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成立我县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可行性研究

2017-08-14徐广海

消费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府购买效益

徐广海

摘要:通过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当前国家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文件精神,对我县成立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县成立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无论是从项目背景,项目的市场预测与分析,还是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政府购买 编外用工 效益

成立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有利于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和国有企业用工进行统一的管理,有利于建立统一有序的进人用人机制,更好地整合人力资源,创新公共管理服务。笔者结合我县编外用工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就我县成立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发挥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优势,更好地为政府购买服务用工服务。

一、项目背景

(一)人力资源服务社会化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国务院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人力资源服务社会化是完善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用工制度体系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各种新兴业态的出现,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在不断扩大,与之相匹配的是建立一支流动性强、技术性强的服务与管理队伍。在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条件下,需要建立起灵活的社会用工服务匹配体系,作为重要的补充与完善。各地在用工服务社会化和购买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究与尝试,建立起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投资主体多元的社会管理机构与组织,将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编制外用工纳入规范化管理,以劳务派遣、合同用工等形式进行统一调度、规范管理,在健全劳动保障体系和规范用人单位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背景下,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社会化是顺应发展潮流、符合发展规律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应当予以鼓励和扶持。

(三)人力资源服务社会化是破解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难题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形式主要有合同制人员、临时人员、公益性岗位、劳务派遣等四种类型。其中:合同制人员1604人、临时人员2541人、公益性岗位221人、劳务派遣有441人,共4807人,另外还有国有企业2075人,全县编外用人和国有企业用16882人。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县级人力资源服务服务与管理机构,对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进行统一招聘、培训、录用、管理和服务,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和破解現有体系管理难题的必然选择。成立县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可以实行劳动关系整体转接,由县人力公司依法依规实施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保障。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成立后,可以为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节省管理成本、减轻管理压力、规避法律风险、招录适需人员;能够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提供规范招聘流程,从源头上防止用人上的随意行为,建立完善平等、有序、择优的用人机制;实现从根本上减轻财政支出负担,推动全县薪酬管理面上的同工同酬和规范统一。

二、项目市场预测与分析

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国有企业的用工数量较大,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将会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全县人力资源市场将迎来管理与服务的双重高峰。经调研,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国有企业用工主要分为合同制人员、临时人员、公益性岗位、劳务派遣人员,其中合同制人员和临时人员为主,具体情况如下:党群机关23个单位编外用工39人,其中合同制24人、临时人员8人、劳务派遣7人;政府机关79个单位,编外用工总数983人,其中合同制628人、临时人员249人、公益性岗位55人、劳务派遣51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 67个,编外用工总数1 341人,其中合同制员270人、临时人员951人、公益性岗位52人、劳务派遣68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0个,编外用工总数1756人,其中合同制509人、临时人员1004人、公益性岗位17人、劳务派遣228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66个,编外用工总数608人,其中合同制222人、临时人员370人、公益性岗位16人;县属国有企业有76个,用工总数1959人,其中合同制1709人、临时人员21 3人、公益性岗位9人、劳务派遣28人;部门企业11个,用工总数177人,其中合同制82人、临时人员33人、劳务派遣62人。无论从目前市场需求以及潜在市场需求来看,还是从宏观政策背景来看,我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社会化服务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也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将成为最有潜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

三、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营收入与利润预测

1.经营收入

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以及国有企业用工人数多达6882个,如果按总数在2000人来核算,按行业最低标准40元/人/月来收取,年经营收入达96万元。

2.利润

项目建成后,剔除各项费用外,据初步估算,年可实现利润41.4万元。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服务对象的增加,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二)社会效益分析

成立县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推行政府向公司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以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促进灵活就业尤其是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县人力公司在县政府(或由政府委托职能机构)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将加强工作研究、提升服务内涵,扩大经营范围、注重综合效益,开展上下沟通,致力创新创优,为从事人才引进、劳务外包、人才考核、人才规划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综合性服务提供人才和技术保证,为做活、做强、做优全县劳务经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由于本项目契合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并且从中央和省市层面在政策法规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和大力支持,进步拓展了本项目的发展空间。项目开发前景广阔,投资收益稳定,具有长期发展向上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具有较高的投资开发利用价值。本项目兼具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以及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减少劳资矛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另外,项目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以知识咨询和专业性服务为主,运营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项目实施后预期收益具有保障。

猜你喜欢

政府购买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可再生能源可以产生数十亿美元的健康效益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制度缺失及其完善
贵州省XX市新型城镇化试点融资模式探索
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
中外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比较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