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次生林的封山育林

2017-08-20林柏彤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封山封山育林成林

林柏彤

一、封山育林的意义

对存在自然更新能力的树林加以保护就是指封山育林,这不仅可促使自然资源实现自然恢复,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必要的人工措施促使林业资源实现培育的目标。经济有效的是封山育林的显著优势与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森林资源可实现有效的扩大与恢复。这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顺从,不仅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理想效果的获取。采伐以及其他自然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进行自然的封山育林工作,次生林的封山育林应运而生。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人民已经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大力开展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并停止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有天然更新能力的地区就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恢复。对于耐荫树种组成的树林来说,幼苗以及幼树会在林下不断的形成,异龄复层林就是在此种情况下产生。对于阳性树种组成的森林来说,林下不会存在本树种的幼苗以及幼树,但耐荫性的幼苗以及幼树会在此种情况下得到生长。阳性树种本身就会存在一个自然衰老的过程,在枯死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一株或者一丛的状态。

先锋树种会在失去森林环境的恶劣条件下实现抢先更新,并实现对自己地盘的不断扩大与占据。在自然状态以及条件下,森林不会出现毁灭的状态,由低级向高级以及由简单到复杂是森林发展的过程与趋势,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封山育林的前提与基础。相对于造林更新来说,封山育林会取得更加理想的经济以及技术效果。尤其是在次生林经营以及荒山造林任务中封山育林更是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是实现对森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改善。其次是实现对资金以及劳动力的节约。这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封山育林的对象

在不同的地段上,由于残留植被(残林、灌丛、草坡等)情况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封山育林的效果即成林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同。近期遭到破坏的地段和立地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植被容易恢复,成林的速度相对就会快一些;长期破坏的地段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比较困难,成林的速度就会相对慢一些。此外,在远离居民的深山区和人烟稠密、采樵、放牧活动频繁的近郊区,封山育林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封育效果也是不同的。因而,必须明确封山育林的对象。在确定封山育林的对象时,既要考虑成林的速度,又要考虑到客观上的急需,不能单纯地追求近期成林。例如,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饲料、燃料俱缺,植被恢复困难的地区,凡通过封山能收到一定效果的地段,都要优先实行封山育林。这就是说,封山育林也包括封山育草、育灌在内。封山育林的主要对象:

(1)河流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有水土流失现象的地段,在积极进行人工造林的同時,对草坡、灌木丛和林木更新的地方,要实行长期的封育。

(2)深山远山、干旱地区的河流源头、自然条件不良容易退化为荒山的地方,要进行全面造林或者林分改造有困难的地段,要实行封山育林、育草。

(3)工农业发达地区的宜林荒山以及水库、堤坝等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设施附近的宜林地段,要在统筹人工造林、适当划定柴场和牧场的前提下,严格进行封山。

(4)国有或者集体所有的次生林中,属于封山育林类型的地段。

三、封山育林的方法

1.搞好培训、宣传,提高认识

搞好封山育林光靠政策和制度不行,树立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理念,加大对技术人员以及一线生产工人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封山育林示范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为更好的实施封山育林工程积累宝贵经验。此外,还要极积普及封山育林的基本知识,要搞清楚封山为什么能育林,怎样封山才能育林以及封山育林的经营管理技术等问题。

2.划定四至,落实措施

封山育林地段,要由林木所有者和护林人员亲自踏查,设立标桩、标牌,明确四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封山育林的方法和措施。在人口少、山林面积大的地方,对封山对象一般划为全封,实行长期封禁;在人多林少的地方,可实行半封(活封)法,封树不封草、灌,允许定期地、有组织地割取柴草;在山林面积大,放牧、樵采任务又重的地方,可以实行轮封(即轮流封山)。轮封面积、期限要因地制宜,从保证封山效果的需要出发,兼顾放牧和樵采。

3.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有机结合

通过封山,各种适于当地环境的植物会逐渐地繁茂起来。特别是杂草、灌木的数量会很快地增多。实生或萌生的幼苗、幼树,也会成簇地生长起来,但是有的也会被挤压在杂草灌木之中。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某些自然规律不可能完全符合育林利益的要求。例如,成丛状的萌芽条密集地生长在一起不能成材或者成材时间很长,更新起来目的树种可能受到杂草、灌木以及非目的树种的压抑,飞机播种更新(由于天气干旱、降水量不足,很少采用)的幼苗可能会被茂密的杂草所遮盖,等等。所以,必须在封山的基础上加以培育措施。

4.林中空地补植补种

对于封山育林区内出现的林中空地,要科学选择适生树种,及时进行补植补种;要将补植补种列入封山育林计划。

5.调查封山效果,建立育林档案

疏林地、次生林地,经过封山育林以后,林分结构会更加优化,密度更为合理,林地更加卫生。通过成效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改正措施或者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木生长量,丰富生物多样性,有效地降低森林火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对部分灌木的割除,改善林地环境,还有利于天然下种更新。实施封山育林工程结束以后,要及时了解、掌握封山育林区域幼苗、幼树、生长状况,就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以确定今后的林分经营措施。

封山育林区经过数年生长,确实达到幼林抚育或者改造条件的,要及时列入生产计划申请项目,适时进行抚育或者改造作业,以培养更加优质的林分。

(作者单位:157100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

猜你喜欢

封山封山育林成林
萍聚
传承
欢腾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期盼
学术环境治理也需要“封山”“休渔”
林业保护中封山禁牧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①
封山育林的重要意义及措施的探究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