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2017-08-20梅冬芳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种植业蔬菜农产品

梅冬芳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如何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思考。

一、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构调整不够科学。虽然玉米调减力度很大,但比重偏高的矛盾仍未根本改变,大豆面积虽有恢复性增长,但比重仍然偏小,与市场需求不相称,以中低端“大路货”为主,应该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高要求的趋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

2、农产品质量偏低。我省大宗农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全省四大粮食作物优质专用品种种植面积只占总播种面积的60%。畜产品、水产品和其它农产品也是大路货多,好新少、名优特少,绿色食品、特色农业虽然看好,但规模偏小,产品营销和产业竞争力不强。

3、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加工产品层次低、产品结构雷同,全省80%以上的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加工品都是初加工产品。

4、农业基础设施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结构调整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二、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既有“量”的增减,又有“改”的要求,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构建与市场相协调、资源相匹配的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把我省农业优势调强、产业调大、布局调优、效益调高。

1.科学调整粮食作物结构。要按照“减玉米、稳水稻、增大豆杂粮、扩草蓿和果蔬,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要求,增加适销有效供给,继续适当调减北部四、五积温区非优势区玉米种植,能退的尽量退下来。指导种植玉米的农民,选择活动积温比当地有效积温低200℃以上的审定品种,确保能够安全成熟、降水提质增效。要着力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不进粮库进市场。借助国家扩大耕地轮作试点,积极推行米豆麦轮作,扩大优质食用高蛋白大豆和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加快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促进农民可持续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畜牧业是中轴产业,上連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带动能力强,不仅能有效转化利用粮食,还能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岗位。抓住我国畜产品特别是高品质产品需求增长较快、供应相对不足的市场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突出“两牛一猪”,按照“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原则,扩大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建设一批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畜牧基地,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真正把畜牧业打造成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3.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要发挥我省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鲜食玉米、马铃薯、中药材、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把龙江特色优质产品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特别是我省要把发展蔬菜和食用菌作为重点产业来抓,一方面,我省人均蔬菜消费量263公斤,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冬春淡季蔬菜大量靠外地供给,省内消费空间还比较大;另一方面,7-10月份南方蔬菜处于青黄不接,而此时恰是我省蔬菜生产旺季,龙江蔬菜品质好、竞争力强,近几年抢占京津冀、江浙沪等市场的优势已经显现。各地要利用好省里出台的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社在找好市场销售门路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

4.积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要发挥“黑土、净土、冻土”的优越生态条件,顺应绿色消费浪潮和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推动农业生产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加快黑龙江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型升级,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作者单位:151800黑龙江省巴彦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种植业蔬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奇怪的蔬菜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蔬菜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争奇斗艳
蔬菜也“疯狂”
种植业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