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科学的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2017-08-18崔淑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加减法计数运算

崔淑君

【摘 要】运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整个小学数学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内容。运算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对科学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举措进行阐述。

【关键词】运算能力 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53-02

课程改革以来,不少老师反应学生的运算技能有所下降,并且学生分化情况提前、分化程度加剧,于是提出了“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提到有效性,是不是就是要回到“重复性训练”、“题海战术”的做法上去。回答当然是“不”关键是我们需要对基本运算技能的标准,以及运算能力培养的科学化进行深入分析。

一、如何把握运算能力的内涵

运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整个小学数学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内容。运算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指出: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二、科学培养运算能力的举措

1、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基础。

在计算中,基本概念就是数位、计数单位和进率,尤其是计数单位这个概念,对于计数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应该说它们最核心 、最本质的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核心概念如果掌握了,在课堂上对孩子来讲,就创造了一定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建立了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迁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在讲计算的时候,不单纯地是讲算理、讲算法,那为什么有时候老师或孩子们都有这样的困惑:觉得计算就是很单调的、很枯燥的,其原因就是我们就题讲题了,就方法讲方法了。

2、有效的训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

心理学指出,根据计算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应适当地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但是并非练习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练习的效果就越好。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可以进行交错训练,也就是说把计算的练习量,安排在了平时的每一天,和我们后面要讲的新知识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讲,在计算教学的一段时间,讲完算理和算法以后,每天早晨我们会做四到六道题的计算,课堂当中可以做一、两道题,这样随着时间的拉长,练习的量会逐渐地减少,比如说在以后就可能是一周练习两到三次,那么一次一两道题,这样基本一个月下来,错题率就能保证在2%左右。

3、口算练习是这个提高计算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1)把基本口算抓好(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

(2)练习的针对性:一天一组一组地根据问题练,问题越练越少;如:小数加法减法学生容易丢数,一般给学生准备三组题,先单练一组,时间很短,也非常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第二次反复练就达到一种认识掌握,再练第三组是熟练掌握。而一般老师可能都是一练就是练一组20题,练完一纠正就完了,但如果把它分为三组,每组可能就5道题,题目很少,但是针对一个问题,错了之后学生有一个改错、再认识的机会,最后一组再进行熟练,这样每天的这个效果肯定非常突出,非常明显。

加强口算,不等于增大机械重复的口算题量,而要做到口算训练的科学化,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效地提供训练材料,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口算训练的材料,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要从错误率及后继学习作用两方面来考虑。比如,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共369题,对进位加法本身来说,这些题的口算训练价值是等同的。但对后继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的作用来说,口算训练价值就不一樣。

4、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当中理解计算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掌握好计算的方法。计算教学中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展开和压缩的关系。刚开始学习做题时,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来展开,先怎么做,再怎么做,最后怎么做,这些步骤学生一定要明白。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十位进一;而且这个步骤要一步一步来,等到熟练以后这个过程就可以压缩了,压缩到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做出来。比如说1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的老师用破10的方法,15-7=8,先用10-7=3,再用3+5=8。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学生完全压缩到自己都不能意识的程度,15-7=8很快就得出结果,这就是基本的计算技能训练到位的表现。

5、注意练习质与量的辩证统一。

对于新学习的内容要及时练,及时反馈,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对于旧知识不是不理不睬,在学习新的技能时要把学过的计算技能纳入进去;老师在选择练习时,要把那些容易错的、易混的、具有强信息干扰的、思维定势的题目多练。如:24×5和25×4、15×6和16×5学生特别容易混,就要对比练;而对于12×2、13×3这样没有进位的题目,就少练。

猜你喜欢

加减法计数运算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图画里的加减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吗
单词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