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品种对漯河市源汇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影响

2017-08-20孙秋鸽孟秋灵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杂交种粒数潜力

孙秋鸽+孟秋灵

一、我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品种选用不对路,耐密高产品种推广不力。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玉米品种利用的是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利用是玉米增产的一大优势。玉米植株高大,单株生产能力高,合理密植增产潜力大。 同时 , 合理密植是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基础。众所周知,玉米子粒产量的高低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千粒重)3个因素组成。在生产上种植密度太稀,单株生长良好,可以形成大穗,每穗的粒数多,但由于每亩穗数少,群体产量仍然上不去。如果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增加每穗粒数,就能提高群体产量,但当群体密度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就会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使个体发育受到抑制,导致植株细弱,空杆率增加,果穗变小,粒数减少,粒重减轻,群体产量也会降低。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按杂交种的特性和土壤肥力的高低,协调好每亩株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进行合理密植。

但是至今仍有不少农民停留在喜欢种植稀植大棒品种上,而耐密高产品种推广不力。同时主导品种不突出,品种多乱杂,让人无从选择,玉米品种选用成了产量提高的拌脚石。

2、所用种子纯度质量差,良种与良法不配套。

由于市场上经营的玉米品种较多,不乏良莠掺杂 ,这是目前影响我市我区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其不利影响有时远大于对品种选择问题的影响。

3、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严重,直接导致减产。

原因:播量不足;播种不匀、深浅不一、播种质量差; 小麦与玉米种植方式不配套; 土壤墒情差,底墒不足。玉米不能指靠补栽苗填补缺苗地段,对于补苗即使通过追施偏心肥等措施也很难纠正补齐,其效果不佳。

二、采取的具体措施:

1、高产栽培,应选用高纯度、高质量玉米杂交种

杂交种质量好坏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杂交种质量好坏取决于种子纯度、净度、含水率和发芽率,其中纯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据试验,同一个品种的杂交种,不同制种单位的种子质量是有差别的,直接导致种植产量差别较大。据有关单位试验,同一品种不同制种单位的种子,其纯度高低产量最高相差119公斤,即纯度低的种子比纯度高的种子产量减产70%以上。一般减产30~50%。

2、科学选用品种

(1)高产栽培,应逐步推广和选用耐密品种。

①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玉米栽培的实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看,以选用和推广耐密植为核心的多抗、广适、稳产性品种是主要增产途径。 例如当每亩种植3000株时,也有较高的产量水平,而当密植到5000~6000株/亩时,也不易发生倒伏,且有更高的产量水平,适应轻简栽培、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等。

②近10多年来国内外的高产典型大都是通过选用耐密紧凑型品种增加密度实现的。特别是亩产超吨粮的典型都是应用紧凑耐密杂交种取得的。

③源汇区农场试验:12个耐密品种平均亩产比8个稀植大穗品种增产12.5%。

④源汇区大刘乡 试验8个县试验:12个耐密品种品种平均亩产比8个稀植大穗品种增产10.7%。

(2)近几年我区表现较好的高产耐密品种

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浚单29。

蠡玉16(中密度)、蠡玉35。

滑丰12号、济单8号。

新单23、新单26。

郑单23、豫禾988、豫单998。

先玉335、中科11。

伟科702。

播前精选种子,提高种子纯度。使田间小弱苗控制在5%以下。

3. 采取播种期防治

(1) 选择种植抗病虫品种

明确主要病虫害种类

主要针对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的多种病害

种植通过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鉴定并审定的品种

各地病原菌存在差异,应对品种进行试种观察

(2)利用种子包衣技术,控制苗期病虫害

针对各地的主要病虫害选择包衣药剂

丝黑穗病(内吸杀菌剂):有效成分为戊唑醇、 三唑醇、烯唑醇地下害虫(胃毒和内吸杀虫剂):辛硫磷、克百威 苗枯病 (内吸杀菌剂):福克种衣剂、卫福种衣剂苗期刺吸害虫(内吸杀虫剂):克百威、吡虫啉(蚜虫、蓟马等)。

(3)药剂拌种

在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1公斤,均匀地喷洒在20公斤的玉米种子上,混拌均匀后闷种3-4小时,摊开阴晾后播种。

还可用35%多克福玉米种衣剂1公斤拌50公斤种子。农药与粪肥或化肥混施,颗粒剂与种子混施或毒土盖种。

(4)适当采用双品种间作稳产技术

将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进行间作种植,可以提高群体的抗性水平,实现玉米稳产。双品种间作是一种减灾稳产措施。

间作种植时,要根据当地的灾害类型进行合理品种搭配。且生育期相近,株高基本相同。

三、良种与良法对玉米生产增产潜力分析:

一是良种的增产潜力,2010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仅为450公斤左右,而现有玉米品种单产潜力一般在700公斤以上,因此还有50%的增产潜力;

二是良法的增产潜力。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普遍存在植株密度不足、整齐度不齐、成熟度不够等问题,而通过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科学运筹肥水,可以挖掘玉米作为C4作物的增产潜力30%以上;

三是良田的增产潜力。目前我国多数玉米生产田,通过培肥地力,增施肥料,科学施肥,配套排灌设施,提高耕地质量等改造,增产空间也很大,至少也能增产20%以上。

四、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小结

(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基础(深耕30厘米加秸秆全量还田);

(2)优良品种、高质量播种是关键(选择耐密抗逆高产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浇蒙头水,提高播种质量);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是保证。①推广种肥异位同播技术,保全苗、育壮苗,减轻劳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苗期治虫、除草、施肥;②中期施肥、治虫别忘了;③后期及时灌水(抽穗吐丝期防干旱)、收获不能早。

归结为一句话:一换、两增,一推、两保,一早一晚。

即:一換:把稀植大棒品种更换成耐密高产品种;两增:增加密度,增加施肥量;一推:推广种肥异位同播技术;两保:保全苗壮苗,保关键期浇水;一早一晚:早播种,晚收获。

(作者单位:462000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种子管理站)

猜你喜欢

杂交种粒数潜力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潜力榜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