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嫁娘200200次刺骨捐髓救子,没有血缘的父亲和妹妹大爱恸天

2017-08-11作者建国

幸福 2017年19期
关键词:嘉华骨髓儿子

作者/建国

改嫁娘200200次刺骨捐髓救子,没有血缘的父亲和妹妹大爱恸天

作者/建国

20年前,家住广西柳州的谢雪霜与丈夫离婚,10岁的儿子郭志彪被判给丈夫。2016年6月4日,29岁的郭志彪被确诊为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急性白血病。从此,谢雪霜踏上为儿子寻找“救命血型”的艰难之路。为了让儿子顺利进行移植手术,她与现任丈夫宗锡文开始四处筹钱,不惜卖房卖车。虽然移植手术的适合年龄是18至45岁,但为了救儿子,今年已经49岁的谢雪霜仍义无反顾地走上手术台。

高龄妈妈为儿子接受了200次腰部采髓针穿刺,为了没有血缘的儿子,爸爸卖房卖车,为了没有血缘的哥哥,妹妹放弃留学,情缘胜似血缘,这场拯救行动究竟经历多少挫折?郭志彪能否重获新生?为此,笔者进行了跟踪采访,向大家披露这场爱心接力背后的内幕与温情……

谢雪霜手术中

熊猫血小伙突患恶疾再婚妈妈续写温情

郭志彪29岁,工地安全员,家里妻子贤惠体贴,5个月的儿子活泼可爱,如果没有那场突然的变故,郭志彪会跟同龄人一样,每天快快乐乐上班、开开心心回家。可是,这一切都在2016年6月4日那天发生了突变。

学习土木工程的郭志彪,毕业后顺利应聘到了本市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做了安全员,小伙子做事认真负责,在他负责的工作片区,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安全事故,只要郭志彪熟悉的安全帽一出现,工友们立刻感觉自己的安全有了保障。因为工作业绩突出,郭志彪连年被公司评为优秀生产者。

最近郭志彪有些忙,工地上的一批安居房要赶工期,自己报的安全员资质考试也迫在眉睫,但是郭志彪忙而不乱,工地上照样一丝不苟。回家后,贤惠的妻子嘉华早早做好饭菜,给丈夫递上碗筷,自己一边吃一边喂饱儿子,饭毕,嘉华手脚麻利地收拾好饭桌,抱着儿子下楼玩耍,给丈夫留下一个静谧的学习空间。

6月4日这天,郭志彪跟往常一样准时下班回家,但是却很反常地没有进门就亲一亲、抱一抱他最宝贝的儿子,而是很疲倦地脱下工装,一头扎进了卧室。

“或许是最近太累了,先让他躺会儿吧。”厨房里忙活饭菜的嘉华体贴地想。

“饭好了,起来吃吧?”

躺在床上的郭志彪含混地答应一声,嘉华知道丈夫最近既要赶工期又要忙考试,一直没有休息好,近几天一直说自己头昏乏力,却不敢停下来休息。她腾出一只抱孩子的手,体贴地试了试丈夫的额头。

“天呐,这么烫,你发烧了!”嘉华失声喊起来。

“一点小感冒,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你跟孩子去吃饭,我躺一会儿就好了。”郭志彪安慰惊慌失措的妻子。

“不行,赶紧起来去诊所看看。”

看到丈夫没有回应,嘉华吓坏了,怀里的孩子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

这可怎么办?嘉华急得快要哭了。

嘉华是个农村姑娘,来城里打工时,在一处建筑工地认识了年轻肯干的郭志彪,两个情投意合的年亲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嘉华父母年纪大干不了农活,就在郊区租了一间房子,走街串巷收购废品,这会儿也不知道他们正在哪个小区忙活着。再说,就是告诉他们,老人家一时半会儿也赶不过来,平添他们的焦急。

嘉华犹豫片刻,给郭志彪的妈妈谢雪霜拨打电话。谢雪霜是丈夫的生母,却不是自己的婆婆。因为20年前,郭志彪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郭志彪判给了父亲,谢雪霜又重组了一个家庭,因为妈妈生意很忙,懂事的郭志彪很少打扰妈妈。

听到儿子生病了,正在跟陪客户的谢雪霜立刻放下生意赶往儿子家。最近生意连续失利,公司面临破产,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处理,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儿子重要,二十多年没有尽一个母亲的责任,谢雪霜感觉很愧疚。

赶到儿子家,谢雪霜安抚好嘉华母子,搀着郭志彪出门赶往附近的诊所,可是一连找了几家诊所都已经关门,谢雪霜立刻打车带儿子来到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拿着儿子的验血报告单,谢雪霜感觉有些天旋地转,“患者怀疑是白血病,需要留院观察。”医生的话犹如一个霹雳,把谢雪霜打懵了,那一夜,望着昏睡的儿子,谢雪霜以泪洗面。第二天,血液科主任告诉谢雪霜,郭志彪被确认为急性白血病,属于高危高白(细胞)一类,“来得快走得也快”,非常凶险,必须立刻住院治疗,谢雪霜感觉天都塌了。

得知自己不仅患了急性白血病,而且还是俗称“熊猫血”的RH阴性O型血,郭志彪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崩塌了,他几次决定放弃治疗,谢雪霜把儿子抱在怀里,一边哭一边安抚:“孩子,别犯傻!想想你媳妇,想想你才5个月的儿子,你舍得离开?放心,再多困难也别怕,妈妈帮你顶着!”

谢雪霜铁了心,只要有一线生机,她都不愿意放弃,为了儿子,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妈妈的坚强与鼓励,重新燃起了郭志彪对生的期望。

只要你不放弃我们竭尽全力

白血病治疗犹如一个无底洞,22万元治疗费扔进去听不到任何响声,这已经是谢雪霜所有的积蓄了,她必须四处筹措,为儿子维系生命。

在处理公司破产、四处筹借医药费的一年多时间里,丈夫宗锡文成了谢雪霜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这个不善言辞却体贴入微的汉子,在关键时刻默默帮助着妻子,虽然郭志彪跟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他在心里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家庭的一个成员。

处理完公司的业务,家里的积蓄已经捉襟见肘,宗锡文拍拍妻子的肩膀:“不怕,有我呢。”可是,宗锡文又有什么办法呢?生意失败了,家里已经没有了经济来源,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自己的人脉,厚着脸皮四处求借。

凭着自己多年的信誉,宗锡文一次次为妻子借到了救命钱,可是,朋友再多也有借到头的时候,宗锡文一次次的登门求借,让很多朋友犯难了。生意场上讲究资金流转,谁的手里也不会准备着大笔现金,大家都被货压得手头发紧,实在拿不出多余的流动资金借给他了。一位性格耿直的朋友甚至直言不讳:“哥哥,不是兄弟说你,天底下就没有像你这样傻的人,那孩子跟你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意思意思就行了,你还真把他当成亲儿子了?”

“对,雪霜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老朋友对他伸出大拇指,再次慷慨解囊。宗锡文的善举很快传播开来,很多人纷纷来医院看望他们,一个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引领下,抱着自己的储钱罐来到郭志彪的床前:“大哥哥,你可要坚强哦,明年我还来给你送压岁钱。”。

精神上的支持难以遏制病魔的发展,眼看着郭志彪一天比一天打蔫,谢雪霜的心在滴血。为了给儿子寻求一条“救命之道”,夫妻俩连夜赶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看过郭志彪的病例,血液科专家告诉谢雪霜,目前能够挽救郭志彪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但是这个手术花费巨大,至少要准备80万,还要等待合适的骨髓配型。

做,再多也要做!谢雪霜铁了心给儿子做骨髓移植。夫妻俩一商量,宗锡文回家卖房卖车,谢雪霜到中华骨髓库搜索配型。几经检索,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终于为谢雪霜搜索到了一位志愿者,遗憾的是,这位志愿者经过体检,高分辨配型失败。工作人员安慰悲痛欲绝的谢雪霜,事情还有希望,可以考虑给患者移植近亲的骨髓与造血干细胞,最好是郭志彪的兄弟姐妹,其次他的亲生父母。

眼前最后的一线希望,谢雪霜决心牢牢抓住不放。谢雪霜与前夫只有郭志彪一个独子,能够提供造血干细胞的只有自己和前夫了。她立刻赶回柳州人民医院进行配型实验,血液科主任黄锦雄告诉谢雪霜,他们夫妻都不是骨髓移植的最佳人选。郭志彪的亲生父亲已经超过了捐赠的最大年龄限制,而谢雪霜今年49岁,距50岁的年龄限制也只差一岁了,“只要能救儿子,就是把我这把老骨头全捐出去我都愿意!”配型结果显示,谢雪霜是RH阳性血,与儿子血型不符,但有一半基因位点相合,“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也要试一试!”谢雪霜决心走上手术台,为儿子再痛一次。

还有一个难题亟待解决,如果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手术需要80万元,而他们为儿子前期治疗已经花掉了20多万元,宗锡文卖房卖车的钱离80万元也还差很多。

“这可怎么办?”从不掉泪的谢雪霜附在丈夫肩头泣不成声,难道儿子真的没救了吗?就在这时,他们听到有人在开房门,这个时候有谁会有他们家的钥匙呢?

原来,开门的正是谢雪霜和宗锡文的女儿宗媛媛。看见女儿没有打招呼就突然回来,谢雪霜和宗锡文感到非常吃惊。

“媛媛,你不是在西安上学吗?什么时候回来的?可不要误了功课呀!”

“妈妈,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我不回来怎么行呢?爸爸要卖家里的房子,询问我的意见,我就立刻赶回来了。妈妈,志彪哥哥虽然不是我的亲哥,但是跟亲哥没有什么两样,我们一家人一起想办法。”握着女儿的手,谢雪霜再次泣不成声。

“妈妈,我决定了,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把这笔学费留给哥哥,另外,我在网上给哥哥申请了一个众筹账号,也可以筹到一部分资金。”

“这怎么行?出国留学可是你的梦想呀!”

“出国以后还有机会,救哥哥却只有这一次机会了!”

女儿的话感人至深,一家人为一个人甘愿付出一切。

此时此刻,几十里外的一个出租屋里,同样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嘉华的父母得知女婿患白血病的消息,叫女儿扶着自己,颤颤巍巍地踩着凳子,从挂在阳台上的一只旧茶壶里取出一把钞票,这可是他们老两口打工、卖废品一点一点攒起来的血汗钱呀!老人用颤抖的手,慢慢地清点着一张张皱巴巴的钞票,5块,10块,20块……

谢雪霜为儿子加油

谢雪霜和宗锡文在病房休息

郭志彪在病房

爱心终于创造奇迹白血病儿子重获新生

谢雪霜的母爱感动了柳州市人民医院的领导,为了帮助谢雪霜一家摆脱困境,他们决定为郭志彪做医院首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是北京的一半。

郭志彪的病例对于柳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郭志彪是RH阴性O型血,即俗称的“熊猫血”,谢雪霜是RH阳性血,可以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干细胞移植成功,就相当于给他植入了一个全新的造血系统,他的血型将成为和母亲一样的RH阳性。为了确保手术成功,医院不仅成立了30多人的专家队伍,还专门从广西医科大学请来专家共同讨论病例,反复研究手术方案,大家一起期待手术窗口期的到来。

2017年3月8日,三八妇女节,也是谢雪霜的节日,医院要为她做骨髓穿刺,采集儿子救命的造血干细胞,儿子就要得救了。

手术的前一天晚上,谢雪霜从医院回家洗澡,还特意找出一身红色的衣服准备明天穿在身上,期盼手术顺利、母子平安。宗锡文在厨房为儿子熬明天喝的绿豆粥,谢雪霜坐在桌前,久久难以平静,她拿出纸笔,为儿子写下一封信。

儿子:

妈妈要救你!

明天是三八妇女节,妈妈的节日,也是你重获新生的日子。

今天,妈妈从医院回了趟家,洗头洗澡,换了一身红衣服,期盼明天手术顺利。

儿子,昨天我去看你,你蔫蔫巴巴没有精神,妈妈的心就像针扎一样痛。我巴不得立刻给你做手术,把妈妈的骨髓换给你,让你重新精神起来,响亮地喊我一声“妈!”

儿子,不要担心妈妈,虽然取骨髓钢针刺进骨头里会很痛,可是这种痛就像当年我生你的时候是一样的,是一种快乐的痛苦。为了你,妈妈可以忍受任何痛与苦,比起挽救你的生命,这些都不值得一提。为了儿子再痛一次,妈妈很高兴。

儿子,妈妈只有一个请求,明天我们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我们一起举起拳头为自己喊:“加油,挺住!”

爸爸为你熬好了绿豆粥,记得喝。

爱你的妈妈

2017年3月7日夜

仔细叠好信纸,谢雪霜把它捂在胸口。丈夫宗锡文从背后轻轻拥住她,谢雪霜感受到了一颗可以依赖的男人的心脏那有力的跳动。

根据郭志彪的身高和体重,需要从谢雪霜身上抽取800毫升骨髓进行移植。而为了采够这800毫升骨髓,需要一共200次将采髓针穿刺到谢雪霜的骨髓里。

谢雪霜已经进入了麻醉状态,隔壁的病房里,郭志彪在等着妈妈救命骨髓,宗锡文在手术室的走廊里走来走去,不住地凝望手术室的门口。手术室里忙碌而又安静,医生的喘息声和他们抓取器械的轻微撞击声显得格外刺耳。

医生用的采髓针比一般注射用针粗得多、长得多,要用很大的气力才能将它插入谢雪霜的骨髓中,甚至连医用手套都顶破了,每扎一次骨髓都要用很大力气,四位医生轮流做都有些气喘吁吁。为防止新抽出的骨髓凝固,必须立刻转移到大注射器里,每注入一次谢雪霜的骨髓,负责注射的护士都忍不住擦一下眼角的泪水。麻醉状态中的谢雪霜在潜意识里用心地计算中,一次,两次,三次……等她数到第200次的时候,她心里默念:“儿子,你有救了!”

妻子终于从手术室出来了,宗锡文疾步迎上去,轻轻握着妻子的手,陪着护士一起,小心翼翼地把谢雪霜送回病房。刚刚做完全麻手术,谢雪霜还没有完全清醒,她吃力地睁开眼,用眼神询问丈夫:“手术做得怎么样?”

宗锡文用眼神回答妻子:“放心,手术做得很成功。”

一行喜悦的泪水顺着谢雪霜的眼角缓缓流下。

宗锡文不离妻子半步,他用棉签沾湿温水,轻轻为妻子湿润干裂的嘴唇。

谢雪霜手术结束40分钟后,从她骨髓里采集到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开始慢慢流入到正在层流洁净病房等待的郭志彪体内。快要挺不住了的郭志彪获得了来自母亲的能量,精神立马就好了很多。清醒后的谢雪霜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执意让宗锡文搀扶着自己挪下病床,来到儿子的层流洁净病房外,母子目光对视的那一刻,爱的力量传遍了全身。

郭志彪还要在层流洁净病房观察一段时间,他的精神已经恢复得很好,谢雪霜每天都给儿子打气,隔着玻璃窗口,母子用“V”字胜利手势互相激励。

3月28日下午,经过20多天的观察治疗,一家人簇拥着谢雪霜,推着郭志彪从层流洁净病房转到普通病房,亲人的爱,让这棵曾经枯萎的大树重新焕发生机,郭志彪迈出了他崭新人生的第一步。

大爱改变人生,再过一段时间,郭志彪就可以回到温馨的小家,重温简单而又快乐的日子了。

希望看到主人公更多图片或视频,请在微信中搜索关注“老家啊”公众号(ID:laojiaa),回复“熊猫血”;或者访问老家网(www.laojiaa.com)。

编辑:兰清 9887367@qq.com

猜你喜欢

嘉华骨髓儿子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第四代嘉华
打儿子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Research on 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n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赞美骨髓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