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杉扁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2017-08-13麻云霞李钢铁冯斐马媛潘羿壅童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

麻云霞 李钢铁 冯斐 马媛 潘羿壅 童春元

摘要[目的]明确云杉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其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人工饲养观察与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云杉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云杉扁叶蜂各区域的发生程度以及扁叶峰数量分布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多种防治措施的对比试验。[结果]云杉扁叶蜂1年或1年以上完成1代,不同样地的有虫株率差异显著,虫口密度差异也极显著。在幼虫4龄前进行防治,采用树干注药法和叶面喷雾法,对云杉针叶的保护效果较好;在卵期采用14%吡虫啉·敌敌畏进行树干注药的防治效果较好,针叶损失率较小,为8.43%,今后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结论]试验结果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榆紫叶甲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云杉扁叶蜂;虫口密度;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7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7-0124-05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lea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 and research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 We used captive observ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combined the methods of observation test to investigate current situation, life history and life habits of Acantholyda piceacola, and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pruce flat sawfly degree of each area and ye flat number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il depth, and a variety of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ntrast test. [Result] Spruce flat sawfly for a year or more than one year to complete a generation, not in the same way with insect strain rate was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ifference also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Had better use the trunk in front of the larval age 4 to control drug infusion method and foliar spray method to spruce needle protection effect is good, in the egg stage with 14% imidacloprid · dichlorvos trunk injection drug control effect is best, acerola minimum loss rate was 8.43%, the use of massive popularization in the futur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of Acantholyda piceacola.

Key words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Population density;Control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412)。

作者简介麻云霞(1991—),女,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荒漠化防治。

*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荒漠化防治研究。

收稿日期2017-04-07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林是陆地上非常罕见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只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沙地云杉林是现存的保存较好的大面积成片云杉林,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但是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多因素的破坏以及虫害、火灾的发生,沙地云杉林资源正在逐步退减,已达到绝灭的边缘[1],保护沙地云杉林成为人类目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社会课题,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云杉扁叶蜂(Ae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属膜翅目扁叶蜂科阿扁叶蜂属,是我国发现的新种[2]。与云杉扁叶蜂相似并同时为害的还有贺兰扁叶蜂(Cephalcia alashanica Guss.)和白音扁叶蜂(Acantholyda peiyingaopaoa Hsiao)[3]。目前,关于扁叶蜂的研究报道很多,国内外关于扁叶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综合治理方法方面[4-10]。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是关于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包括化蛹、羽化、成虫出土、幼虫下树入土时间幼虫各龄龄期、幼虫取食危害成虫活动、交配行为、产卵行为等方面[11-12];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林分的坡向、冠向、土壤结构、地表物多少、林分状况等种群动态及预测预报方面[13];综合治理方面研究出一些控制方法,如改善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14-15],有效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以及与林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才能实现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控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16]。笔者采取人工饲养观察与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云杉扁叶蜂发生、危害现状及生活史、生活习性,进一步了解了云杉扁叶蜂各區域的发生程度及扁叶峰数量分布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多种措施的防治对比试验,以期为云杉扁叶蜂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地概况与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白音敖包沙地云杉自然保护区建于1979年,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117°05′~117°20′ E,43°29′18″~43°36′42″ N),保护总面积为13 862 hm2。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克旗经棚镇西北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经棚镇75 km,总经营面积15 477 hm2,其中有林地4 408 hm2。据不完全统计,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年蒸发量1 500 mm,无霜期78 d,整个保护区的土壤是不规则的、连续的、呈东西走向的垄状沙带,白音敖包云杉林是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东部地区天然生长的森林植物群落,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主要为沙地云杉[17]。

1.2方法

1.2.1生物学特性研究。

1.2.1.1卵。从野外采取带卵植株,记录卵的发育和孵化情况。

1.2.1.2幼虫。幼虫放入养虫笼饲养。每 5 d对幼虫进行1次观察,研究其取食、转枝等生活习性。同时在08∶00、10∶00、12∶00、15∶00、17∶00、19∶00对幼虫取食量进行研究,在林间各调查记录1次幼虫下地的数量,共观察记录200头幼虫,连续记录60 d。在云杉扁叶蜂越冬期间,在白音敖包沙地云杉 受害树木四周,将样方设置为1 m×1 m,将土壤垂直分层设置为每5 cm一层,共5层,以100 cm×100 cm×5 cm的土层为1个样本单元,均匀设置50个样方,然后逐层调查每层的数量。

食叶量的计算方法[18]:

幼虫的食叶量=养虫枝上失掉的针叶数×针叶长度-未食完针叶长度-落下的针叶长度

每头幼虫的平均食量=幼虫的食叶量/幼虫头数

松针损失量=有虫枝上失掉的针叶数(针)×松针长度

1.2.1.3蛹。将带蛹的土块分成大小相似的5块,分别放在长方形的泡沫塑料盒中,用纱布封口,观察其羽化情况。

1.2.1.4成虫。把采集到的成虫混养在大烧杯中,喂食水和蜂蜜,观察其交配时间。对实验室羽化的成虫记录下羽化时间后,单头放在烧杯内饲养,每天补充水分和蜂蜜,观察其生活特性。

1.2.2形态特征观察。

将采集到的成虫、幼虫样本浸泡于75%乙醇中,在解剖镜下对其生理结构及相关特性进行解剖及观测。

1.2.3虫口密度调查。

白音敖包沙地云杉自然保护区选取8个面积为20 m×20 m的标准样地,对其样地内进行虫口密度调查,在样地内进行每木调查,利用云杉扁叶蜂幼虫在叶片基部吐丝结网做巢的特性[19],采用剪枝和目测相结合的方法记录每木虫口数量,同时记录有虫株率和平均虫口密度。

1.2.4防治方法研究。

1.2.4.1树干注药防治。药剂为14%吡虫啉·敌敌畏,同时设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10株。采用自流式树干注药技术施药[20]。

1.2.4.2叶面喷雾防治。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稀释液,设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0.1 hm2。用机载喷雾器用药剂喷洒于叶面。

1.2.4.3烟雾防治。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小区面积为0.1 hm2,每处理3次重复。

2结果与分析

2.1云杉扁叶蜂的形态特征

2.1.1

成虫。雌虫长15~16 mm,翅展21~24 mm。雌蜂个体较雄蜂大,大雄蜂头部侧线上无黄白色斑纹,其他特征雌雄相同[21]。雄虫体长10~12 mm,腹部背板红黄色。

2.1.2卵。长椭圆形,中部弯曲,长2.0~3.5 mm,中径0.5~1.0 mm。

2.1.3

幼虫。头褐黑色,具光泽。触角7节,褐黄色。胸部背板黑色,月同部灰绿色,2龄时显纵线,背线1条,初為鲜绿色,尾端为深绿色,腹线3条,由褐色逐渐成为深褐色,老熟时消失。尾节两侧各有3节尾须,其基节呈绿色,后2节为褐黄色,背面有个倒“八”字形绿色突起,突起外侧黑色,刻點大而密,内侧绿色;月同后缘生有稀疏褐色毛。休眠期幼虫橄榄色,背线较体色深,无腹线。体长12~16 mm。

2.1.4

蛹。离蛹,初蛹鲜绿色,渐变为褐黄色;雄蛹总长12~13 mm,雌蛹体总长13~17 mm。

2.2生物学特性

2.2.1生活史。

云杉扁叶蜂1年1代,或需1年以上完成1代,以幼虫及前蛹越冬,5月上旬越冬前蛹开始化蛹,越冬幼虫仍处于滞育状态,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一直到7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下旬为盛期。于6月下旬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老熟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坠落入土越冬,8月上旬为盛期,8月底全部入土(表1)。

2.2.2生活习性。

2.2.2.1

幼虫。5~6龄,初孵幼虫爬行至新旧枝交接处或在孵化处针叶间,先吐丝网住附近5~6枚针叶,5龄幼虫食叶量21~42枚。5龄后出现分化、有33%的幼虫取食一段时间后入土变为预蛹,67%的幼虫再脱1次皮进入6龄,取食一段时间后,才下树入土变为预蛹。6龄幼虫取食量变幅较大,少的8枚,多的达50枚,平均28.57枚。老熟幼虫下树前不再取食,排尽体内虫粪直接坠落下地爬行寻找适宜场所。

2.2.2.2

蛹。弯曲身体静卧于土室中。土室椭圆形,横径0.7~09 sm,长径1.1~1.3 cm。内壁光滑。滞育预蛹抗寒能力很强,在其滞育期经过两个冬季,林地土壤20 cm范围内结冻,有的土室中结冰,但冻不死预蛹。至第3年,大部分地内的活预蛹均化蛹羽化出土,在阴湿的沟谷中和阴坡密林苔鲜层下有2%~3%的预蛹不能化蛹,滞育至第4或第5年才化蛹羽化。

2.2.2.3

成虫。虫喜温暖环境,刚羽化的成虫会停留在地面、草丛或较低的树枝上展翅。成虫羽化率较高,为86.20%(表2)。羽化后的成虫补充少量水和营养物质便可交尾,野外交尾时间长约 30 min,交尾多在上午进行。雌虫在松枝基部产卵,产卵前雌虫会在针叶上刺一道裂缝以固定卵,每个枝条上可有 2~3 头雌虫同时产卵。

2.3云杉扁叶蜂在不同地区的发生特点

在对各个地方进行虫情调查,对云杉扁叶蜂集中分布、林分结构类型、发生时期与特点、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等进行综合调查,将所发生的不同样地划分为安全区、偶发区和常发区 3 种不同类型,并统计得出云杉扁叶蜂发生区类型划分(表 3)。大部分的幼虫在土壤的分层分布上,在深度为 5~15 cm以内,所占比例为总量的 89.78%。在0~5 cm深处所占的比例为2009%,而在5~10 cm深处所占的比例为39.98%,10~15 cm区间占总量的21.14%,15~20 cm区间只占总量的 789%(表4)。

选取4个标准样地,有虫株率、虫口密度调查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表明,各样地的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F2,6= 14390,P= 0.008)。多重比较显示,大阴背的有虫株率与三分队林分内的有虫株率存在较大差异,而双山子河口林分的有虫株率与鬼子营无明显差异。对不同样地虫口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各样地型的虫口密度存在较大差异(F2,6= 11309,P=0.007)。多重比较显示,在虫口密度指标上,三分队与鬼子营、大阴背、双山子河口的差异较为明显,而鬼子营林分内的虫口密度与大阴背无较大差别,但鬼子营的虫口密度要比大阴背稍高。

2.4林分状况调查结果

结合室内和林间观察,调查结果表明幼虫1~3龄幼虫食叶量较小,虽在逐渐增加,但增加较为缓慢,进入4龄后食量开始暴增,造成食物缺乏,于是进行转枝,幼虫取食完老的枝叶后,也会对新生的枝叶进行取食。4龄后食量是一生食量的90%,雌虫一生取食针叶1 078.2 cm,雄虫为621.3 cm。造成针叶损失量是取食量的1.65倍。各龄幼虫取食量见表6,云杉扁叶蜂对云杉林的造成的影响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也在逐渐增加。4龄以后的取食量最大,损失量已增至1龄幼虫的10倍左右,占总损失叶量(1 960 cm)的94.06%。因此,为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应在幼虫4龄以前进行虫害防治。

2.5云杉扁叶蜂的防治方法

在幼虫各龄期采用叶面喷雾法和树干注药法对云杉扁叶蜂的发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针叶损失率分别是14.01%和17.45%(表7)。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在云杉扁叶蜂卵期使用树干注药法,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针叶损失率最低,为8.43%。主要是由于树干注药后其药效能保持较长时间[22],可提前在云杉上进行树干注药,当云杉扁叶蜂取食云杉枝叶时,即产生中毒死亡的效果,便可对云杉扁叶蜂的发生提前进行防控。

3讨论

通过开展室内、野外系统研究,对该虫又有新的发现和更详尽的了解,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補充记录和讨论:昆虫滞育前后体内会发生连锁反应,有些昆虫在行为方面和表皮也会发生变化。云杉扁叶蜂入土前后发生的变化也十分明显,这些现象目前鲜见文献报道。例如,云杉扁叶蜂虫态不整齐,化性不确定。在较早的文献中,扁叶蜂 1 年完成1 代。但通过整合近些年来发生情况报道,实地考察,结合室内观察,有可能需要1年以上才能完成1代,据文献查证,云杉扁叶蜂的化性可能与入土时的土温有关系。老熟幼虫入土时若土温高于 11 ℃,则正常进行,因此1年 1 代;若入土时土温低于 11 ℃,则变为前预蛹,到第2年才变成预蛹、蛹,再羽化成为成虫,因此需1年以上时间。推测云杉扁叶蜂在不同地方发生的代数有可能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面积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在幼虫开始孵化时,根据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试验,采用在云杉扁叶蜂卵期注药,其针叶损失率仅为8.43%,而虫口密度较高的小面积危害,症状现显时,往往已是老龄幼虫,可以使用该研究筛选的药剂浓度防治,压低虫口,控制虫源。云杉扁叶蜂存在范围较广、扩散速度较快的特点,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防治,在地形较为平坦的混交林内应采用垦复防治,在林内进行烟雾防治,在云杉林四周进行喷雾防治,该方法简便易操作且效果较好,能够对烟雾防治的效果进行补充和加强。唯一的缺陷是由于喷射器械的限制性,对林木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树干注药法因为药剂在林木内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所以可在云杉扁叶蜂发生前提前注药,进行防控。在卵期注药则比在幼虫期注药效果更明显。树干注药法成本较高,所以一般适用于珍稀濒危的林木及保护区观赏景点的林木防治,喷雾法适合在没有复杂地形的区域使用,而在没有固定水源的山地地区可采用大面积的烟雾防治方法。

4结论

云杉扁叶蜂1年1代,或需1年以上完成1代,以幼虫及前蛹越冬,5月上旬越冬前蛹开始化蛹,越冬幼虫仍处于滞育状态,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一直到7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下旬为盛期。于6月下旬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老熟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坠落入土越冬,8月上旬为盛期,8月底全部入土。

大阴背的有虫株率与三分隊林分内的有虫株率存在较大差异,而双山子河口林分的有虫株率与鬼子营无较明显差异。对不同样地虫口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各样地型的虫口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性(F2,6= 11.309,P=0.007)。多重比较显示,在虫口密度这一指标上,三分队的与鬼子营、大阴背、双山子河口的差异较明显,而鬼子营林分内的虫口密度与大阴背无较大差别,但鬼子营的虫口密度要比大阴背的稍高。

保护区楼房后、敖包山南侧、敖包山东侧和鬼子营为安全区,检查站后、自然之旅后和三分队为偶发区,小围栏和大阴背双山子河口为常发区。在0~5 cm深处所占的比为2009%,而在5~10 cm深处所占的比例为39.98%,10~15 cm深处占总量的21.14%,15~20 cm深处只占总量的 789%。

进行防治最好的时期为幼虫4龄以前,在幼虫发生期采用叶面喷雾法和树干注药法对云杉针叶的保护效果较好,其针叶损失率分别为14.01%和17.45%,与其他处理组相比,采用在云杉扁叶蜂卵期注药,在云杉针叶林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针叶损失率为8.43%。

参考文献

[1] 徐文铎.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生态学杂志,1993,12(5):39-44.

[2] 常桂君.云杉阿扁叶蜂研究初报[J].甘肃林业科技,1987(3):40-43.

[3] 陳霞,李东升,杜宝昌,等.红皮云杉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3):42,44.

[4] 梁中贵,李建军,刘建强,等.松阿扁叶蜂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5):14-17.

[5] 娄魏,侯爱菊,戴玉玮.松扁叶蜂管理技术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1990(2):49-58.

[6] 史荣跃,郜建华,郎彩勤.松阿扁叶蜂防治技术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78-79.

[7] 孙文杰,同金侠,李新岗.松阿扁叶蜂发生规律调查初报[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5(6):105-107.

[8] BILLANY D J,BROWN R M.The webspinning larch sawfly,Cephalcia lariciphila Wachtl.(Hymenoptera:Pamphiliidae)A new pest of larix in England and Wales[J].Forestry,1980,53(1):71-80.

[9] GEORGIS R,HAGUE N G.Field evaluation of Steinernema feltiae against the webspinning larch sawfly,Cephalcia lariciphila[J].Journal of nematology,1988,20(2):317-320.

[10] ZHELOCHOVTZEV A N,RASNITSYN A P.On some tertiary sawflies(Hymenoptera,Symphyta)from colorado[J].Psyche A journal of entomology,1972,79(4):315-317.

[11] 杨晖,王宇萍.松扁叶蜂生物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5(2):47-48.

[12] HARA H.Life history of a leafrolling sawfly,Pamphilius stramineipes(Hymenoptera,Pamphiliidae),in Hokkaido[J].Japanese journal of entomology,1993,61(2):293-302.

[13] ROLLER L.Seasonal flight activity of sawflies(Hymenoptera,Symphyta)in submontane region of the Western Carpathians,Central Slovakia[J].Biologia,2006,61(2):193-205.

[14] 杨晖,王宇萍.岐山县油松扁叶蜂大发生原因与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1):27-28.

[15] AKIHIKO S.Coniferfeeding webspinning sawflies of the genus Acantholyda(Hymenoptera:Pamphiliidae)of Japan[J].Species diversity,2001,6(1):23-63.

[16] 潘琪.昆嵛山腮扁叶蜂与植物物种亲和性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17] 黄泽东,杨森,李建霞,等.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4,34(3):614-622.

[18] 杨德敏,曾垂惠,游林,等.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食叶量观测及防治指标的初探[J].重庆林業科技,2004(2):10-12.

[19] 王传珍,王京刚,杨隽,等.昆嵛山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2000,19(4):20-22.

[20] 罗都强,陈安良,冯俊涛,等.“注干液剂”的概念及实践[J].农药,2001,40(4):16-18.

[21] 萧刚柔,黄孝运,周淑芷,等.中国经济叶蜂志(Ⅰ)(膜翅目:广腰亚目)[M].杨陵:天则出版社,1991:20-21.

[22] 唐光辉,陈安良,冯俊涛,等.树干注药技术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4):117-120.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
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分析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4种土壤处理剂对日光温室蚯蚓的防治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应得”对籽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