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财务造假方式以及防范对策研究

2017-08-14王周

消费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财务造假动因防范

王周

摘要:由于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以及对利益的渴求,使得部分公司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造假的方式美化自身账务信息。首先对账务造假以及造假动因理论进行分析,进而从五个方面总结了财务造假的方式。最后从强化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外部监管以及注会人员职业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财务造假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造假 动因 防范

前言

随着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公司之间账务往来日益频繁、账务以及所涉及资金规模也快速增加。在这一大背景下,部分公司出于提高收益规模的考量,存在着对财务报表内容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信息的问题,进而企图以非法的手段获得不正当利益。而且,这一情况随着国际上公司之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以及公司之间关联度的提高而呈现愈演愈烈的情况,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包括银广夏造假案等虚假财务报表等账务丑闻也经常被媒体曝光。单位的有关财务部门对财务信息造假会使得中小投资者无法真实的获悉单位账务信息,进而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财务造假的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以此规范财务账务报表信息,净化证券市场环境。

一、财务造假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财务造假是指单位的有关财务人员出于牟取不正当利益等目的,通过对现行的与财务相关联的法律法规中存在的漏洞,或利用单位财务部门规章制度上的缺陷等,借助一定的会计程序,以漏报、虚报甚至捏造虚假信息等方式对单位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修改,进而使得财务信息呈现出有利于自身的行为。很显然,财务造假这一行为极大的破坏了原本真实的财务信息,也是的财务工作制度难以保持规范化。同时,对财务信息进行造假会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取单位真实的财务信息,进而影响其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这也极容易造成因获取虚假财务信息而产生投资不当、资金受损等情况。一般而言,对财务造假的界定有明确的限制。首先,财务造假的主体必须是单位中高管人员。在这里需要明确,虽然实施对财务信息漏报、捏造的人员可能是单位一线工作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但最初对这一行为进行授意并予以实施的一定是单位的高管。也只有高管才能充分的调动单位内部资源和人员才能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也难以被审计人员发现。其次,界定财务造假时客体必须是有关财务的信息和数据。也就是说,只有修改了最初的财务数据才能被视作财务造假。第三,财务造假最终的结果是对信息的使用人造成误导和欺骗,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进行财务造假会对公司股东以及各大小投资者产生一定的误导,使得其难以如实的获悉单位的真实盈利情况。而这极容易会使得投资者因受到欺骗或误导而在经济方面受到损失。

针对进行财务造假的动因,也存在定的理论支持。要想对财务造假方式以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还需要分析财务造假动因理论。而这其中包括了舞弊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以及GONE理论。其中舞弊冰山理论是将财务造假比作了冰山位于海平面之上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漏在海平面之上的仅仅是给各个投资者和社会看的,只有隐藏在海平面之下的广大体积才是真正的被造假而隐藏起来的。其次舞弊三角理论是指舞弊主要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元素所引发。只有单位遭遇了财务危机或其他压力的情况下,同时因财务制度不规范而存在舞弊的机会后,相关人员就会寻找一定的借口进行财务造假。第三,GONE理论是指财务造假由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四个方面构成。这四个方面最终决定了财务造假是否被予以实施。

二、财务造假方式和手段

首先,单位财务人员往往使用虚构收入的方式对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造假。这是大多数财务造假案件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较为简洁的一种手段。单位通过授意子公司以市场价格把单位的产品销售给第三方,并将销售所得划归子公司的销售额。之后公司再授意另一子公司出资从第三方手中收购其购买的产品。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规避在集团内部进行交易时需要进行相关抵消工作的要求。不仅如此,通过这一手段还可以在合并的财务信息报表中无形之中增加收入以及利润。其次,进行财务造假还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递延收入的方式进行。这一方式主要有三种表现。其为存在数额较大的难以明确的收入时提前将其划归为收入资金;其二为在还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或产品时就确认已经提供了相关的服务或产品;其三表现为提前开具了物品的销售发票。这三种方式都称之为递延收入。通过递延收入的方式对财务信息进行造假可以使得单位的业绩在账目上表现的更为喜人,进而起到吸引投资的目的。而递延收入则是指将原本应该进行确认的收入延后到之后进行确认。这一情况大多发送在企业自身资金、收益较为充足且预期未来收益存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第三种进行财务造假的方式为对费用进行转移或分摊。一般而言,企业为了使得账务上看起来更为美观往往会试图降低各类原本应该支出的费用。而对于已经支出的费用,在账务上则使用转移为其他形式的支出或对支出费用进行分摊。例如包括折旧、存货计价以及挂账等手段都可以使得支出费用降低或分摊到其他账务上。而当费用被分摊降低之后就会使得账务中的收益提高。第四种财务造假的方式为虚假制造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所谓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指的是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以外的、不可预期的或者是偶然的损益项目。由于这一类项目自身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不论是在账务的审计上还是在投资者看来都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造假信息。这就给财务造假提供了定的可乘之机。第五种财务造假方式为对资产进行虚报、多报以及减少相关负资产的填报。对于一个单位或企业而言,必然拥有部分存货成本。而通过对存货的成本进行抬高价格的评估可以明显提高公司财务资产、降低单位销售的成本。同时,对单位所持有的负资产进行瞒报或不报也可以起到降低公司负资产、提高公司资金存量的目的。

三、财务造假防范对策研究

(一)强化并规范企业内部监管和治理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于个单位的财务部门而言,财务造假一定是出于内部人士所为。而也正是单位在内部的监管上没有实现规范化监管,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才造成了财务人员弄虚作假的问题。而紫鑫药业财务造假这一案例也正是单位内部制度规范缺失而造成的典型案例。因此,需要首先通过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科学构建和合理分配,使得几个重要持股人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互牵制,进而保证企业管理的顺畅,并通过设立对财务部门的监管机构和责任人,对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起到监管效果。同时,通过从制度上,尤其是对财务报表的制作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使之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使得财务造假从源头上得到遏制。不仅如此,为了在企业内部实现独立的监管而不受到其他董事成员或其他部门的钳制,需要成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独立于董事会之外的机构,通过对公司的账务情况进行审核以保障账务的真实性,进而遏制公司内部出现的财务造假问题。

(二)完善外部的监管作用

在现阶段,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自身信息的披露情况尚没有进行明确的确认。上市公司自身信息披露的制度也没有在国家层面上予以建立。这情况已经严重滞后于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因此,国家应该首先从法律层面上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上市公司披露自身信息、确保自身账务信息的透明化机制予以明确。而只要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没有严格要求落实透明化账务信息,则上市公司就可以利用这一漏洞对账务信息进行造假。同时,我国在投资者因获取了错误的公司账务信息、被错误账务信息所误导而产生的资金损失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赔偿机制和措施。这就使得公司在财务造假上有恃无恐。而根据《证券法》所提出的因为公司进行虚假陈述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也仅仅流于形式。同时,由于没有针对公司对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规定,也使得这一违法行为所需要承担的成本较小。这也间接的增加了财务造假现象。因此,除了尽快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还需要制定专人、特定部门对相关的处罚决定进行落实以对财务造假的公司起到震慑作用。不仅如此,我国的媒体也要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媒体从业者在信息的传播上已经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對于媒体而言,也要在防范财务造假上发挥自身作用、起到监督效果。

(三)确保注会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建设

注册会计师是对账务信息和数据进行核算的实际操作人。因此,还需要通过强化注册会计师实际工作的独立性,使其不受公司人员干扰或影响,进而保证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涉案会计师事务所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吊销执照、取消从业资格等手段使其不敢参与到财务造假中。不仅如此,还需要尽快着手注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定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提高其道德水平,使其从思想上杜绝参与财务造假。

猜你喜欢

财务造假动因防范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手段与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浅析农业企业财务造假问题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