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用植保无人机发展情况

2017-08-20范铁丰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农用民用旋翼

范铁丰

一、农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用植保无人机已经开始应用于农业植保作业。基本为多旋翼无人植保机和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两种类型,作业效率一般为每天15-40公顷不等,平均30公顷左右,个别大型无人直升机载药量可达72L,每天可作业100公顷以上。无人机平均作业收费标准为每公顷120元左右。无人机施用的作物种类主要是水稻,有少量玉米和大豆。作业地形以平原为主,按照不同机型也可在半山区、低洼地区等不规则地形使用。

二、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植保作业中的优势

1.防治效果好。无人机可实现低空作业,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提高农药的有效性。

2.作业效率高。无人机每天可完成施药30公顷,超过小型植保机械或人工喷药的作业量。

3.节约成本,减少损耗。无人机喷雾喷洒方式,在节约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的同时,避免陆地机械进地,对作物的损耗。特别是在特殊年份,机车进地难,无人机作业不受地表环境限制。

三、存在的问题

1.作业没报批,影响民航安全。由于作业前没有向民航系统报备,所以现在用于农业植保作业的无人机都处于“黑飞”状态。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昆明、成都、重庆、西安等多地,多次发生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影响民航运行的事件。连续不断的“黑飞”事件严重影响了机场的正常运行,并多次险些出现严重事故。

2.普通农户对植保无人机认可度还有待提高。植保无人机是新生事物,属于创新农业范畴,而普通种植户年龄结构偏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广使用难度。

3.标准不够清晰明确,推广扶持没有依据。从民航部门了解到,国家对无人机在飞行、空域、营运等方面的规定还不明确,安全监管措施还不完善,无人机植保作业尚处在试验使用阶段。

4.植保无人机市场不规范,良莠不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多达几千家,由于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统一的技术和鉴定标准,质量良莠不齐,普遍故障率较高,常出现电池使用寿命短、续航能力差、遥控器黑屏等问题,有的厂家售后服务不及时,满足不了农时要求。

5. 植保无人机先天条件限制。植保无人机采取电子遥控的方式进行作业操控,在防护林密集地区、高压线、强磁场附近作业和降落受限,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专业性较强,在操控性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操控不当容易造成药、肥的浪费,甚至造成事故。在坏损后普通农户无法进行简单维修,容易耽误农时。

四、农用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

随着农用植保无人机的不断发展,民航局2009年,就开始研究制定民用无人机管理规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等规定。民航局针对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管理规定也将在近期出台。6月1日起,最大起飞重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开始实施实名登记注册。国家民航部门对无人机监管也正在走向正规。各地农业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技术规程和指导意见。生产厂家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现在接入无人机云系统的无人机动态数据库系统,用于向无人机用户提供航行服务、气象服务等,对民用无人机飞行数据(包括位置、高度和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测。接入系统的无人机即时上传飞行数据。并且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可以自主降落。

农用植保无人机作为新生事物,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管理的逐步完善和無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农用植保无人机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农用植保无人机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

(作者单位:150090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农用民用旋翼
改进型自抗扰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大载重长航时油动多旋翼无人机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农用机械发展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基于STM32的四旋翼飞行器的设计
民用安防的新势力
民用GPS自主式欺骗技术与应用
四旋翼无人机动态面控制
农用机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