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激励在幼小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2017-08-18杨立芬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激励性幼小小学生

杨立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250-02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幼小教育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幼儿和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幼小教育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指在幼小教育中,教师对幼儿和小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教师语言激励评价不仅能影响幼小教育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幼儿和小学生一生的发展。怎样提高语言激励评价的品位和效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现结合我们课题组对这一内容的研究,谈谈对语言激励在幼小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一、语言激励在幼小教育中的意义

1、促进幼儿和小学生學习兴趣的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某种活动、技能、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习得的心理倾向。它会推动我们追求某种目标,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针对每个幼儿和小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点滴的闪光之处,在课堂上要赏识每一位幼儿和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注意发挥每个幼儿和小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

教与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双边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激励评价方法,使幼儿和小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使他领悟到老师对他的鼓舞和信任,感受到老师与他心灵的交流,这种激励性评价更能够促进幼儿和小学生学业的成功。这样能够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3、促进幼儿和小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激励性评价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幼儿和小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不断使幼儿和小学生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自信的力量。要注意用情、适量、适度、适时。

4、帮助幼儿和小学生把握发展方向

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发现者,关注和理解幼儿和小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适时对幼儿和小学生有益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表现进行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激励性评价,让幼儿和小学生对自己的特点、特长产生特定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积极的情感倾向。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促进其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幼小教育中语言激励评价的原则

1、客观公正

教师在课堂上对幼儿和小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这是激励性评价的基础。既不能把幼儿和小学生说的一无是处,又不能言过其实说成十全十美。当幼儿和小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不能还说你回答的“很好”“真棒”,这样对幼儿和小学生是一种误导,他们会认为老师是在讽刺他。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幼儿和小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才能促进其有效发展。

2、评价及时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要及时。事过境迁的激励性评价,对幼儿和小学生是不起作用的。当幼儿和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他们赞许与肯定,激发他们继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真心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当幼儿和小学生得到老师真诚的欣赏与肯定后,他们会充满自信,自我激励,不断地进步。

4、真诚宽容

教师要真诚的对待幼儿和小学生,关爱幼儿和小学生。不要苛求孩子完美,要能够包容幼儿和小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给他们反省、改过自新的机会。

三、幼小教育中语言激励评价的策略

1、妙抓时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幼儿和小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幼儿和小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幼儿和小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幼儿和小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2、妙用口头与书面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和小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3、妙用否定进行激励性评价

“激励”的内涵中包含了“鼓励”的意思。“鼓励”是“用道理说服人”,主要采用正面的表扬、奖励、成功体验等手段进行“鼓励”;也要适当采用负面的批评、惩罚、挫折体验等手段进行“激”励。 诚然,正面的肯定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和小学生发展,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时候,我们为了评价的准确性又不得不从反面作出否定性评价。当难免要用“不”来评价时,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挫伤幼儿和小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有的甚至于影响其一生。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创造性地对幼儿和小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语言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魅力,同时欣赏幼儿和小学生自主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幼儿和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发展。

注:此论文是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 164064

猜你喜欢

激励性幼小小学生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建立和实施企业激励性年金制度探讨
苦恼的“幼小衔接”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甜蜜欢颜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军人激励性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