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模式初探

2017-08-18袁远青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课程理念初探学前教育

袁远青

【摘 要】課程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其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来说,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策略是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有效提高相应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那么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既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课程教学开展的质量呢?

【关键词】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 课程改革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03-01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前的必经阶段,所以幼儿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改革的模式初探。

一、改变新的教育活动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所说“生活即学习”,那么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应是对人的关注。首先应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价值,突出人性化。而这里的人除传统意义上的儿童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家长,教师不仅要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还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家长提供发展的机会。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幼儿、教师、家长三者共同发展上,还应体现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其次,形成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传统的学前教育重视幼儿学习的知识性、技能性,而忽视了幼儿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品质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教学课程的改革

我在近几年中,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立足农村实际,进行了农村学前教育课程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具体做法是:(1)观察幼儿的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是一样丰富多彩的,它不但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幼儿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材。我们要注意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教材。教师还要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作为教材,进行教育。只要我们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去体验,就能捕捉到许多的活教材,随时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将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生活要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生活与学习、运动、游戏等各类活动相互有机地渗透,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都是教育的途径。生活与教育,生活与幼儿的发展就是这样缠连在一起。同时,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生活,不但养成了幼儿关注生活的习惯,而且能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3)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开展教育活动。真实的情境带给幼儿的是所见即所得,所做即所悟,为幼儿提供实际的生活情境,能增加孩子的直接经验,从而激起内心强烈的活动欲望。因此,我们在创设教室环境、活动环境中力求展现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在与生活化情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地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促使学前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促使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国家也逐渐重视学前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从目前学前发展来看,民学前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发展,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学前民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前教育市场化发展。面对日渐激烈的竞争,学前教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发展压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实际就业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随着公办性质学前教育数量锐减促使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求不断降低,一些毕业生不得不选择民办学前教育,但是实际的薪资待遇却并不理想,一部分学生宁可不就业也不选择民办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陷入了发展瓶颈。

四、让幼儿拥有快乐的童年,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应当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这意味着进行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时必须重视对幼儿的研究,唯有研究幼儿,我们才能深入认识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本能、精神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这种对幼儿的总体研究,实质上是在研究童年,只有在这种童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审视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种种问题,思考改革路径。在学前阶段,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它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多维交叉的幼儿世界。这种特性为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

五、教师的专业情意是幼教改革的基础,激发自己探索、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专业情意包括专业思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带有理智性评价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谊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是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动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的效果。因此幼教工作者应视幼教工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自我成长的崇高理想和愿望;热爱幼儿,努力去理解幼儿的成长方式,理解教育的真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多关注国内外幼教改革的新动向,多学习、揣摩先进的教改经验,并对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做出迅速的反应;激发自己探索、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给学前教育教师带来的将是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勇于走进新课程,面对新课程,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挥下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瑶.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与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上2005(6)

[2]许诚诣.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模式浅析[J].科学中国人2010(8)

[3]吴云.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困境与课程改革探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1.1.

[4]秦丽. 农村幼儿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进路[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5]高祥. 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D】.重庆:西南大学,2004(1 )

猜你喜欢

课程理念初探学前教育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方式探微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学而明 学而悟 学而用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