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带好高考体考生训练

2017-08-18李刚强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浅谈选材

李刚强

【摘 要】高考体育训练的目的旨在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体育人才,能够顺利考入高等体育院校是每个体育考生的愿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中体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从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素质,心理及思想品德素质出发,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从事专业的体育训练铺好路。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在带高考体考生训练过程中的几点想法。

【关键字】高考 体考生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220-02

体育训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体育竞技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需要长时间有计划的训练才能实现,但对于高考体考生而言,由于训练时间短,文化课程学习压力大的客观原因,倘若用单一的方法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则很难达到目的,所以,合理地训练计划尤为重要。广大教师要从测试项目的特点出发,依据“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原则,帮助学生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一、从体考生实际出发,科学选材

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体育考试主要以文化考试和体育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化学习方面主要是由全国统一和组织考试时间、命题等,体育考试是由各个省份组织和主持考试。体考生的生源一般由以下几方面组成:①有体育特长,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但文化基础知识薄弱;②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都较薄弱,尝试参加体育高考,想把体育专业当作进入大学的捷径;③文化成绩和身体素质均较好,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

体考生选材旨在文化成绩和身体素质兼优的苗子,以利于更好的从事高考体育的训练。因此,选材是提高高考训练水平的因素之一。教练员需潜心研究考生选材的方法和途径,并且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觀察,结合体育高考实际情况善于去发现高考苗子,掌握体育专业考生选材的技巧以及科学机能测量方法,才能选择合适的高考专业生[1]。从当前我省对高考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出发,教练员在选择参加体育高考生训练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量:①具备较强的文化基础(班级成绩中上),身体运动天赋较好,身体运动素质较好,良好的运动身体素质包括心理机能、心理承受力、心理素质以及艰苦耐劳的品质。②思想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并且意志坚定,有明确的高考目标的学生参与。

二、科学的训练计划

从体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定系统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科学训练计划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考虑到每年的4、5月份进行体育科目的考试,过早的训练势必会影响到考生文化科目的学习,所以在高一高二阶段适宜捎带训练,从高三阶段开始,教练员必须从考生的基础条件及训练时间长短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再根据实际训练情况对计划酌情进行修改,使计划更加契合实际。

从高三年级的8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共计9个月的训练时间,将这9个月时间宏观分为三个阶,阶段一: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侧重点放在力量、速度、协调、灵敏等方面的能力;阶段二:进入冬季,侧重点放在学生耐力及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阶段三: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专项训练并适当安排相关模拟考试,让学生逐步适应比赛环境和气氛。

在宏观计划中的每个阶段,教练员都要突出具体的训练计划,制定出每周乃至每天的训练内容和时间安排。从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到个人的差异化训练计划,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训练量和强度,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从而大幅度提升训练效率和训练效果。

三、合理地饮食及体能恢复

高考体育训练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训练,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包括专项技术水平和体育运动能力,然时间往往是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但是短时间内提高竞技水平的任务相对比较重。所以,此阶段的科学饮食,如何加强运动量所应摄入的营养就尤为重要了,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超负荷”引起的“超补偿”而使肌肉增粗,达到超负荷必须有足够的能量来源,达到“超补偿”又必须有丰富的修复材料[2]。能量来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修复材料为蛋白质。它们虽然产能相同。例如脂肪供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供能等等。除了科学的摄入营养之外,还应该合理的进行恢复训练,注意专业考生的学习和生活,训练之后的休息调整,将有助于疲劳和恢复贯穿训练的始终,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重要因素。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安排去设法打破原有适应性的平衡状态,以达到一个新的负荷水平[3]。疲劳是训练必然产生的结果,如果没有疲劳也就无所谓训练。如果在训练或比赛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很容易造成疲劳过度和训练过度,使考生训练效果下降,甚至引起伤病。所以必须合理的安排专业考生的训练和身体调节,才能真正到达综合提高考生的全面素质。

四、心理素质的训练不容忽视

作为运动场上的灵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学生在考场上良好发挥的前提。体考生由于缺乏相关的比赛经验,自信心不足,一般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不足。对此,训练员首先要多与学生谈心,帮助其提高自信心,培养肯吃苦、不服输的精神,增强求胜的欲望;其次,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比赛,增加相关经验;最后,让其他学生观看训练课,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增强学生的临场兴奋性。

参考文献:

[1]王锡敏. 浅谈如何训练指导体育高考生[J]. 田径, 2013(2):41-42.

[2]叶建平. 追求梦想 超越自我——浅谈如何带好体育高考生[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3(8):45-45.

[3]蒋金. 浅谈如何抓好高三体育考生的训练工作[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30):5-5.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浅谈选材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我爱你,妹妹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时尚&建筑”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