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斜疝补片治疗48例临床效果观察

2017-08-14钱建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锥形补片腹壁

钱建强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1)

腹股沟斜疝补片治疗48例临床效果观察

钱建强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1)

目的 观察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应用于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采用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48例,然后观察术后的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可有效治疗腹股沟斜疝,值得临床推广。

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疝气;开腹手术;效果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上常见的普外科疾病[1]。它是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处突出,通过腹股沟管向内下前方斜行,再穿过腹股沟管外环,形成的疝块。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嵌顿性疝、绞窄性疝等不良后果,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对生理功能干扰较大、出血较多、恢复周期较长等[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开始运用于疝补片修补术。事实证明,这种术式安全可靠、对身体功能干扰较小,出血较少,恢复周期短,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理想术式[3]。现对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采用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48例为调查对象,对患者采用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其中男40例,女8例,年龄38~79岁,平均(41.68±3.32)岁。

1.2 研究方法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住院时间均为≥3天;②年龄在32~65岁,平均42岁;③自愿配合任何治疗方案;④无手术禁忌症其严重并发症。

1.2.2 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采取常规的各项治疗与护理方案。术前常规禁食禁水4~8 h(全麻6~8 h,椎管内麻醉4~6 h)。术前常规备皮,术前早晨注射术前针。术前应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对于情绪焦虑,对手术恐惧感较重的患者,应当积极对其进行劝导,促使其放松心情,主动配合手术。必要时可给予抗焦虑的药物。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的途中和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当指导其进行深吸气,以帮助其舒缓心情。

患者麻醉方式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外周静脉,行心电监护,动态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然后行腰椎穿刺,进行麻醉。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在其腹股沟区作5~8 cm的切口,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寻找疝囊,寻找疝环,开始进行修补。术中注意监测患者各方面生理体征。术后,接受全麻的患者应进入麻醉恢复室进行恢复,再运送回病房。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直接运送回病房。患者回到病房后,继续进行各方面治疗和护理方案。同时,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3 项目观察及判定标准

使用科室自主制定的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调查表。调查内容共10项,每项设:非常好(10分);好(8分);尚可(5)分;不佳(3分)。每份调查表累计分值均为90分,分为满意分(>90分),不满意分(<90分)和合格分(9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结果显示,患者的术后恢复周期为5天,效果优于传统手术的报道的效果[3-4]。患者48例腹壁疼痛人数为8人,腹壁疼痛率仅为16.7%。术中出血量仅为20 mL,远低于传统手术报道的出血量高达100 mL[4]。患者48例复发人数仅为1人,复发率2.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48例患者的疗效。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n,%)

3 讨 论

腹股沟斜疝又称“疝气”,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式为疝补片修补术。长期以来,这种手术均采取开腹的形式,在临床上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但开腹手术出血量较大,对身体损伤较大,并且常会引起术后腹壁疼痛。近年来,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在疝补片修补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能有效克服开腹手术的一些弊端,优势明显[5]。本组资料显示,经行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的患者的术后恢复周期仅为5天,患者48例腹壁疼痛人数为8人,腹壁疼痛率仅为16.7%,术中出血量仅为20 mL,复发人数仅为1人,复发率2.1%。由此可见,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但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通常来说,其操作流程较为繁琐,对医院的设备条件及主刀医师的资质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时,由于腹股沟锥形补片修补术须要在麻醉下进行。因此,对于医疗水平较低、设备条件较差的乡镇医疗机构及全身麻醉禁忌症的患者来说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也应酌情选用这种手术。

[1] 骆俊杰,许立恒.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48例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107-108.

[2] 王青云.应用无张力疝补片法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265-266.

[3] 郭连军.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42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20):134-135.

[4] 赵存源.腹股沟斜疝补片治疗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3):91-92.

[5] 张 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e01):57.

本文编辑:赵小龙

R656.2+1

B

ISSN.2095-8242.2017.30.5753.02

猜你喜欢

锥形补片腹壁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3D-MAX补片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分析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