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值税转型对交通运输企业经济影响现状分析

2017-08-14狄文怡朴姬善

消费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进项税额税制

狄文怡+朴姬善

摘要:为了顺应现当代经济的迅快速发展,国务院本着避免传统营业税的部分重收现象,减轻缴税人负担的目的,决定自2012年开始将上海作为营改增试点,施行营改增,包括交通运输业等多个行业。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是市场经济的迫切需求,“营改增”的实施,实现了劳务产品出口环节的抵扣,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然而,“营改增”试点企业,如中国邮政,在“营改增”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增值税转型经济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现行税收结构中,并存的税制格局由两个流转税税种……增值税和营业税构成。前者主要应用于制造行业,而后者主要应用于服务行业,两个税种整个税制格局中占据比重较大。现行货物和劳务税制经济发展现状的矛盾,出现了两个极端,分工不细化,大而全,分工细化大而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问题日益显现。虽然两种税制能在设计上相互协调分工,从而确定税负水平,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难免保证税制平衡。前者没有重复征税现象,因此税负相对较轻。而后者却重复征税,税负相对较重,由此造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税负水平的差异化。制约了各产业问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影响了我国的竞争力。原有税制已不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无疑是政府探索改革的必经之路,两大主体税种的并立打破了传统商品和劳务纳税的方式局限性,进而造成了不平衡的课税格局。从其本质上来说,增值税改革主要是以避免重复征税为出发点,从而制定更为符合国情的制度。增值税立法是“营改增”的导火索。国家只针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车船税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作为主要税种的增值税现有的仅仅是暂行条例。因此,随着税收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通过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增值税立法是国家的大势所趋。在推进增值税立法的同时,财税部门也同时探索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从而出台一部完善的增值税法律。自2009年开始的“营改增”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始的。

财政总局在选择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试点时,首先考虑了以下两点因素:其一,交通运输业与各企业的生产线密不可分,在生产性服务行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二,企业的运输费已存在于现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之内,相比之下改革的基础稳定,便于实施改革政策。

营改增完善了中国流转税的税制。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不仅有利于减轻纳税压力,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营改增税收制度下,作为增值税般纳税人,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通常采用购买专门的运输公司劳务和自主提供运输服务的方式取得运输服务。但不管采用其中哪种方式,都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取得的运输收入也不再单独征收营业税,从而节约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减轻了企业纳税压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完善税收制度。增值税在我国税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传统的税收体制下,企业是按照营业收入的总额计算营业税的,而企业此前所购进的资产已缴纳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不能给予抵扣,只能计入企业成本并分期按照折进行摊销,因此这部分税额便会被重复征收。而在营改增后,企业可充分利用增值税的税收中性和环环相扣的抵扣链条的优势,尽量避免重复征税。

一、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目前状况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更接近我国经济制度的税收体系,“十二五”规划就提出要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调减营业税等税收。自2013年8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试点,交通运输业按11%征收率简易计征。“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的境内交通运输业务以11%税率征收增值税,境外及港澳台的交通运输业务实行零税率,物流辅助服务以6%税率征收增值税,有形资产租赁业务以17%税率征收增值。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增值税涉及的行业密不可分,把交通运输业扩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内,有利于同国际接轨,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1.一般纳税人的划定界限偏高

倘若一般纳税人划定界限偏高,则重复纳税问题仍不可避免。大多数的企业依旧无法享受到抵扣政策带来的益处,不仅打断了抵扣的链条的衔接,而且影响了小规模纳税人与税收制度的发展。

2.企业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占比小

导致企业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占比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其企业频繁性支出的费用不能予以抵扣,在交通运输业的各项成本中,占整个成本比重较少的修理费可以抵扣,但如过路费、装卸费、保险费、邮寄费等成本较大的其他杂费却不能给予抵扣,这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纳税负担,但如果把其增加到增值税的进项税可抵扣范围内,则会减企业的税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帮助。其二企业大型固定资产更换速度相比之下较慢。企业更换资产的时间较固定,更新换代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交通运输企业现在并不处于需更新设备的状态,而在改革前所購置的资产也不允许在此期间抵扣,由此导致得企业当期可抵扣的税额占比小,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发票的监督管理要求不严

一些交通运输企业纳税守法的意识薄弱,有待提高监管的力度。有些企业甚至明知故犯,采用非法手段偷税逃税。经调查,某些不法分子在加油站发现了“商机”,利用消费者加完油后不索取或丢弃小票的漏洞,捡拾后与个别货运企业进行交易,随后定期开具发票,以此获得更多的进项税额,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的企业在购进资产后只需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税款,企业就借机向有需要的企业滥开发票,从中牟利,再用这部分发票抵扣本企业税额,以此严重的导致了国家税收的流失。交通运输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物流业,明显的特征就是金额数小且数量大而且频次高。物流企业发票不便管理,因监管手段不当而造成的丢失遗落时有发生,有的企业还假意谎报将要上报的相关的信息,无形中加大了税务部门对发票的管理工作的难度

4.试行期间与未参与试点地域的抵扣链条衔接不连贯

增值税先后的抵扣环节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被取代。现阶段试点还停留在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区,然而企业的业务工作却普及到了全国的范围,这间接导致了参与试点的企业在试点区域以外的业务工作和未参与试点的企业在试点区域内进行的业务活动衔接不连贯。虽然增值税改革的范围已自2013年8月1日全面面向社会,但要想完全解决各区域衔接的问题仍需要各方面的全力配合。

三、完善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改革的建议

1.加强企业人才培养

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纳税知识普及,并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定期深入培训,以缓解财务人员对业务理解程度不深流程不熟的现状。与此同时,税务稽查机关应当时刻提高警惕,并加大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全力打击不法分子借“营改增”改革之机实施的涉税违法犯罪,加大打击力度。

2.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虽然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业务流程,优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是每个企业的首要任务,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营改增”是一项结构性的税制改革政策,它的目标在于推动企业产业结构化,所以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是推动产业结构更加完善的基本手段。我们都知道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资源的合理再处置率,对于加快国民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产业的发展、优化其结构有很大益处。

3.完善有关的发票制度加大对发票的监管力度

企业须制定健全的税票得各种相关流程,如进项发票如何取得,怎样认证和传送等,归纳整理并汇报给上级,以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保证操作零失误进行;其次还应加大企业对发票的监管力度,以提高企业进项税额的抵扣率,减轻税负压力为目的,为“营改增”的改革之路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更要保证全面监督检查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代开、虚报发票的违法行为实施严厉的打击。

4.规范财务管理严控支出费用

虽然运输企业可通过增值税发票抵扣的方式降低税负,但企业相当多的支出费用都是没有在可抵扣范畴内。因此要想控制企业成本,就需要严格控制不在可抵扣范畴内的成本费用。从人工成本角度,可采用合理的岗位布局,预防超支,并减少不必要的工资费用,且在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进项税率较高的发票,提高抵扣额度

5.及时对日常税务工作进行检查

企业要将核实纳税人所拥有的车辆数及已用年限等是否与事实相符作为重点工作,相关部门要及时对日常税务工作进行检查,或用抽查的方式对企业相关文件是否具有真实性等情况进行抽查,防微杜渐,避免空壳公司的出现。企业还可以以实名制建立信息账户,既方便了补填车辆增减的信息,又能及时上报监管者,随时掌握企業的动态变化情况,提高了上报信息与实际比对分析的真实性,增加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有效的避免了虚开、代开发票现象的发生,坚决的维护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

“营改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降低税收的一项重要举措,虽在短期内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就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风险,但营改增改革不仅促进了我国产业转型同时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以应在短期内尽可能的降低影响和风险,这样才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业进项税额税制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营改增”后对不动产进项税的会计处理
交通运输业砥砺奋进的五年回顾(之一)
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会计处理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营改增后不动产已抵扣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浅析“营改增”后四个进项税额明细科目
融合:交通运输业之变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