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尔采夫斯基主要语言学思想综述

2017-08-10刘艳瑛

现代语文 2017年7期

摘 要:众所周知,语言学史中的一些空白在很大程度上被日内瓦学派的语言学家们所填补,他们继承并发扬了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本文简要概述该学派第一代学者、师从巴利和薛施蔼的卡尔采夫斯基的主要语言学思想,并在对比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完善日内瓦语言学派学说理论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卡尔采夫斯基 语言符号 非对称二元论

一、引言

卡尔采夫斯基(1884~1955),日内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最早在俄语语言学界宣传索绪尔理论的人,师从巴利和薛施蔼。其语言学观点受巴利和薛施蔼的影响很大,他坚持语言描写的语义结构方法,从符号学角度研究俄语动词的构成和形态结构、语音句和句子、句子和判断的关系。其中,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能指与所指间关系的移动特性等问题,在卡尔采夫斯基的学说中得到了发展。

二、语言符号的非对称二元论

索绪尔把能指与所指位移关系的潜在可能性看作是语言符号任意性一般论点的推论,在符号中连接起来的两个元素完全处于不同寻常的孤立状态。巴利同样强调,符号内部的两面联系不是绝对的,能指形式的可變性和能指所指间的不一致性使语言符号两个层面完全绝对的结合变得模糊不清。能指和所指间关系的可变性原理在卡尔采夫斯基的语言符号非对称二元论中获得了理论性的发展。我们知道,词不同于其他符号的另一特点,是其作为能指的语音物质与作为所指的意义内容(包括其内涵与外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在我们中国的圣诞节平安夜,人们会互相赠送苹果,没有选择其他水果是因为汉语中“苹”和“平安”的“平”同音。正如卡尔采夫斯基所说:“表达层面经常用来表达新的内容,而内容层面总要求得到新的表达方式。”这样,就产生同一个语音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也可由不同的语音词表示的现象。

卡尔采夫斯基认为,移位在符号非对称二元论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偶然主观地把该实物和概念总和加以类推是移位发生的基础。比方说,桥固定在桥墩上,我们跟随自己的想象,努力将这两个不同实物加以比较”。卡尔采夫斯基把产生移位的符号称之为蕴含句段,在他看来,任何一种位移中,情景和语境起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它们才能准确指出说话人所确定的事物。此外,卡尔采夫斯基指出,带有位移价值的符号不是任意性程度高的符号,它只是获得了象征性质而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只是变得相对具有理据性。

需要强调的是,按照日内瓦学派的传统,鉴于具体言语交际行为和语言的功能,卡尔采夫斯基把符号任意性问题看作是符号的虚拟系统。一方面,他认为,在语言同一性的全部组成要素中,语言是一种交际手段;另一方面,对于这种同一性的每个要素来说,语言同样又是表达自身的手段。他强调,位移和同义性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出现在语句中的意义,都是观念(同义)和心理(同音同形)的交叉点。意义对于卡尔采夫斯基而言,是言语现象,符号同样可理解为所有独立于语境的语言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就出现了能指与所指的对称性,而符号的非对称性则发生在语言履行其功能的过程中(当出现了可以使用某个符号表达现实意义的更宽泛领域的可能性时)。他指出,符号和意义,二者没有完全相互覆盖,它们的界限在所有点上都不吻合:同一个符号可以有很多功能,同样的意义也可由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卡尔采夫斯基的这一定义和巴利在《符号形式与它的意义,能指与所指间的固有矛盾》一文中的表述不谋而合。

其次,包含在同音同形序列中的意义同样可以线性转移,只不过相对于同义来说,它是垂直性的。卡尔采夫斯基认为,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意义是观念协调一致的联系,它可以包含在源于具体语境的任一联想中,因此就成了表达者,同音同形序列按其本质更确切地讲是以联想为基础的心理序列,同样具有开放性,关于二者的关系,卡尔采夫斯基强调,同音同形和同义性是两个具有相关性的坐标,因为它们最具灵活性,最具有对现实产生影响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总结了卡尔采夫斯基的主要语言学思想,即非对称二元论:首先,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间的任意性是非对称二元论形成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语言符号的可变性为其形成提供了可能。本文仅尝试性地对非对称二元论进行探讨,旨在引起更多学者对语言符号学理论、日内瓦语言学派的重视,共同加入到此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Балли Ш.Общ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и вопросы французского языка.Перев.с франц. М.:УРСС,2003.

[2]Будагов Р.А.Из истории языкознания(Соссюр и соссюрианство). Изд-во МГУ,2002.

[3]Карцевский С.О. О формально-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ом направлении // Русская школа за рубежом. No12,1925.

[4]华劭.语言经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刘艳瑛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15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