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特色的永州市农产品出口加工业经营模式的构建

2017-08-14胡雨

消费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经营模式农产品

胡雨

摘要:永州自2010年以来已获批加入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其重点是把永州打造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这将极大地促进永州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对永州市农产品出口加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出口加工业经营模式,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永州市农产品出口精深加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特色 农产品 精深加工业 经营模式

一、永州市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区域优势和现状

首先,永州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自然资源、基地原料和品牌等优势。永州南部六县有“天然大棚”之称。永州异蛇科技实业公司的“柳宗元”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六月香呆业公司的“瑶风”等7个品牌获湖南省著名商标,瑶山雪梨、舜皇土猪取得已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其次,永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市场销路逐步增宽。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呆蔬、油脂、禽畜、烟草、大米、竹木、药材等七大重点农产品加工业。永罐、熙可、泉辉的呆蔬罐头和金浩茶油等产品,已成为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的免检产品。湖南果秀食品公司是国内柑橘加工行业中龙头之一,近几年同时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发展飞快,其柑橘加工产量、销售收入和出口额都稳居行业首位。湖南泉辉食品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湖南希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美国都建立了分公司,规模扩张率先走出了国门。再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后劲增强。一是企业投资强劲。湖南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瓶栽生产线二期工程投资2亿元。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珍稀食用菌生产线已投资1.2亿元。湖南舜皇米业有限公司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恒温无菌营养米生产线,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二是政策扶持加强。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永州市各级政府都加大了相关扶持力度,如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蓝山县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宁远县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种养和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冷水滩区建立了2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尤其祁阳县被评为湖南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县之一,已获得省财政3亿元以上的资金扶持。

二、永州市农产品出口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永州市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虽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尚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素质总体上不高

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118家,占4.9%,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9家。二是企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企业高层次的管理营销人才奇缺,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的家族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模式。据统计,全市30家万吨规模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的业主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仅4人,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资格的仅8人。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质量认证难

首先,知名品牌少,缺乏市场影响力。其次,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风险较大。除金浩、熙可、天龙等少数几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了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与大专院校有些合作外,其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永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多次加工增值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较少,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平均不足30%。再次,由于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尚不健全,在农产品收购、加工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标准、依据和检测手段,因此难以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进而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如异蛇酒的激素超标、镉大米等事件对永州市部分企业冲击较大。

(三)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

据调查,企业反映最突出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资金困难。政府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向银行贷款又十分困难,只能靠企业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融资主渠道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农产品加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企业需要较多流动资金购进原材料,这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但金融部门的贷款没有针对农产品加工的特点进行政策性倾斜,加上农产品加工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企业风险相对较大,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企业缺口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地得到解决。

(四)加工原材料與加工能力存在结构性矛盾,供求双方缺乏良性互动

我市农产品资源虽然丰富,但与现有的加工能力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一些农产品只能鲜销,没有能力进行精深加工,而一些农产品又满足不了企业加工的需要,需从外地调进原料。比如全市柑桔年产量达到40万吨,但提供用于加工的却不到5万吨,满足不了一个熙可公司的需要。永州市完全能够大面积种植推广蕌头,但年加工能力2万吨的永罐公司,80%的蕌头原料却从市外调进,金浩公司加工的茶籽90%从市外调进。目前永州市虽然建成了蕌批农产品生产基地,但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脱节的情况比较突出,企业与农民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原材料的供求缺乏良性互动。首先,除政府建设的示范性项目区外,其他农产品基地大多不集中、不连片,基础设施不配套,规模生产难以进行,农产品的品质、规格等也难以达到加工企业的要求。其次,除金浩、熙可等公司的示范性基地外,企业与基地的关系大多比较松散,企业与农户基本上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不是利益调节关系,企业对基地也没有多少直接性投入,大多是以低于市场价的形式向农户提供种苗,以高于市场价20%左右收购农产品。再次,企业农户签订的农产品供求订单因缺乏法律约束力导致履约率较低。

三、促进永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经营模式

综合国内外成功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经营模式的启示主要有:(1)充分依靠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2)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3)工商企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成为有机统体;(4)产业组织协调性好,构建套科学合理的衔接和利益分配机制;(5)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永州市应根据自己的区域特色大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经营模式。

(一)努力提高永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素质

1.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政府应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培育和发展批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每个产业着力打造1-2个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支柱產业。

2.加强科技支撑

加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县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技术机构的合作,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新技术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成果转化、同业交流和跨行业协作,实行农科教和产学研相结合。利用科研单位、技术机构和院校的技术力量,开展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探索建立“院所(校)+龙头企业+基地”、“院所(校)+县区+基地”、“院所(校)+合作社”等产学研结合模式。

(二)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和农产品质量认证

1.整合品牌做名牌,提升品牌做龙头

首先,引导一批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引导鑫隆鸭业、恒惠饲料、湘妹食品等具有发展潜力而又一直没有做大做强起来的品牌与国内外的大品牌加盟合作,甚至可以把永州作为这些大企业大品牌的加工车间。其次,引导一批企业整合提升。粮油加工,引导金浩植物油、银光粮油和天龙米业整合成个品牌,进而逐步兼并全市其他几百家粮油加工企业,打造成年加工能力超过50万吨的大品牌。通过整合,做强永州异蛇品牌、富硒品牌、果蔬品牌、香字品牌等。再次,引导批企业兼并扩张。积极帮助金浩、天龙、永罐、熙可等企业向外兼并联合,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越式发展。重点打造柑橘、食用油、大米、畜禽、茶叶领域知名品牌,加大推介力度。创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湖南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

2.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龙头企业要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比如永州市的油茶产业,既可以加工成传统的食用茶油,还可以利用高科技将压榨成油后的残渣加工成绿色环保的洗涤用品和美容化妆品。

3.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确保农产品在收购、加工过程中质量和品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以特色、生态、高效和精品农业为目标,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整体品牌形象。积极引导和推动IS0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01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管理工作。结合当地农业特点,加快生产技术规程、包装、储存、保鲜、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制定。生产领域重点围绕油茶、水果、水稻、蔬菜、茶叶、烟叶、家禽、水产、生猪、肉牛十大产业,按照个产业套技术标准或操作规程的要求,抓好生产技术规程的制(修)订。加工领域重点抓好加工工艺流程技术标准的制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要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市级龙头企业要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流通领域重点抓好农产品信息发布、仓储运输、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系统设施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冷水滩、江华、江永和道县等地建设批万吨以上规模的冷藏库。实施全程监控,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健全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检测中心,检测体系逐步向营养成份、农残和重金属检测方向完善。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投入机制

1.各级政府应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政策性和项目配套资金扶持

调整和优化农业的财政补贴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加大对“双茶产业”(油茶、茶叶)加工、食品、零陵异蛇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引导性财政支出。为企业搞好人才培训、信用担保、管理咨询等服务。搭建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平台,积极招聘农大毕业生到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发展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引导他们对外招商,大力引进市外、省外、域外资金,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采购、信贷税收、农发资金、基地建设、用地用电安排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有能力的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有盈利能力的专业协会改造成合作社。同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与监督,健全财务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规范运作程序,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经费。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和支持新型农民经营组织加大农业标准化投入。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形式,支持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和品牌创建。以县级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整合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通村公路、产业化建设、农业保险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

(四)注重特色,建好农产品加工业优质原料基地

优先发展具有永州市传统优势的绿色和特色农产品。集中一批有地方特色的规模较大的优势农产品基地整体推进标准化生产,形成区域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水稻(油菜)产业以七个产粮大县为主,建设一批高产创建和”双低”油菜示范区;油茶产业以冷水滩、零陵、祁阳、道县、宁远为主,建设批高产高质油茶基地;水果产业以江永、蓝山、回龙圩、道县为主,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茶叶产业以祁阳、江华、蓝山、双牌为主,建设一批有机茶示范区;各县区围绕家禽、生猪、水产品、草食动物,突出地域特色和当地资源优势,创建一批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园区;烟叶以江华、宁远、新田为主,建设一批高标准烟叶基地。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建立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把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与加工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要素、产业、企业的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块状经济的形成,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带头作用,直接参与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实现原料生产工厂化、农民工人化、基地车间化、销售市场国际化,从而积极有效地促进永州市农产品出口精深加工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经营模式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分析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贵阳市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案例研究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