径,内中有“硬件”也有“软件”,力求展现规律、实在管用,薄弱村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和吸纳。

第一类,做足“三资增值”文章。路径之一,资源开发;路径之二,资产经营;路径之三,资金运作。

第二类,做实“农内挖潜”文章。路径之四,产业延展;路经之五,股份合作;路径之六,龙头牵动。

第三类,做新“实业兴村”文章。路径之七,项目招引;路径之八,筑巢引凤;路径之九,村企联手。

第四类,做优“服务创收”文章。路径之十,生产性服务;路径之十一,生活性服务;路径之十二,劳务性服务。

第五类,做活“外辟财源”文章。路径之十三,抱团联动;路径之十四,异地拓展;路径之十五,社会资助。

运营机制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发展集体经济靠村组集体自定项目、自办企业、自己经营。而在现阶段,谁来代表集体经济?对此,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而中央文件则已明晰:“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村支部、村委会作为社区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其领导村级集体经济的方式,须从过去直接经营企业向间接管理企业转变,主要行使出资人和股东的决策和监管职能。村级自治职能须与经济职能分离、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分设,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开展经营活动,承担本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提倡多元投入、多种股权结构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以村(居、社区)组建资产经营公司和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鼓励有条件的社区股份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公司。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济。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产权明晰、按份共有、集约经营、民主管理的经济载体,使之成为健全的市场和法律主体。

产权制度问题。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集体经济最大的缺陷就是产权虚置、少数人控制,今后须按中央和省的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开展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将资产量化固化到户到人。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通过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把集体资产量化给农民,实现“还社于民”,解决少数人控制、资产流失以及农民权益难以维护等制度性问题。

利益配置问题。总的是分配统筹、成果共享,坚持农民增收与集体增利相统一,富村与济民相结合。具体问题须具体对待。如在合作经济组织中,要统筹处理好社区资产收益与村民股权分配的关系,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收益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的积累性收入主要用于发展项目投资,培育村级集体收入来源,可以量化到村民,但不能取现,不搞“分光吃净”。对村集体土地被征收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等收入,除国家规定分配给农民的外,其余作为集体积累资金,专项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和公益性事业。农村宅基地经整理溢出的土地和收益应归属集体。对各级财政支持的项目实行全程监管,积极帮助办理权属归村的产权证书。

资产管理问题。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全面开展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和资产产权登记基础上,推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民主化、信息化建设。还要适应变革,实行“三个转变”:一是由结果监管为主转变为过程监管为主。现今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将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均纳入监管范围,以尽早发现问题、给予纠正,避免因决策失误、违规操作造成损失。二是由主要依赖领导决策管理转变为注重民主管理和制度约束。严格民主程序,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对大的投资决策科学评估,以防范经营风险;建立村民监督机制,强化对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健全科学规范的系列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三是由合同“一次订终身”转变为定期调整优化。凡集体资源(资产)承包、租赁经营的,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招标、发包等市场运作方式,并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因素,一般每轮不超过5年。

(作者单位:11200黑龙江省富裕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警犬集体过生日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