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边乡肉羊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7-08-12文春礼

湖北畜牧兽医 2017年7期
关键词:发展思考

文春礼

摘要;分析了江边乡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推行“三推两改四配套”规范管理技术,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强化羊种提纯复壮和选育,有计划杂交改良,运用科学养殖技术等措施,为江边乡肉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边乡;肉羊产业;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7-0038-02

江边乡肉羊养殖历史悠久,特别近几年来在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运用和市场经济带动下迅猛发展,提质增效明显,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但传统散养殖方式依然在继续和传承,总体养殖管理技术水平低,不注重本地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羊舍建造、优质牧草种植、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开发利用、养殖技术更新、动物疫病综合预防,使肉羊养殖效益不高,开发潜力有待于加强。通过推广运用“三推两改四配套”技术措施,良种良法配套,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促进广大养殖群众增收致富,更好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1 发展现状

肉羊养殖是江边乡农民传统的产业,占全乡畜牧产值的60%,全乡辖8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14 533人,耕地面积1 065.6 hm2,2016年末山羊存栏45 103只,其中存栏50~100只有170户,100~200只以上的有86户,200只以上的有24户。有两户种羊扩繁场,有规模标准化江南黑山羊养殖场1个。农户养殖方式以舍饲、半舍饲和放牧相结合,云岭黑山羊居多,有部分引入杂交羊种,但总体饲养管理粗放,养殖设施落后,品种混乱退化,良种利用率低,草料开发利用欠缺,肉羊养殖技术含量低,致使养殖效益不明显。为了提高肉羊产业发展水平,必须在稳步扩大肉羊养殖的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和社会化服务体建设,提高肉羊生产整体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 有利条件

2.1 资源条件优越

江边乡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光照资源充足,土地复种指数高,农作物秸杆丰富,果蔬下角料来源广泛,热带牧草栽培利用技术、推广运用技术普及,为肉羊发展草料来源提供了保障,养殖发展潜力有空间。通过多年养殖技術推广示范带动,群众养殖观念转变快,积极性高,积累了养殖管理技术经验。

2.2 市场前景好,养殖效益明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食品消费需求转变,羊肉成了人们选择安全消费食品之一,尤其是云岭黑山羊风味独特,倍受青睐,远销省外,供不应求。合理开发利用草料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种养殖结合生态农业,是当前养殖发展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通过全面落实“种、料、管、防、销”等技术措施,可促进肉羊养殖健康发展,能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3 农民养殖积极性高,政府支持

县委、县政府重视草食畜牧产业发展,在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项目实施、精准扶贫养殖业发展,动物防疫、草山改良,人工牧草推广运用、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扶持措施,力求提高肉羊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2.4 县、乡技术支撑有保证

县乡畜牧科技推广机构健全,科技人员专业结构合理,通过多年畜牧产业项目组织实施,养殖基础设施得以改善,生产水平提高,养殖实践经验丰富,检疫检测设备齐全,具有一支为肉羊养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优秀团队。

3 存在问题

3.1 肉羊养殖基础薄弱

全乡养殖基础条件差,粗放管理方式仍然在传承,羊舍设施简陋,冬不暖夏不凉,常年环境潮湿污蚀,通风换气采光性能差,季节性草料缺乏突出,放牧后补饲精料不够,草料开发利用滞后,羊只保健措施落后,许多羊长期处于不利生长环境,生产性能难以发挥,养殖效益不高。

3.2 养殖规模小,整体效益差

全乡依然以散养殖方式为主,适度规模养殖发展缓慢,与养殖技术有关的信息、技术、科技试验和散养殖方式不对结,养殖科技含量低,肉羊养殖龙头企业少、小、弱,产业延伸链短、综合开发滞后,整体养殖技术落后,投资回报率低,养殖效益差。

3.3 羊只良种化进程滞后,养殖水平低

全乡山羊养殖4万多只,以本地黑山羊为主,兼有引入部分外来品种,但良种覆盖率低,羊只乱交乱配,品种退化严重,本地品种提纯复壮和选育技术措施运用不够,没筛选出优良杂交组合模式,不同品种间随意杂交,加之良种良法不配套,杂交优越不明显,饲养管理技术以放牧为主,羊舍简陋、养殖设施简单,优质牧草种植和放牧后精料补给欠缺,羊只营养供给不均衡,使生产性能没有充分发挥,疫病防控措施落后,养殖风险大。其次生产标准不统一,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先进养殖技术推广运用难,畜产品产量低,削弱了市场的竞争力。

3.4 养殖者素质相对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

黑山羊养殖主要分布在山区村委会,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仅留下守家的老人和儿童,新技术推广使用率不高,养殖典型示范效果不明显。

3.5 投入不足,配套技术难以落实

目前江边乡肉羊养殖组织形式主要依靠农民自发散养殖,规模小、分散、投入不足。养殖基础条件差,大部分养殖户仍然沿袭着传统落后的“日出而牧、日落而归”,低投入、管理粗放,养殖“三推、两改、四配套”综合核心技术措施难运用,导致养殖效益低。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由乡畜牧兽医站对全乡肉羊养殖品种、数量、分布、养殖环境、管理水平、养殖经济效益等组织一次调查和分析,并撰写出肉羊产业发展规划,具体生产技术措施,并建议政府适时组织实施。

4.2 打牢畜牧养殖基础,改善养殖条件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牛羊发展方式项目和草食畜牧业扶持项目实施,经费投入逐年增多。总体上要整合资金,扶持有能力有条件从业肉羊养殖者,选好养殖场地、合理规划场区,完善场内各种养殖设施,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为适度规模养殖树立示范典型,使肉羊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4.3 强化本地黑山羊品种选育,有计划开展杂交改良

要推行合理化改良路线,首先以本地黑山羊的选育和提纯复壮为主,适时异地更换种公羊,开展选种选配,避免近亲交配,同时推行科学养殖技术,为羊只提供好的养殖环境,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在今后的养羊生产中,需注意做好该品种的保种和提纯复壮,定期异地交换种公羊,利用优良肉羊品种的公羊与云岭黑山羊的优良母羊杂交,使云岭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和优良性状得到充分发挥。

4.4 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推廣“三推、两改、四配套”关键管理技术措施

4.4.1 推广山羊短期育肥 对待出售的羊充分利用夏秋牧草丰盛时期,延长放牧时间,并在出栏前40~50 d单独进行短期优饲,每羊每天加喂精料100~200 g和适量青干草,在羊膘肥体壮时出栏,以提高个体产肉量和羊肉品质。

4.4.2 推广适时出栏 大力推广当年羔羊当年出栏,改变出售长寿羊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出栏率。加快畜群周转、调整羊群结构,增加母畜比例,减轻冬春草山负担。

4.4.3 山羊生产和改良配套 开展良种选育,为养羊户提供种羊,进行换种改良,克服近亲繁殖。推广人工辅助交配技术,加快肉羊杂交改良,提高经济效益。

4.4.4 山羊生产和改良与饲料配套 饲料是发展山羊和改良的物质基础。解决饲料不足,一是合理利用天然牧草和灌木林枝叶,提倡分区轮牧。二是搞好农副产品的贮存、加工、利用。三是大力推广粮草轮作、套种、间种饲料作物,推广夏秋季节晒制、贮存青干草,制作青贮料。四是积极种植人工割草地,保证冬春季节每只羊贮备青干草100 kg,或青贮料400 kg。彻底改变山羊“秋肥、冬瘦、春死”的状况。

4.4.5 良种选育和商品生产与羔羊培育配套 羔羊培育不好将会影响终生,是山羊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大力推广羔羊妊娠期和生后的培育。提倡吃足初乳,吃好常乳,羔羊生后15日龄开始补给优质青干草或青饲草。生后20 d补给拌湿的易消化精饲料。90日龄后补给充足的优质青干草和适量精料,精料中可消化蛋白质不低于18%,可提前断奶。

4.4.6 饲养山羊和疫病防治配套 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狠抓药浴、驱虫和注射防疫。每年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不少于两次。山羊疫病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

4.5 结合高原特色畜牧业的发展,延伸肉羊养殖产业链

以发展壮大适度规模肉羊养殖和转变养殖模式为突破口,采用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提升肉羊养殖整体水平,树立商品观念和云岭黑山羊品牌意识,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和行情,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品质和现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养殖产销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保证销路畅通。

猜你喜欢

发展思考
榕江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与思考
关于我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经济学发展思考
关于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社团作用的思考
兴业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
促进福建省水产健康养殖业发展的思考
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发展思考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