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独”与“藏独”分裂势力勾连新动向及应对

2017-08-12朱晶进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台独

朱晶进

摘 要:2016年,民进党、蔡英文相继赢得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全面掌控台湾地区政局。台湾当局利用岛内部分选民对“流亡”藏传佛教领袖人物的信仰,在炒作“西藏人权”问题的基础上,对台湾地区的“涉藏政策”实施暗度陈仓式的调整。此种趋势将影响台湾岛内反“藏独”的政治基础,影响我国反分裂的大局。在东南部海上边疆和西南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上,“台独”和“藏独”存在短时期内加剧勾连的可能,值得有关部门高度警惕。要对“流亡”藏传佛教领袖人物窜访台湾有充分预案,使台湾当局因支持“藏独”而付出代价,在台湾反“藏独”战术上做到随机应变。

关键词:反分裂;“台独”;“藏独”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17)04-0097-04

2016年,民进党、蔡英文相继赢得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全面掌控台湾地区政局。台湾当局利用岛内部分选民对十四世达赖喇嘛、十七世噶玛巴·伍金赤列多吉的信仰,在炒作“西藏人权”问题的基础上,对台湾地区的“涉藏政策”实施暗度陈仓式的调整。此种趋势将影响台湾岛内反“藏独”的政治基础,影响我国反分裂的大局。分裂主义是现存国家的一部分人口在所属国家的反对下,力图将其居住的领土从现属国家脱离,建立一个新的独立国家或并入其他国家的系统思想和行为;分裂组织中的精英势力是分裂主义产生的主要驱动[1]。在“台独”和“藏独”分裂势力加强勾连的背景下,做好动向研究和对策研究,需要从这两股势力中的精英人物入手,分析其主要政治言论、来往互动、机构演变等情况,并按照职能部门的实际提出应对思路。

一、“台独”与“藏独”分裂势力勾连新动向

(一)台湾“涉藏政策”可能发生转变

一是蔡英文本人系“藏独”的“同情者”。蔡英文曾于2013年台湾地区“3·10”游行时对“西藏问题”表态:“希望‘西藏人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意志。”尽管蔡英文在2016年胜选后未就“西藏问题”公开表态,但上述声明已经充分表明其在涉藏问题上的政治立场。二是民进党在“立委”胜选后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更改台湾“涉藏政策”方向的诉求。如,苏治芬称,“新政府就任后,应发展与达赖尊者的友好关系”;谷辣斯称,“台湾原住民族挺图博民族,我们同样是被汉文化剥夺一切的弟兄姊妹”;陈其迈称,蔡英文政府“至少应该要在西藏人权议题、在台‘藏人照顾等层面上,提出与马政府时代不同的政策”。三是台湾地区新政党“时代力量”持支持“藏独”的强硬立场。“时代力量”属于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第三势力。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长期依附两大主要政党中的一方;但受自身实力及政党格局限制,有的情况下又需要在两大党之间的夹缝中求生,这造成第三势力的摇摆性、投机性与跳跃性等特征[2]。“时代力量”的“立委”林昶佐称,“未来台湾人民关切西藏及全世界所有被迫害族群的力量,将不再只停留在民间,也能反映在新国会、新政府”。四是大批政客参加台北的“3·10”“藏独”活动。2016年3月6日,在台北“3·10”游行中,民进党、“时代力量”的8名“立委”出席活动,显示对“藏独”的支持。五是台湾当局支持“西藏流亡政府”在台举办大型“藏独”会议。2016年4月下旬,由“西藏流亡政府”组织的大型“藏独”会议“汉藏大会”在台北召开。达赖集团驻台头目达瓦才仁称,该会议之所以能在台举办且规模大于往届,是由于“台湾民主基金会”(经费来源于台湾当局有关部门)的支持。

(二)达赖可能第四次窜访台湾

在现代转型中,台湾佛教存在受到政治干扰的问题。台湾佛教团体一直是各政治利益团体积极争取的对象,台湾许多政治人物与台湾佛教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台湾佛教界与政界的这种密切关系,使佛教界领袖在蓝绿高度对抗的台湾社会中根本无法置身事外[3]。达赖窜访台湾有可能造成反“台独”和反“藏独”两个斗争领域内的危机管理事件。一是马英九曾于2008年拒绝达赖窜访台湾,但在2009年8月底,为挽回救灾不力造成的民意下滑态势,顺应民进党倡议,同意达赖“以宗教领袖身份来台为往生灾民举行超度法会”。达赖到台后,在高雄举办大规模法会,并借机与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见面。台湾朝野两党均从此访中获得了大量政治利益,且幾无代价。二是台湾“立法院”跨党派联署邀请达赖访台。国民党内“同情”“藏独”的“立委”陈学圣于2016年3月公布,其已提案要求同意达赖到台进行“宗教弘法”,且已获跨党派“立委”联署。可见,台湾岛内各政治派别仍将“达赖牌”作为提升民望的重要手段。三是蔡英文上台后,其新行政班子直接表明对达赖访台的“开放”态度。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对达赖访台的阻力较马英九时期已明显减弱,与马英九设置政治条件的做法相比呈现转变。如,台湾有关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叶俊荣称,“会对政治难民(指达赖等)抱持开放的态度来处理……相关机制都已具备”;“蒙藏委员会”负责人林美珠称,如果达赖是以宗教领袖身份来台,她和“蒙藏委员会”都是持开放态度的。

(三)“藏独”与“台独”组织间的勾连可能加深

一是“九·十·三运动”头目李科先窜访台湾,寻求政治机会。2016年6月6日,秉持“西藏独立”口号、反对达赖“中间道路”的“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噶伦候选人、“九·十·三运动”头目李科先暗中抵达台湾,并与持激进“台独”立场的“台湾民族同盟”(又称“台湾民族党”)成员曾淼泓私下见面。李科先在会面中称,“藏人”渴望台湾新上来的“本土政权”能展现“与国民党政府不同”的互动关系[4]。二是“国际西藏网”开始在台湾民众中培养所谓“西藏与台湾命运共同体”意识。欧洲“藏独”组织“国际西藏网”东亚地区协调人李芃萱于2015年“上任”后,秉持所谓“西藏与台湾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与在台“藏独”分子串联宣传。2016年3月11日,李芃萱与“在台藏人福利协会”兼“西藏台湾人权连线”头目札西慈仁以“搭起藏人回家的路:谈西藏与台湾的人权串联”为题在台中举办座谈会;4月15日,以“他的流亡,我的明天?图博自由运动与我的关系”为题举办座谈会;5月18日,受“流亡政府新闻与外交部”邀请,到印度达兰萨拉作题为“台湾与西藏:机会与挑战”的讲座。上述“西藏台湾人权连线”头目札西慈仁、“藏青会”台湾分会副主席旦金群佩,还于2016年3月6日邀请激进“台独”漫画家THK在台北举行座谈会。可见,“藏独”分子寻求“台独”支持的愿望和动机较为强烈。三是在台“藏独”作家安乐业受到“台独”出版社的支持。安乐业于2013年、2016年先后在支持“台独”的“亚太政治哲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两部“藏独”主题图书。这是在台“藏独”分子利用“台独”资金进行政治理念宣传的典型案例。

(四)臺湾“蒙藏委员会”可能遭到裁并

一是“蒙藏委员会”早已列入拟裁并机构范围,但一度被冻结。早在2010年2月,马英九当局就已通过修改部分法规条例确立台湾行政机关新架构,其中拟将“蒙藏委员会”并入“陆委会”,分设“蒙事处”与“藏事处”。但马英九时期,台湾“立法院”以“陆委会”相关法案无法容纳“蒙藏委员会”为由,一度冻结“蒙藏委员会”机构改革,导致此事在马英九任内未能完成。二是“蒙藏委员会”的存在价值受到严重质疑。如,台湾《苹果日报》于2016年6月发表文章,历数“蒙藏委员会”不得不裁的理由[5]。此外,“蒙藏委员会”与“原住民委员会”的经费矛盾在台湾“立法院”历年审议预算时长期存在。民进党中的原住民“立委”谷辣斯对“蒙藏委员会”的存在必要性发起责难[6]。三是“蒙藏委员会”现任官员并未争取保留该委员会。2016年6月20日,“蒙藏委员会”负责人林美珠在回应台湾“立法院”中民进党、“时代力量”“立委”的质询时称,“对于‘蒙藏会目前的职能、组织及人力不足以构成单一部会,朝野已有共识”;“但因考量在台蒙藏人士未来仍可能需要协助、业务仍有需求,建议采取整并方式纳入其他部会”。

二、应对思路

民进党赢得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已经完全具备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法案、大幅调整“涉藏政策”的客观条件。台湾岛内“藏独”分子和团体蠢蠢欲动,筹划达赖窜访台湾,客观上将对我国反分裂斗争的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涉藏政治议题尽管在台湾仍较边缘,但事关我西南陆疆和东南海疆两个方向的安全和反分裂工作,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一)对达赖窜访台湾有充分的应对预案

传统的台海危机管理机制着重强调对危机反应的管理,也就是危机发生后的管理。在两岸关系处理中,我们应该建立起积极主动、系统全面的危机管理新结构,包括制定完善的反危机战略规划、详尽的反危机应急预案以及开展有效的预防性活动,更要培养长期的危机缓和意识[7]。 2008年3月,马英九拒绝达赖窜访台湾后,舆论界一度解读为他将以两岸关系为准绳,对达赖集团持敬而远之立场。但2009年8月台风灾害这一突发事件造成了台湾民意的急剧转变,终致马英九向民进党和选民作出妥协。达赖到台后,借宗教活动会见民进党高层并发表政治言论,影响恶劣。因此,要对达赖窜访台湾等突发事件中的台湾民意转向有充分应对预案。

(二)使台湾当局因支持“藏独”而付出代价

从操作思路来看,台湾当局倾向于将涉藏议题转化为“内政”议题,企图切断涉藏议题与两岸关系之间的链条。民进党通过暗度陈仓、不进行官方炒作造势的方法,迅速修订“涉藏政策”,以求实现拉拢佛教徒选民和支持“人权”的政治团体的目的。对于台湾当局任何支持“藏独”的言行,我们都应加大反击力度,要将民进党、“时代力量”支持“藏独”的言行作为分裂国家性质言行予以坚决驳斥,做到回应及时、口径统一。大陆可考虑采用多种手段,使台湾当局明确底线所在,不敢再推动支持“藏独” 的政策出台。

(三)在台湾的反“藏独”工作做到随机应变

以往,大陆在台湾的反“藏独”工作多以民间团体从宗教角度对达赖本人进行批驳为主。近年来,达赖及十七世噶玛巴在台湾的宗教影响有增无减。要正视台湾地区藏传佛教信仰者较多、达赖和噶玛巴的个人魅力短期内仍然较高的现实,设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路线图,阻止台湾地区形成有系统、有组织的支持“藏独”的专门政治力量,避免“藏独”和“台独”形成实质性的合力,以免影响我国反分裂工作大局。比如,可借助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一些中间媒介、书报杂志尤其是台湾岛内的媒体力量来进行反分裂宣传,做好台湾普通民众的工作[8];可通过大陆学者与台湾学者就“西藏流亡政府”、达赖喇嘛议题与台湾民众展开电视辩论、讨论等,向台湾民众表明达赖等“藏独”势力干扰台湾岛内“正常”政治生态的可能,以在客观上阻滞“藏独”“台独”合流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杨恕,李捷. 分裂与反分裂:分裂主义研究论集[G].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1-22.

[2] 王鸿志.台湾第三势力及其生存空间探析[J]. 台湾研究,2012(3):37-41.

[3] 黄延敏,杨磊. 台湾佛教现代转型初探[J]. 台湾研究,2013(6):56-59.

[4] 曾淼泓. 与“藏独”第三号人物李科先讨论台湾“独立”之战略结盟[EB/OL].(2016-06-06)[2016-06-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6SHUKdIoH0.

[5] 苹果日报评论员. “蒙藏委员会”是条盲肠[N/OL].(2016-06-22)[2016-07-02]. http://www.appledaily.com.tw/ 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622/37279200/.

[6] 民报记者. “新政府”应展现自信,主动邀请达赖来台[N/OL].(2016-03-05)[2016-05-23]. http://www. peoplenews.tw/news/b4bdd8a1-8949-4e44-b612-cbfc106f2fe1.

[7] 陈先才. 台海危机管理模式研究[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204-209.

[8] 王英津. 大陆涉台“一国两制”宣传及研究中的问题与建议[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53-55.

责任编辑:林华山

猜你喜欢

台独
韩国瑜:“台独”比梅毒还可怕
港人反“台独”比例创19年新低?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