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问题”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7-08-13何纯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乘法运算解决问题

何纯

让得小时候学数学,觉得数学真的是枯燥乏味,碰到解决问题,即应用题,要背一大堆公式,然后按公式套用,虽然成了解题的高手,但却有些讨厌数学。后来自己做了老师,发现总有部分学生一碰到解决问题就一筹莫展,痛苦不堪,教师卖力地讲解却收效甚微,同行也颇有同感。如何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呢?显然如我般记忆公式是不行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有些许成功的经验,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同行共享。

一、理清“运算意义”把握有效性

关于运算意义的重要性,我有深切体会,去年新接一个班,班上部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头痛不已,本该用除法做的题做成减法,如求等边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一生用180-3,我说把180度平均分成3份,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该生猜谜语似地说出加法、乘法,最后猜到了除法。还有一生用乘法做的题做成了加法,如一辆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该生用80+3。我说:每小时行驶80千米是速度,3小时是时间,应该用速度×时间=路程,她一脸茫然,我转而一想:这不是死背公式吗?便马上改用另一种方式引导:“每小时行驶80千米,3小时行驶了多少个80千米呢?”生说3个,我说3个80千米用什么方法做呢?她还是迟疑不决。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运算的意义很不清晰。

从现代数学论的原则看,要教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才能实现最大迁移,当学生建立起运算意义的清晰模型,对解决问题才能理解透彻。譬如教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时,我总是先力求让每位学生深刻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教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譬如以下两题:(1)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比鹅少3/5,养了多少只鸭?(2)张大爷养了200只鸭,鸭的只数比鹅少3/5,养了多少只鹅?第一题用乘法做,第二题用除法,但利用乘法的意义建立的关系式只有一个:鹅的只数×(1-3/5)=鸭的只数。可见运算意义的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小学解决问题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段注重结合运算的意义开展教学,中高年段逐步渗透关系式,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但意义教学始终是前提,是基石,關系式建立在意义上才稳固。对运算意义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贴近“生活实际”增强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新课标也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贴近生活教学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内驱力,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教学植树问题时,我从孩子们的手指展开教学: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大家猜猜是什么?生:手指。师:手指中也有数学问题呢。板书课题:手指中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整节课由手指延伸到植树、上楼梯、锯木头等,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教学按比分配应用题时,我从学生司空见惯的冲牛奶这一生活实际入手,引出“冲牛奶中的数学问题——按比分配”。根植于生活教学,给“解决问题”赋予了情感与活力,学生不再感到单调乏味。在“百分数的应用——纳税”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模拟纳税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自编题目,再由小组成员推选出一名学生当税务工作人员,核查组内成员交税情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油然而生,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

将解决问题生活化,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其跃跃欲试、积极探索的强烈求知欲,每当这时,我总会发现数学课堂马上被激活了,学生眼中放出光芒。

三、把握“纵横关系”提高有效性

新课标提出: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教学切忌只埋头拉车,更多要抬头看路,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抓住关键,提高效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呈螺旋式上升,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相互影响,如求几个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一根藤上的几个瓜,它们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每个知识点都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再比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解题方法完全一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秩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一切活动中,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系统进行,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教学解决问题要有整体观、系统观,任何孤立的教学效果都不大,沟通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纵向沟通固然重要,横向比较也必不可少。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它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区别。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常常把学生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譬如简单分数解决问题与稍复杂分数解决问题的比较,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比较,等等,在比较中学生的思维更清晰了,模糊的东西更明朗了,认识较之前更深刻了。

解决问题虽是师生颇感头痛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从“有效”入手,理清意义、贴近生活、建立沟通,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便能真正“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乘法运算解决问题
算乘法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有趣的运算
把加法变成乘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