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017-08-14付跃超

消费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产品农业

付跃超

摘要: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注重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现代农业发展因受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农业基础设施、物质装备水平的

制约,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农产品质量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

业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缺乏,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因此,在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

上,必须强化“硬件”基础,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进程,降低农产品的

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现代农业所需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

农业基础化设施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的供需对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现代农业稳步

快速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

1.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是人类经济社会变革和科学

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之后而产生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资

本、物质和技术等几个方面,通过工业化的

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通过社

会化的服务体系对农业进行一定的支持,在

管理农业的过程中以科学经营理念为原则,

从而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它具有相对性、

时代性、区域性的特点。现代农业的时代内

涵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标志现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使现代农业日益成为高效

益多功能的产业。机械化、半自动化、自动化

的生产工具应用的逐步增加,更多地依靠石

油、电能作为动力,引起现代农业的劳动生

产率有了大幅度提升,促使现代农业突破了

傳统农业只能主要从事初级农副产品供给

和原料生产的局限性,而形成原料供给、就

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

功能体化的产业链,从而实现了种养加、

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高度组织化、规模

化生产,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

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主要依

赖科技和创新,因而是高投入、高保护的产

业。现代农业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

理技术为引领,以常规的农业生产技术升级

的效率革命为支撑,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

传统农业,注重生产要素的集约投入,通过

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强化

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改变传统农业粗放经

营状况,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和效

率。同时,农业教育科研投入、农业科技推

广、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建

设,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

民等方面需要国家的高保护政策加以支撑,

依赖财政的高投入加以保障。

(3)现代农业注重农业生态效益,走可

持续发展之路。根据十八大要求,将现代农

业发展成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通过对现

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运

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

造,强化现代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水利

化,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现代农业建立

在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之上,现代农业

通过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应

用,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减少化

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量,实现对农业生

产的全过程控制,避免或减少了生态环境污

染,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

(4)现代农业注重专业化、社会化、区

域生产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副产

品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结构随之发生

较大的调整和变化,农、林、牧、副、渔都得到

了全面的发展,农、工、商日益一体化,农业

生产方式由分田单干向合作方式转变,使农

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技术特点一般有化学化、水

利化、机械化、电气化等传统特征,当今的现

代农业,还具有以下现代技术的新特征:

(1)现代农业应用生物化和信息化技

术,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率。现代农业利用

分子技术培育高产、抗逆、优质农作物产品,

大大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

加值,通过动物生物技术改善畜禽的生产水

平与产品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利用

代谢工程技术、生物反应器生产出高附加值

的健康食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农业

研究和生产的对象和过程实现数字化和模

型化,3S技术使农业管理科学化,精准农业

技术使农业由粗放到精确,网络技术使农业

由闭塞到消息灵通,这必然引起土地产出率

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2)现代农业向安全化和环保化方向

发展,成為可持续发展产业。现代农业生产

的农产品逐渐向多品种、高品质、无公害方

向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使农业生产、加工、流

通、经营环节紧密衔接,形成农产品的质量

控制、检测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安全监测

网络和信息系统、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

系统的综合动态安全生产和管理体系,从源

头上杜绝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不良因素;科技

对资源的转换和替代作用日益增强,农业环

境保护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现代农

业技术逐步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节水、

水土保持、保护性耕地等生态保护工程技术

的应用,使得现代农业适应资源、人口、生态

环境的良性循环、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

展的需求;农业发展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

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

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

(3)农业生产的循环化和标准化,使现

代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现代农业实

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产业部门的全程

连接,各个环节均注重再利用、资源化的循

环生产;现代农业着眼于生产、加工、销售、

消费等各有关方面的利益,着眼于现实资源

和技术条件,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

最高目标,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

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现代农业生产

以为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使

农副产品具有很高的商品率。

(4)现代农业实现了生产物质条件的

现代化、科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和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现代农业以较完善的

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

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

投入要素,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率;现代

农业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

物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

业化、区域化,降低了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

提高农业的竞争力;现代农业广泛采用先进

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

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

密联系;现代农业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

管理人才和劳动力,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

人才条件。

二、现代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现代农业发展受自然环境、资源条

件、农业基础设施、物质装备水平的制约。中

国人均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制

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生态环境

整体恶化,极端气候现象发生概率渐增;农

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抗

灾减灾的能力弱,农业产前、产后基础设施

建设滞后,加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和

拓展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导致农民来自于农

业的收入极不稳定。

2.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生产成

本持续上升。细碎化的土地小规模经营和兼

业化的养殖方式,造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

低,多数加工企业要从众多分散种植的小农

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

现代生产要素日益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

业外部成本与日俱增。

3.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农产品质

量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农业

劳动力主体素质较为低下,使一些高新技术

成果难以推广和运用,难以实现生产过程机

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市场意识淡薄,应对

市场风险能力差;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

展,特别是工业污染导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

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品质量要求,

同时因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安全问

题,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进

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4.农业生产专业化缺乏,综合服务体

系不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从耕地、

播种、施肥、植保、管理、收割、储存、到销售

等环节专业化程度低,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

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组

织发展不平衡,整体规模偏小、服务形式单

一,服务不到位。

三、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1.强化“硬件”基础,建立良好生态环

境,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大力改变农业基础

设施薄弱的局面,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扶

持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和经济结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安全和供

给,财政要加大力度支持粮食等主导产业的

优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各级财政要加大

林业建设、水土保持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

投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

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面防治水土流失,

促进水土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保护好

草原生态,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增

收的双赢,支撑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

级财政分及时安排救灾资金,支持农业生产

救灾,完善各项农业补助政策,提升农民生

产自救能力,充分发挥气象在农业生产和生

态建设中的防灾减灾作用,补贴农业保险保

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降低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十八大要求,发展农民专业合

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

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

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

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

分配比例,而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

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

载体,政府通过“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

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

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加快步伐发展农民

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場

竞争能力,不断推动专业合作社的科技进

步,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加强农民科技技能培训,支持农业科技自主

创新,加强专业知识的推广,推广有关现代

生态农业建设的专业知识,走市场化道路,

将生态农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

不断推进,构建出一条“科-农-工-贸”一体化

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将各种不同的生产模式

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之中,进行农业转型,

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将

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将单纯的面

向国内市场转变为面向国际市场。

3.培育现代农业所需的社会主义新型

农民,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村制

度环境,建立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

部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富力强的

专业农民能在农业中创业、发展、致富,使

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家以及从

事现代农业的主体和主力军,并在家庭经营

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开展联合与合作,加强对

他们的农业技能培训,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通过他们落实到农业生产中,传导到千家万

户。农民科学技能培训,中央财政要安排新

型农民培训资金,采取政府买单到村、培训

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管理规范的

管理机制,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

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

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

保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

农民的长期扎根农业生产积极性,在稳定

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土地向

专业农户集中、发展规模经营,防止一些工

商企业进入农业后导致农业非粮化、非农化

倾向,防止一些工商企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

名圈占农民土地、侵害农民利益,只有保护

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创新

成果的推广应用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

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

4.完善农业基础化设施和农村社会化

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的供需对接,满足生

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完善农业基础化

设施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农产品作

为生产原料提供给其他的产业,为社会的稳

定发展奠定基础,将现代农业的生态服务功

能提供给所有消费者,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生

产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农

业发展的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

为农业生产力,并最终落实在农产品的供给

上,政府要强化市场观念,把握大市场的需

求,有效配置相关资源、实现供给与需求的

对接;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部门的监

管,建立一个有效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

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确保农产

品的质量安全;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

革,建立一个整合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各

个相关主体的大平台,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

体系真正成为农户与农产品流通及加工企

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载体、促进生产

与消费有效对接的纽带、各级政府调控农产

品市场的抓手,从而更好地要满足生产者和

消费者的需求。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