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龙龙:顺其自然,让病毒不“自然”

2017-08-09

大学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药学院审稿人自然

司龙龙2016年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科研成果:Gener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as live but replication-incompetent virus vaccines (俗称“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苗”)。

人们把这项技术叫做“病毒变疫苗”,从名字即可感到其创新性和颠覆性。全球最大的科技新闻工作站SciPak于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2月1日下午向全球媒体发布了这项成果,诸多知名媒体相继做了专题报道。他所在的北大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因此成为了各大生物医学公司前来拜访的热门场所。

据悉,这是北大药学院长期以来作为责任单位发表的第一篇Science论文,学院实现了零的突破,司龙龙比自己发论文更高兴,“这是整个课题组长期努力换来的一项突破性硕果。对我来说,可能就是一篇science论文,对于学院来说意义可能就不一样了……”当然这对司龙龙自己意义也很大,博士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以第二作者或者第三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时有发生,可是以共同第一作者主力的身份发则比较罕见。

病毒变成疫苗的革命

這项“病毒变疫苗”技术以基因密码子拓展为依托,以流感病毒为切入点,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转化成疫苗。业内人士点评,这一“四两拨千斤”的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制备容易,而且减轻了对病毒生物学知识的依赖,颠覆了研发病毒疫苗的手段,成就了病毒疫苗的革命,开启了未来疫苗医药的新起点。

司龙龙简洁地说明了自己的这项技术:“病毒有害的,而且在人体内是可以复制的,我们就在病毒基因组里加入终止密码子,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能力就终止掉了,病毒于是可以作为疫苗来使用,病毒疫苗的生产过程中又建立了一个体系,在这里面它可以大量复制。”他进一步解释,在确保病毒不能复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情况下,制备疫苗的系统中,病毒就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大量地制备疫苗。

在CNS(Science,Nature,Cell)业内公认的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共同第一作者的文章难度很大。“做这个病毒自备疫苗的课题以及最后写论文的时候我都不是特别有把握,只是觉得有创新性,也挺有意义的。”司龙龙说,在2016年1月27日第一次投出稿子去的时候,他还“心底打鼓”。

不过,在2016年3月份收到《科学》杂志审稿人极高的评价反馈以后,司龙龙心底惴惴不安的“鼓声”渐渐被“信心”的号角取代。在导师周德敏的带领下,整个课题组根据审稿人的反馈意见,快马加鞭地完成了疫苗安全性在除小鼠模型之外其他动物模型上的验证,在补充数据之余,他们有了更深入的发现。

当时的评审人在意见反馈中曾经追问,病毒和野生寄生病毒发生基因冲突的时候会不会有危险性?司龙龙说:“在补充数据的时候发现不仅没有危险性,还会把野生寄生病毒的复制能力降低!”司龙龙越来越兴奋,后期进一步的发现正是科研的魅力之处。

但是得知文章发表的那天,整个课题组却没有表现出异常的兴奋,甚至连吃饭庆祝都不是在当天晚上。“获奖是有预期的,毕竟当初审稿人给的评价很高,所以当天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感。”司龙龙同课题组的师弟张子威如是说。

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地走下去

回溯自己的科研之路,“顺其自然”是司龙龙在采访中多次提及的字眼。

酷爱物理的司龙龙高考后被调剂到化学专业(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也没有气馁。“高中时候我不喜欢化学,可是到了大学发现,只能做化学了,四年以后也觉得挺好的。”大学四年,在起初并不喜欢的化学领域,司龙龙竟然也做出了一番成绩。2012年,因为综合排名靠前,他被保送到北大药学院,师从周德敏老师。

读博伊始,司龙龙研究的方向是化学,可随着抗病毒小分子药物修饰的研究与课题深入,他自然而然地转到了生物方向上来。 “这是课题需要。”他这样解释自己转方向的理由。

身处北大这样高手如云的学校,本就低调的司龙龙更加谦虚。“北大教会了我责任和担当。”对于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他的态度更是坦然。他说:“发文章前后对自己的要求都没有变过,其实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只是说发了文章之后申请出国或者在科研界发展的话比没发文章的机会更多一些,更轻松一些,但是还是要以以前的节奏和要求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长远发展吧。”

他跟记者提起2014年自己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时的情景。刚读研二的司龙龙还没有多少经验,在JMC期刊上投稿关于抗病毒小分子机制的研究的文章被审稿人退回,理由是对其研究并不深入。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并没有觉得难过。

“在我们领域,发文章被拒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当时根本就没有难过或者类似的情绪,想到的就是怎么把数据补好。”让司龙龙一步步稳打稳扎,在科研这条不平坦的路上走出了成绩。截至目前,司龙龙已经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和参与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成功申请了1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除此之外,国家奖学金、北大创新奖等荣誉也囊括怀中。

面对这些鲜花和掌声,司龙龙是低调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他在朋友圈留下了这样的心情。他告诉记者,相比外界的躁动,他感受到更多的是疲惫。他坦言,成功发出了这篇重量级文章后有段时间内心确实是放松的,感觉做科研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可没过多久,每天醉心实验的简单生活就被打破了。

媒体记者和生物公司的人纷至沓来,采访、谈合作、推销产品……在接连应付了几个月的琐事后,司龙龙迎来了博士毕业答辩,这时候,他已然从最初的放松转为精疲力竭。“我们自己也没预期到影响力会这么大,都半年了,到现在还有影响力呢!”说到这里,司龙龙禁不住笑出了声,“到现在还有疲劳的感觉。”

而一边准备毕业答辩一边疲惫不堪地应对记者、医药公司的司龙龙也迎来了幸福的烦恼——MIT、哈佛、耶鲁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截至发稿,他都没有决定好到底去哪所高校。

回顾科研路上的艰辛,司龙龙态度淡然。“其实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压力和心酸的地方,任何行业做好都不容易,既然选择了科研,那就好好走下去。”

猜你喜欢

药学院审稿人自然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本刊评出2018年度优秀作者和优秀审稿人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HSCCC-ELSD法分离纯化青葙子中的皂苷
湖北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旋覆花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