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的对策探析

2017-08-20王海莲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融资经营

王海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建离不开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类型上分为农业专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群体,不同群体在农业经营发展中参差不齐,所面临的金融支撑也不完善,特别是一些地方农民老龄化、农业生产兼业化,土地经营无序化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有序实施。

一、金融支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实意义

从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与发展进程来看,加大金融支持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四化同步”目标的重要基础,其意义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有助于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对于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期发展面临资金短缺、资产不足的难题。比如农业机械、农业出产设备不足,又缺乏相应的抵押品来获得金融信贷,民间信贷虽然活跃,但潜在问题多。金融支持拓宽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渠道,增强了经济实力。二是有助于壮大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当前,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资金缺口大,诸如土地预付金、仓储设备、农田水利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流动性资金等需求强烈,金融支持的开展,繁荣了农村金融。三是有助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来看,土地、劳动力的集约化,迫切需要资金的扶持,涉农金融机构从政策上来支持现代农业,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基础。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融资难题的成因归纳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农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的壮大。如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更趋强烈,但在实际操作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尴尬。其原因有三。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而分散,金融机构信贷规模较小,贷款期限较短,加剧了融资难问题。由于受到自身经营规模的局限性,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资金需求上希望获得长期支持,而多数银行机构贷款期限为一年,想要延长贷款期限存在较大阻碍,也让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消解了融资积极性。二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单一,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方式受限。从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内容来看,多以银行现金服务为主,债券等融资方式较少,这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背道而驰,无形中降低了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时,在农村,由于土地、宅基地等资产面临变现难题,高门槛的贷款格局,更加剧了融资难。三是金融机构对农业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不够。尽管金融機构股份制改革,促进了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积极性,但对于投资大、回报率高的产业,银行机构会优先选择,而对于风险高、批次多、资金回收慢的农业项目,则并未受到金融机构的欢迎。另外,当前金融机构网点少、手续繁杂,也成为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瓶颈。

三、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的有效对策

(1)细化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要,提升信贷服务针对性

破解金融机构“不愿放贷”,鼓励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积极性,需要结合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了解资金需求和特点,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模式。比如对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使用途径等进行优化,拓宽惠农政策性金融的服务范围,延伸对农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

(2)健全金融机构担保抵押机制,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意愿

金融担保是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的有效手段,当前,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财产担保范围局限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出台专门的抵押贷款品种,比如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使用权、设施农业大棚、大型农机具存栏畜禽等抵押机制;在担保机制上,政府要协调成立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专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担保,增强融资的灵活性,提升经营主体的融资积极性。

(3)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服务便捷性

考虑到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要加大在农村设置金融网点,特别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端的金融服务。比如设置POS机、电话支付终端等。

(4)完善农业保险保障机制,规避农业风险

农业具有高风险性,也是金融机构“慎贷”的心理症结。通过完善农业保险体制,针对农业自然风险,鼓励贷户参加农业保险,提升贷户抗风险能力,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解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比如对开展农业保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也可以给予一定政策优惠,激励其更多地开展农业保险,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作者单位:453600河南省辉县市百泉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融资经营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融资
融资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5月重要融资事件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