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2017-08-20李亚凡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建设

李亚凡

水利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综合保障能力不强。在全国、全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切实夯实加快发展基础。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灌排体系,大幅度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一、 以思想为先导,深化农田水利建设认识 应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水利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也是城市现代发展的问题,还是现代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水利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是立足农业大市基本市情的重大决策,也是对基本水情和长期治水经验的提炼总结,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农业“靠天吃饭”的特征非常明显。目前大部分耕地缺乏基本灌溉条件,灌区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不佳等問题,面临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加之近年来气候异常,连续发生的严重干旱对粮食稳定增产带来很大影响。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必须打牢保障粮食生产的水利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水情更趋复杂,洪涝、干旱、冰雹、局部暴雨等灾害呈多发重发趋势,旱涝交替和旱涝急转不时发生,给群众生命财产和全市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只有进一步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才能增强应对旱涝灾害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把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治水兴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需要。

二、用改革的办法,优化农田水利建管体制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建设,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应随之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解放思想,在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创新“政府主导、企业和农户参与”的建设机制。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关键要调动基层政府、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各方的积极性。要加快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与运行管护机制创新试点,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进一步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建设、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要鼓励和吸引企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走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路子。要积极推行农民用水协会方式,让农民直接参与用水管理和工程维修养护,促进灌区良性运行。要更多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投资,形成“水利为群众、群众办水利”的良好局面。创新“财政为主、主体多元”的投资机制。市县两级政府要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要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2.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以及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要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水利建设领域和范围,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力争水利建设投入规模在短期内就有大的突破。创新“科学规划、共同实施”的整合机制。要高起点、高质量制订农田水利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项目、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计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烟田基础工程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到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有效发挥各类资金最大效益。创新“产权明晰、权责一致”的管护机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严格界定各类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要探索采取“民建、民管、民有、民营”的模式,逐步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培育成为用水和管水主体,赋予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工程自主管理职权,建立群管为主、专管为辅、专群结合的新型农田水利服务体系。

三、用得力的举措,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保障 强化领导,形成合力。要把推动水利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市县两级发改、国土、财政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全力支持水利建设,形成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抓住重点,保证质量。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大型水利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安全饮水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等。今冬明春要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4万处。在科学组织施工、加快建设进度的基础上,要加强在建水利工程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提高广大群众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要注重示范带动,加大正面典型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力量理解、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为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有关国家研发机构而言是很受重视的,在面临着农业缺水问题上,国家水利工程局是需要献计献策的。 通知指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整体规划、规模推进,洪涝旱渍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按照旱涝保收农田水利要求,“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农业“两区”水利配套设施,灌溉水源、灌排泵闸、田间沟渠等统一规划、系统建设,完成渠道改造3200公里,全市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0万亩,扩大灌溉面积36万亩。同时,全面加快山塘整治和小流域治理,完成万方以上的屋顶病险山塘整治459座,综合整治堤防300公里。 通知强调,要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以北部都市农业区和南部生态农业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集中连片的种植区为重点,新增喷微灌设施面积25万亩,逐步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新增受益面积10万亩。

通知要求,推进区域农田水利示范建设,继续抓好余姚、象山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突出区域系统建设,示范推动高效节水建设。根据镇乡农田水利规划,以区域灌排水系建设为主,建成一批区域性农田水利示范镇,推动农田水利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单向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同时,加强现代科技在农田水利的利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完善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成一批现代农业水利示范区。

综上所述介绍就是国家有关研发机构应该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做到能够确保农业不缺水,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475400河南省太康县高朗乡水利站)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利建设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利工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