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的激励智慧

2017-08-13齐兴强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7年2期
关键词:容人楚王针对性

齐兴强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作,与《道德经》《清虚经》并居道家三经。《庄子》文奇意美,生动活泼,思想深邃,见解独特;多以寓言故事说理释义,阐经解道,幽默之余,引人深思。本文撷取《庄子》独有的激励智慧以指导我们的经营、管理实践。

满足所需,“激励”务必要有针对性

《庄子?至乐》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一只神鸟,命人把它捉住并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鲁侯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且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又为它备办了牛羊猪三牲“太牢”让它进餐。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庄子感慨地评价道:“鲁侯就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的,所以把鸟养死了”。

这个故事带给我很大的震撼:鲁侯本是好心,却犯了以养人的方式来养鸟的错误,以致把鸟儿养死了,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由此,想到我们为人处世,很多时候明明发心是为别人好,也付出了很多,但最终没取得好的结果,甚至还伤害了别人,这就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别人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否则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悲剧。再由此延伸到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激励,道理也是如此:一定要满足别人所需,做到有针对性地激励。有句很流行的话叫:要想钓到鱼,鱼饵要放鱼喜欢吃的而不是人喜欢吃的;我想这个道理和上面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如何做好有针对性的激励呢?有如下几点建议:

激励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需求也不同,因此激励不可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独特性。有些人对物质的需求更迫切,那就奖之以利;有些人对权利的欲望更强烈,那就授之以权;有些人更渴望得到名望,那就与之以荣;有些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更强烈,那就给他更多的挑战、更大的发展空间……总之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精准实施,激励才能取得效果。

激励要因时而异: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激励要做到因时而异。

激励要因地制宜:人所处的职位不同、所在的地域不同,所求也是大不相同。所以,激励要做到因时而异。

激励要因事而异:不同的事其重要程度和价值也不尽相同。所以,就不能平均用力,要有所分别;激励艺术的关键:不是满足别人所有的需求而是满足其关键性的需求。

激励要因势而异:激励还要做到随形就势,因势利导;顺势激励就能达到“惠而不费,利尔无损”的境界。

注重先后,“激励”要分轻重缓急

《庄子?齐物论》篇记载了一个“狙公养猴”的故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位老人,家里养了十几只猴子,这些猴子整天围着他转悠,所以,左邻右舍都称他“狙公”。狙公很会揣摩猴子的心理,猴子也听得懂狙公的话,他们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块儿,十分快乐。

有一段时间,狙公生活比较困窘,而猴子们的胃口却一个比一个大。狙公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不忍心让猴子们饿着,就这样,斗里吃完了,吃瓮里,瓮里吃完了,吃罐里的……眼看一个个都底朝天了,这可怎么办呢?狙公犯了愁,看来只得减少猴子的粮食分量了。但他担心猴子们不乐意,就哄骗它们说:“给你们吃橡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早上只吃三颗,都生气了,一个个“吱吱”乱叫,上蹿下跳,有的去抓狙公的手指,有的去拽狙公的胡子,有的去挠狙公的痒痒,还有的干脆把狙公的鞋子藏了起来,弄得狙公苦笑不得。

狙公琢磨了一会儿,有了主意。他和颜悦色地对猴子们说:“好了,好了,你们别吵了,我改正还不行吗?以后给你们吃橡栗,干脆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算了,这样总算可以了吧!”说完,他瞅着猴子们的反应。猴子们一听,早上的橡栗增加了一颗,非常满意,摇头摆尾,很是开心。狙公看着这情景,捋着胡子哈哈地笑了。

从“朝三暮四”到“朝四暮三”,前者让猴子觉得吃亏不小而怒气冲冲;后者让猴子觉得占了便宜而喜气洋洋。看似数字游戏,结果却大相径庭,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狙公的激励智慧。从激励角度看,狙公并没有增加橡栗的数量,只是改变了分配的方案,从“朝三暮四”到“朝四暮三”,却取得了理想的激励效果,狙公的办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一定要研究激励的方式和激励措施的结构,努力在激励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激励结构,改善激励方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这对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小微企业做好员工激励非常有借鉴意义,要思考和探索在支付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和完善薪酬以外的福利和文化激励机制。

激励要做到“近期、中期、远期”三种激励方式并存,优先做好近期激励。大部分人都有一个通性:更看重眼前的、近期的利益,对远期的利益存在不确定的心理。

激励还要做到及时:激励不能拖延,拖延就会降低效果,要做到:奖不逾时。

包容所短,“激励”要有容人之量

《庄子?庚桑楚》篇有段非常精彩的论断:“与物穷者,物入焉;与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意思是:“跟外物顺应相通的人,外物必将归依于他;跟外物相互阻遏的人,他们自身都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纳他人呢!不能容人的人就没有亲近的人,没有亲近的人也就为人们所弃绝。”这段话非常精准地点出了“包容”对于团结人和激励人的价值和意义。

春秋时期,有一个以“宽容换激励”的经典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故事是这样的:楚王有一次宴请群臣,席间歌舞曼妙、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将军趁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缨,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趁机调戏我,我扯了他的帽缨,大王赶紧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缨就知道他是谁了。”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饮一场。”众臣子都脱了帽子所以无法看出谁的帽缨掉了,那位犯错的将军也因此获救了。

后来,楚王攻打郑国大败,危急之中有一位将军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过关斩将前来救驾。楚王仔细一看,这位舍命相救的将军正是当年那位调戏许姬的将军。正因为当年楚王的宽容,施恩于那位将军,所以才捡了一条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领导者对部属“宽容”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领导者要善待下屬,要有容人之量,拥有豁达、宽广的胸怀;要对下属的无心之过予以宽容,不要事事斤斤计较、过于严苛;要做到点到为止。

《弟子规》上有两句话讲得非常好:“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如果是别人无心之非而且有悔过之意,就不要穷追猛打了,而要以宽容的心态点到为止;对方自然会感恩戴德、下不为例。这样做不仅为别人留下了空间,也为自己保留了余地;所以,老话儿经常讲:得饶人处且饶人,真是至理名言。但如果是故意犯错且没有悔改的态度,作为领导者就不能一味纵容,该严厉时就严厉、该敲打时就敲打,绝不能手软;做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猜你喜欢

容人楚王针对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
楚王失弓新编
楚王爱细腰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
楚王招贤
原文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