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之我见

2017-08-18赵雯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林则徐

赵雯琦

内容摘要:《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章节,在教学中拓展相关史料,从虎门销烟的背景、功与过,鸦片战争爆发及失败的原因四个方面讲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林则徐

《鸦片战争》这一课在高中历史必修一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对其有较为明确的认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民族认同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讲解该课的过程中,结合史实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进行思考,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课内容,提升学科素。

一、从禁烟说开来

教材在“虎门销烟”一目中提到“1839年,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多数学生会把虎门销烟作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资料补充,帮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始末。

首先,虎门销烟是清政府的第一次禁烟吗?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寻求答案。

“自林则徐到达广州之日,上溯至1729年的第一个禁烟法令,清政府禁烟已历110年,其重点无不在广州,无不在海口。”

——《天朝的崩溃》

其次,为何今人熟知的只有“虎门销烟”这一例,为什么鸦片禁而不止呢?

文本信息:

1.清朝作为一个“天朝上国”,是不屑于过问“外夷之事”的。

2.1837——1839鸦片留入中国的数量高达8.1万箱。

提供史料:

自1837年春至1839年5月12日,邓廷桢共查获烟土烟膏46.1万两,另民间自行首缴烟膏烟土17.4万两”,“自1839年5月13日至1840年6月28日止,共查获烟案890起,捉拿人犯1432名,截获烟土99260两,烟膏2944两。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与提供的资料,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然会达成共识:

1.清政府并未将鸦片与中英关系联系起来,在他们看来,英国只是“蛮夷之邦”,而清政府自诩“天朝上国”,是不屑于过问“外夷之事”的,而这也导致了清政府对鸦片走私情况的懵懂,对国际事务的无知。

2.清政府一贯采用查拿中国人贩售活动的方法来禁烟,并未从根源上杜绝鸦片的走私与贩卖。

3.禁烟最大的障碍在于吏治的腐败,在于充斥在鸦片交易中的贿赂。

再次,虎门销烟让世人铭记的原因?

此次禁烟共缴获鸦片20283箱,实属历史罕见,加上之前从中国商贩手中搜查的鸦片,仅虎门销烟就销毁鸦片19176箱又2119袋,占了1938年至1839年季风季节运往中国鸦片总额的六成左右。(标记出处)通过与邓廷桢禁烟的数据比较结果自会不言而喻。

然后,虎门销烟收效显著的原因?

“3月24日,林则徐下了最大的决心,作出最后的决定:一、中止一切中外交易。二、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也就是说,林则徐将位于广州城外西南角的约6.6万平方米的商馆区,变成了一个大的拘留所,将其中的约350名外国商人统统关了禁闭”。

——《天朝的崩溃》

由此可见林则徐禁烟的成功之处则在于他并未采用历来一直施行的禁烟办法,而是采用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针对中国人的贩售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对外国行商、商人的走私进行遏制。因标本兼治,所以收效显著。

二、虎门销烟的功与过

学界中对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历来有一种声音称是林则徐过激的禁烟运动导致了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而教材中也提到:“清政府大为恐慌,与英军谈判,表示只要英军撤回广东,就惩治林则徐。于是,英军南下广东。道光帝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和”。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抛出来: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吗?帮助学生对虎门销烟乃至之后的鸦片战争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首先,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否过激?让学生进行讨论,明确认识:

1.前文已经提及,林则徐禁烟之初,是将矛头指向为鸦片商人作保的行商,不见成效后才下令断绝通商,封锁商馆。而在清王朝看来,允许外国人与自己通商已经是莫大的恩惠,如果他们不遵守规则,便可将这种“恩惠”取消,所以林则徐做出此举就不足为奇了。

2.按清朝的法律,贩卖鸦片者无需取证即可拘捕审问,林则徐并未这样做,“一开始只是宣布不得离境,封锁商馆的47天内,也只断绝了4天的供应(商馆内此时绝无食物贫乏之虞)、19日的仆役服务,实际上与软禁差不多”。对比清朝法律,林则徐的做法算不上过激。

3.禁烟运动由来已久,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林则徐本人都未意识到杜绝鸦片会引起战争这个问题。英国向中国输送鸦片的企图是获得大量白银,林则徐禁烟,从根本上损害了英国政府的利益,英国政府自然会做出强烈的反映。清政府在面对英国的侵略时将林则徐推出来未免有“替罪羊”之嫌。

其次,林则徐真的无罪吗?老师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1.林则徐在将英国政府的代表关押起来,并在义律宣布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将鸦片收缴后再转交给中国政府时,并未意识到这是义律有意将此次针对境内外国人的反走私行动变成在中英两国官员间的交涉,使得这次行动上升到国家高度,为英国政府发动侵略戰争埋下祸端。

2.当个别美国商人和荷兰领事分别申诉本人或本国商人并未从事鸦片交易时,没有及时甄别而区别对待,以“一面之词”、“致悚防范“为由拒绝。

3.对于英国政府早已存在的发动侵略战争的意图认识不清,导致清政府并未对英国侵略战争及早做好准备。

林则徐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写到:“到省后查看夷情,外似桀骜,内实惟怯。向来恐开边衅,遂致养痈之患日积日深。岂知彼从六万里外远涉经商,主客之形,众寡之势,固不待智者而决。即其船坚炮利,亦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粤省重重门户,天险可凭,且其贸易多年,实为利市三倍。即除却鸦片一项,专做正经买卖,使亦断不肯舍此马头”。

——《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阅读史料可知:作为前方主将的林则徐此时仍将英国战舰的到来看作是一次大规模的鸦片武装走私,对形势认识不清,贻误战机,实乃他犯下的最大错误。

三、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著名学者张馨保曾说:“和其他历史事件一样,鸦片战争并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它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从理论上或概念上说,这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1。教学时,如果教师依据教材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归纳为:第一,根本原因,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第二,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这样的教授自然不利于学生对该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鸦片战争的爆发有清政府自身的原因:

1.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中国人习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在对待其他政权时以“天朝上国”的姿态自居,一直将英国视为“化外蛮夷”,对其实力认识不清,甚至不知道英国地处何方。

2.清政府一直将防止“边衅”作为治国之策,对“边衅”存在恐惧心理。“清朝的财政也已难以应付再一次战争。道光帝也已年近六旬,施政以守成安静为归。他虽然不认为清朝不能赢得下一次战争,但绝不愿意出现大的战乱和动荡了”。此时的清政府对于外国的寻衅滋事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这反而助長了英国政府侵略的野心。

四、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清政府以及其众多官员对于这次战役的失败也是始料未及的。在他们看来,其一,英国不会发动战争,因为英国需要大量的中国茶叶、丝绸等货物;其二,就算英国发动战争,中国在本土作战,有着强大的后方支持。但结局却是清政府失败了,而且是惨败,签署《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究其原因,让学生在课下查找史料,分析原因,促进他们对历史事实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凡此种种,不一一赘述。但在教学中,纲举目张通过对史实的再现,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战争失败的原因,也会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Z].人民教育出版社

[2]茅海建.《天朝的奔溃》[M].三联书店.2005年版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林则徐(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研究室编).《林则徐集》[M]. 中华书局1963年版

[5]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林则徐
林则徐奖“错”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THE DRUG WAR
边文彤舞美设计近作
运用多媒体课件感知《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对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研究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家乡的世界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