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振动疗法在脑瘫患儿中肩关节稳定性的应用

2017-08-15刘群英周海荣何强勇张新斐陈大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脑性全身上肢

刘群英,周海荣,何强勇,张新斐,陈大为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全身振动疗法在脑瘫患儿中肩关节稳定性的应用

刘群英,周海荣,何强勇,张新斐,陈大为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对混合型(痉挛+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痉挛+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者 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全身振动训练。2组手功能及肌张力患者均在治疗前 、治疗 4周后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FMFM、MTS均有提高。其中,观察组干预前后的FMFM、MTS(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常规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肩关节稳定性及精细运动能力。

全身振动训练;脑性瘫痪;上肢稳定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康复训练中心接受治疗30例脑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像,其诊断参照2014年最新修订定义。必需条件:(1)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运动障碍长期存在;(2)姿势的异常;(3)原始反射残存。参考的条件有:(1)引起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2)头颅影像学佐证。排除标准:①术后不足四周;②肩关节挛缩固定,肘关节脱位;③有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疾病;④有癫痫、来自于手术或者外科干预的新鲜伤口、髋或者膝的移位、急性疝气、椎骨脱离、癫痫等。

将符合上述标准的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在3~12岁间。对照组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5岁;观察组14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5.8岁。以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手段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训练。

1.2.1 常规康复训练

由指定治疗师对其进行训练:包括上肢被动活动、bobath技术、痉挛抑制训练、精细功能训练。上述训练每周训练5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全身振动训练

我院应用德国Galileo左右交替振动训练系统动治疗仪。

治疗方法:患儿双手放置于治疗平台上,左右手距离相同,治疗时间为9分钟,振动频率16 Hz,振幅为0.5 mm,每天一次,每次3 min×3组,组间休息1~1.5 min。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改良Tardieu量表(MTS)

MTS测试方法及评分:MTS是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分别测量肩前屈肌群的肌肉反应特性(x)和肢体出现“卡住点”的角度(Y)。本研究使用两个速度v1(最慢速度)与v3(最快速度)进行测量。测评时首先用最慢速度(v1)活动肢体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记录角度R2;接着用最快速度(v3)尽可能快地活动肢体至出现“卡住点”,记录角度R1。

检查方法:患儿俯卧位,上肢内旋,内收(掌向上,保持上肢部外旋),检查者握肩胛骨固定。在肘关节处施以阻力,观察上肢能否最大限度向后方上举。

1.3.2 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评估量表(FMFM)

量表分为五个面,共有61个项目,包括视觉追踪(7项)、上肢关节动能力(8项)、抓握能力(8项)、操作能力(10项)、眼协调能力(12项),采0,1,2,3四级评分法。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 17.0统计软件进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的检验标准,组间及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

2 研究结果

经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2次测量结果中,干预前后的FMFM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的干预前后的FMFM值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经t检验,两组MTS肩关节角度(R1、R2)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大(P<0.01);2组均能使关节活动度增大;而且,观察组干预前后的MTS肩关节角度(R1、R2)差异大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全身振动训练利用振动平台使人体足部、上肢或臀部接触振动源,通过上、下肢或躯体作用于全身,使人体整体发生振动,从而训练各种骨骼肌并触发其它身体效应的一种方法。由于大脑功能的损伤,脑性瘫痪患者存在异常姿势、肌张力、负重、平衡能力差,运动控制模式异常的情况。本文观察组患者均进行肩关节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患肢神经营养功能障碍,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神经发育疗法应用儿童发育规律,应用易化或者抑制方法,促通正常的运动模式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本文观察组全身振动训练时通过双手垂直支撑于振动平台的手作用人体,机械振动产生的加速应力刺激通过关节感受器传递到神经中枢,引起肌肉收缩。实验证明振动设备在中枢神经病变中可以起到(1)加速感受器信号的获得。(2)改善肌肉的募集率。(3)提高核心肌群稳定。(4)改善前庭调节功能等。训练时,身体大部分感受器都能接受到振动负荷的刺激,从而激活更多的运动单位。研究表明,全身振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1] 孙天华,于新颖.全身振动疗法在脑瘫患儿中肩关节稳定性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8).

R742.3

B

ISSN.2095-8242.2017.045.8740.01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脑性全身上肢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