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2017-08-13孙亚楠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策略

孙亚楠

摘 要: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它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实学科发展中,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也应运而生,丰富多彩,推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入。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初中地理学习中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能力;策略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地理核心素养则是通过地理学习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核心素养体系中主要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而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它往往是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叠加。但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是盲目的、机械的。“核心素养”的出现更是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要求的提高。

一、区域认知及其意义

(一)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地和谐的基本价值观念影响下指导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是人们出于认知和实践的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种类、不同功能与不同尺度的区域来加以认识和熟知的过程。地理学习者通过探究和总结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分析区域开发的方式与条件,把握区域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提供理论依据。

具有区域认知能力的人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了解区域是认识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要能够应用地理学习中的认知工具与认知方法来研究区域的区位条件,总结概括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特点、结构与作用,其二,知道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与联系,比较区域差异与区域分异规律;这些差异与联系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其三,知道区域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要能够用动态的视野研究与分析区域现象;其四,要对区域、国家保持一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要具有一定的全球视野。

(二)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地理的学习

初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强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生通过区域认知的视角了解和掌握从乡土到全球、从过去到现在的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象,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把地理问题和现象放置于特定的区域内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思维模式,学生则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自己的思维模式出发,自行选择和确定将具体的地理问题放置于何种类型、何种尺度的区域内进行研究与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空间尺度大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此也让学生通过区域的多样化视角看到不同的世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地理“世界”。

2.有利于推动对地理的应用

初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通过区域认知的视角认知区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響与相互作用规律,揭示区域之间的差异,将认知的规律与掌握的差异性原理应用于区域开发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有利于人们在区域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如,学生通过港澳的区域分析,了解到港澳寸土寸金土地资源极其稀缺的现状下,仍在开发的土地中保留大片绿地的事实,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港澳的这一现象无疑不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地理。区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进行思维探究和实践活动,领悟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从而达成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但鉴于现实的学科地位等原因,教学时间并不是很充裕。若每一区域,教师都按部就班机械讲解,学生易厌倦,教学进度也难以推进。因此,考虑到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方向与模式是固定不变的,课堂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给学生构建思维支架认识区域特征,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优化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构建开放式的思维导图,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继续跟踪完善,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善于比较区域差异,认识区域联系

区域间及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时,地理要素间差异的组合导致区域差异性的存在。区域差异的分析最好方法是区域比较法。通过比较区域之间的相同点,深层次地认识区域的共同特征;而通过比较区域之间的不同点,加深认识区域的特殊性,对原有的区域认知结构进行整合构建,促进了认知结构的清晰化。有利于学生巩固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强化区域的地理特征。而区域差异是区域联系的基础,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通过比较区域间的差距来认识区域间的不平衡性,从而真正认识到差异性,如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系列的资源跨流域调配工程的建设目的。因此,引导学生善于比较区域差异,认识区域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与整体性。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突出特点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地理教师而言,这又是个巨大挑战,要打造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更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将自主探究能力、创新发展思维以及合作共享团队意识得到塑造与发展。当然,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参与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文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7):31-33.

[2]张艳.如何实施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以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一节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4).

编辑 赵 红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