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经济实力提升问题探讨

2017-08-14孔维佳

消费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京津河北京津冀

孔维佳

摘要:自京津冀一体化成为新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来,河北省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差距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河北省经济实力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经济一体化

一、引言

河北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始终扮演着对京津的哺育者的角色,京津冀虽然地缘上是相亲的,可是在长期的发展中,河北主要资源要素都是在向京津流去,在竞争上毫无优势可言,因此京津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三者问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在国家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这个机遇之下,河北要积极摆脱自身在京津冀三者中低姿态这个尴尬地位,将自身与京津摆在同等地位上谋划发展。京津冀这三地将不再是服务与被服务间的关系,它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平等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关系。京津冀这三方的顺利发展要求它们相互支持。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对河北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契机。所以,河北省应对自身承担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顾全大局、促进自身迅速的发展与不断提升。

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河北省若想真正实现与京津的一体化,就应对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刻认识,从主要问题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措施。河北省在京津冀体化过程中所存问题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的创新力不够

创新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与方向指导,同时还是经济转型关键性的内容。京津冀在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同样需要创新。这包括知识与体制方面的创新,以此来提升京津冀的整体、持续的竞争优势,推动京津冀这个整体通过创新发展走上集约型的现代发展之路。可是由京津冀三方的发展現状可知,河北的创新能力和京津相比要远远落后,京津属于高科技与创新人才汇聚中心,全国很多顶尖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均在京津之地聚集着。而未来社会的竞争是建立在科技创新技术上的,科技创新又依赖于大量的人才,因此河北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才和创新。可是河北却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从京津冀三个区域的高校分布情况可知,河北处于创新上的劣势。在专利授权方面,河北是京津冀三个区域中最为落后的,所以,河北创新水平亟待提高。

(二)产业结构合理性差

京津冀若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共赢、最佳配置要素资源,就应对产业进行合理分工,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可是在京津冀整个区域的经济联系上却较为松散,缺乏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产业间的合作。拿河北作为例子,第一产业不够稳,第二产业不够强、第三产业不够足,重工业、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大,再加上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管理上也缺乏创新力度。京津冀这三个区域第一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所占比例均是最小的,可是和京津相比,河北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还是超过了10%,是三地最高的。北京第一产业占比是最高的,也将其作为主要产业来发展,产业结构呈现出鲜明的“三二一”的模式,可是北京三个产业间的差距较小;天津则主要发展了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高,且第三产业上升趋势显著;河北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也是最高的,第三产业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纵观整个一体化的三个个体来讲,它们的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这对它们内部资源合理流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对产业的集聚效应发挥产生了限制作用。

(三)河北省与京津在公共资源方面差距大

公共服务为社会的基本平等与稳定提供实现的制度性基础。京津冀三方在公共服务的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北京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医疗、教育等资源,这在其他地方是难以相提并论的。京津冀一体化要着手解决公众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和“民生”直接相关的公共服务所存在的不足问题。此外,京津冀间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同样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四)河北省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河北在污染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格外严重。日前环保局对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进行了通报,排名倒数十名之内的城市为:保定、邢台、石家庄、唐山、邯郸、衡水、济南、廊坊、郑州、天津。河北省占据七席,河北事实上已经成了污染问题严重的省份。这几年京津冀雾霾频发的罪魁祸首就是河北的煤炭燃放与产业结构,河北跃居京津冀污染的主要关注点。

(五)河北省中小城市吸纳能力弱

河北省包括11个地级市,这些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河北省整体的区域协调性发挥不够充分,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市区对较为落后的市区缺乏有力的带动。河北省很多中小城市规模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整体实力也不足。而经济落后带来的后果就是在公共设施上不够完善,这也造成人力资源大量流失,恶性循环,中小城市吸纳能力就变得越来越弱。

三、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对策

(一)加大对创新发展政策的扶持力度

创新作为充满活力的一项行动,同样可以为推动者注入新的活力。知识具有无穷的力量,但是知识的迅速增长建立在创新基础之上,每当知识创新达到某种程度时,就将赋予生产力以无穷的活力。河北省发展经济同样需要进行创新,而实现创新则要求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与人才的大量聚集。

1.鼓励科技、知识等的创新

科技、知识等的创新亟需政府提供支持与鼓励,并且这种支持与鼓励一定要落到实处。其一,资金支持,政府应将资金投向科技、知识等创新的源头,即高等学府与科研机构。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只有资金落到位,才可能顺利进行后续的工作。其二,政策支持,政府要积极出台系列和创新相关的政策,为创新人员维权提供支持,给予其足够保护。其三,增强科研、知识等创新所投入的实践项目支持的力度,创新真正投入生产活动之中后,政府应提供充分支持,如此才可能将创新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2.建立支持人才发展的相关机制

社会发展需要全方位发展,这就需要各行业的人才参与进来,所以若想经济获得更好更快发展的话,就应既能留得住原有的人才,还能从外部积极引进人才。而留住人才需要从精神与物质这两个方面对人才予以激励。当然,只有充足的物质却缺乏不断优化的相关软环境,人才同样留不住;可只有精神却缺乏物质刺激的话,人才势必也是留不住的。由此可知,政府应制定出个更为稳定的对人才提供支持的政策,政府还可和企业相联合共同建立起科学合理对人才提供支持的机制。

(二)优化产业结构

若想顺利实现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河北一定要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循序渐进的将粗放型产业结构改变为低碳、循环、绿色的产业体系。同时还要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迅速将新型产业做大、做强。

1.发挥出现有产业的优势

对产业结构加以调整并非为了将传统产业削弱下来,而是为了将落后的产业淘汰出来,降低污染排放量,确保大优势成为强优势。河北优势产业主要有:钢铁、水泥、玻璃、制药等。河北GDP的增长主要依靠以上传统产业,可是这些传统产业大都为高耗能和高污染类型的产业。河北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这些优势的产业,可是应对其开展产业升级,由原先对规模较为重视的粗放型增长向对质量较为重视的集约型增长转变。为了促进河北产业优势的更好发挥,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其一,关闭停产小型的污染企业,进行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更为集中。其二,推进产业向着价值链更为高端的方向发展,促进其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其三,积极利用新的能源,升级原有的产品,不断开发出安全节能、环保的新产品。其四,改造生产过程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促进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的降低,同时注重产品质量的相应提高。

2.重点发展新兴产业与服务业

河北若想迅速发展,所依赖的除了传统产业,还应迅速发展新兴产业与服务业。后两类产业的迅速发展亟需政府提供相应支持,可是政府也应注意到不能盲目扩大,要强调质量共同发展。新兴产业与服务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发展:首先,为新兴产业与服务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優惠,如降低其市场准入的门槛,扩大税收优惠,减征甚至是免征所得税;其次,积极开展相关试点性项目,重视新兴产业的基地建设;最后,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与投资等的力度。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京津冀一体化需要最终实现公共服务上的均等化,而这是要靠京津冀三个区域的政府协同解决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上,京津冀三个区域的公共资源差距巨大,所以河北应对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力度,尽可能缩小自身与京津问的差距。

1.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京津冀三个区域协同发展首先从交通的一体化开始,京津冀三个区域实现联通,需要从交通开始。河北在京津冀的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超过了80%,所以对京津冀实现交通一体化来讲,河北所担负的任务更大更重。交通一体化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国家对此也开始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启动三地交通一卡通项目、签署三地机场的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编制并颁布一些相关规定等。在国家已提供的相关政策与战略基础上,河北需做好以下几点:全力推进国家制定的交通一体化战略;制定出河北省的交通一体化相关规划;重视三方的沟通,尽可能争取到国家的支持;建立起区域综合性交通运输的相关管理机制。

2.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保的投入

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省面临的社保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河北在医疗、教育和社保等方面与京津的差距极大,京津冀一体化并非仅限于经济上的一体化,医疗、教育和社保等方面的一体化同样是必要且必须的。所以,河北省政府要加大对其投入的力度。河北省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着手:其一,在财力上给予社保服务中心的筹建与各项医改等工作充足支持;其二,对医疗、生育和失业等保险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自身的晋升率;其三,对优质的学校增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与资金支持、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

(四)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与产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河北省迫切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可是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环境。河北省在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周边环境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河北省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与产业这两个建设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不断推进产业的集聚发展,进步发挥出自身优势,重点引进具有发展前途的项目,积极承接北京进行的功能性疏散,将新兴产业发展好;其次,想方设法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积极进行科学规划,促进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积极推动新旧能源的替代;再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气污染的防治计划,尽力做好沟通;最后,扩大河北植物的覆盖率,积极建设绿色环保的河北。

(五)推动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

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河北省必须对中小城市的重要作用加以重视。河北省的小城市发展较为滞后,这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可是从一定意义上将,确保河北省中小城市的功能得到不断完善则能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成功提供重要保证。河北省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能为背景人口压力的积极疏导提供场所,积极承接北京的部分功能与产业。且中小城市拥有的发展空间与提升空间也更大,把中小城市作为重点来拉动积极将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通过研究对河北发展中小城市的建议为:为河北的中小城市制定发展规划,将其放入支持关注的重点对象;明确各中小城市的战略定位,促使其发挥出自身特色这一优势,如廊坊地区和北京共同建设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秦皇岛、张家口和承德共同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秦皇岛、沧州与唐山等沿海性城市共同发展运输业等;通过转型来促进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京津冀体化的大环境中对其定位并助其转型。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河北省发展中暴露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对在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中河北省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希望河北省能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行动起来,抓住这次机遇,将自己发展壮大起来,争取让自己成为京津冀三极中的势均力敌的一极。

猜你喜欢

京津河北京津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来自京津的游客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