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陟县夏玉米节本增效生产技术

2017-08-20李世奎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缺苗叶期种肥

李世奎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

选用浚单20、郑单958、怀玉208、登海605、伟科702、隆平206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高产稳产品种,示范种植农大1002、怀玉5288、迪卡653、联创808等耐密抗倒优质高产新品种。

(二)种子处理

提倡选用包衣种子,对未包衣的种子要选用5.4%吡虫啉·戊唑醇等高效低毒的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和纹枯病等。

二、播种技术

(一)适时早播,足墒下种

麦收后免耕播种,随收随种,及时抢播,力争在6月10日前结束。土壤墒情不足时,也可先播种后浇蒙头水,蒙头水要浇足、浇透,以利出苗。

(二)机械播种,合理密植

计划使用机械收获的地块,宜采用60cm等行距播种,播种深度以3—5cm深为宜。墒情较好的粘土,适当浅播;疏松的砂质壤土,适当深播。并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播种量和适宜密度,目前我县推广的高产耐密型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在4500—5000株/亩。实行单粒精播的地块,要选用发芽率高于92%的高质量种子,活力高的1级、2级单粒播種的种子,降低种子损伤率并适当增加播量。

(三)种肥异位同播,加大种肥间距

实施种肥异位同播,一般可选用氮磷钾复合肥或缓控释肥为种肥,肥料要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种子和肥料的间隔距离在8—10厘米,防止肥料烧苗;同时应加大施肥深度,施肥深度10cm以上。种肥用量氮磷钾复合肥以每亩25公斤为宜,缺锌地块再加硫酸锌1公斤;采用缓释肥料实施一次性施肥,以每亩40—50公斤为宜。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出苗—5叶期)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该期以营养生长为核心,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证全苗、匀苗,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1、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发现连续缺苗的应及时进行补苗,一米以内缺苗的,在缺苗处两端留双株,不用补苗。成片缺苗的,可采取带土移栽大苗或催芽补种的办法,以减少与相邻株苗间的苗势差异。移栽要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要及时浇定根水确保成活。

2、追施苗肥。没有种肥同播的地块,要追施苗肥以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培育壮苗。在3—5叶期结合浇水或趁墒亩施40—45公斤复合肥,提倡推广使用缓控释肥。

3、化学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洒,喷洒时严禁喷洒到玉米心叶内或中午高温时喷洒,同时在喷药前后7日内不要喷洒有机磷农药,以免产生药害。

4、防治虫害。玉米苗期害虫主要有蓟马、灰飞虱、粘虫、二点委夜蛾、地老虎、棉铃虫等。(1)蓟马、灰飞虱防治:于玉米2叶1心期,亩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2)粘虫、二点委夜蛾、地老虎、棉铃虫防治: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1%甲维盐乳油60毫升,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施药时间最好选在傍晚,阴天可全天施药防治。

(二)中后期管理(6叶期—成熟期)

玉米中后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雌穗分化,促大穗,延长绿色叶片功能期,减少茎叶损伤,保证正常授粉,促进灌浆成熟,争取粒多粒饱。

1、重施穗期肥。玉米中后期是需肥的高峰期。对实行分期施肥的地块,在大喇叭口期趁墒或结合浇水再追施攻穗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可有效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

2、抗旱防涝。中后期是玉米对水分需求迫切而且十分敏感的时期,尤其是抽雄开花时,对干旱的反应最为敏感、耗水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当中的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玉米正常授粉和籽粒灌浆,使秃尖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因此,要特别注意抽雄至吐丝期田间不能出现干旱,灌浆期保持土壤较好的墒情,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开花、灌浆期灌溉,以防止植株早衰,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同时,也要注意防洪防涝,对一些低洼易涝地块,要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水防涝,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3、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中后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大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细菌性茎腐病、顶腐病和玉米螟等。对病害要注意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大小斑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弯孢霉叶斑病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3%噁霉灵·甲霜灵水剂50—80克,对水40公斤喷雾防治;细菌性茎腐病可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40克进行防治;顶腐病可亩用甲霜灵·锰锌300倍液喷雾防治。对玉米螟要在大喇叭口期进行防治,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或细沙2—3公斤丢心防治。

4、适期晚收。适时晚收可以保证玉米有足够的灌浆时间,是提高粒重,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在不影响适时种麦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确保丰产丰收。合理的收获时期应在苞叶发黄后7—10天,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实行机械收获的玉米一般在完熟后2—4周,籽粒含水量下降到15%—18%时,直接脱粒收获。

(作者单位:454950 河南省武陟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缺苗叶期种肥
“建昌红香芋”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分析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玉米缺苗坏种的原因及保苗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高产不可忽视种肥
玉草迅克
荷兰创新的种肥形态实现精准施肥
浅谈如何提高田间出苗率和保苗率
致候鸟(外一首)
30%氰草·莠去津悬乳剂与30%磺草·莠去津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和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