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纳瓦尔·木沙:语言通,民族团结不可坏

2017-08-09孙云帆

大学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学点支教社工

孙云帆

“其实一开始我是2014级德语系的学生,因为喜欢社工专业就降级变成了2015级社工系的!”采访伊始,木纳瓦尔·木沙主动向记者讲自己为何要换专业,“社工的宗旨是助人自助,这跟我的价值观十分相符。新疆缺这方面的人才,刚好我喜欢的东西又是我家乡需要的东西,我觉得我应该这么做!”木纳一点儿也不避讳降级,反倒觉得这是一种幸运。

从2015年到现在,木纳组建的喀热宛支教团队已经在新疆巴州轮台县小有名气。每个寒暑假,木纳会带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在家乡办班教授语言。从只有木纳一人到发展成为近百人的小团队,从只在轮台县铁热克巴扎乡一个教学点支教到轮台、岳普湖和温宿三个县的教学点,木纳费了不少心思。辅导了1000余名学生的木纳很是欣慰,“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族团结没有语言基础很难做到……”她这么认为。

小镇上的爆炸性消息

一開始有支教的想法是在2015年的寒假,那时候的木纳刚读大一,还没有转到社会工作专业。本着“传播更多正能量”的想法,木纳凭着一腔热血只身一人来到新疆巴州轮台县的铁热克巴扎乡支教。虽然当地的硬件教学条件算是及格,但是学生薄弱的基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木纳怎么也没想到的。

木纳向记者展示了刚去支教时候学生的成绩单和老师评语。功课不及格的学生大有人在,好多老师的评语还有个共同特点——语言能力差、基础差。木纳陷入了沉思,轮台县确实经济水平落后,教育支出资金有限,偏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普通话水平低的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得到更好的学习普通话的资源。

“语言不通接收不到外界信息,很容易造成矛盾,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利用这个空缺,对破坏民族团结的坏人来讲就是一个机会吧!”木纳道出了自己教当地学生汉语的原因。

最令木纳欣慰的是,第一次支教结束后,有学生家长在路上拦住了她的妈妈,询问木纳什么时候再回乡支教。原来,木纳假期里带的16个孩子,有13个考上了内初班(内地初中班),并且还有一个孩子竟然是县状元。这样的好消息在木纳所在的小城镇算得上爆炸性新闻了。这也给了她继续支教的动力。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渺小的。随着班上的孩子越来越多,木纳感觉自己心有力而力不足。这时候,她想到了自己同在读大学的小伙伴们。

就这样,她拉上了当初一同考上内地大学的中学同学,他们一起给家乡教育贡献绵薄之力。2015年7月第二次支教,2016年1月第三次,2016年7月份第四次……她创立的喀热宛支教团队越来越壮大,服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在前几次支教的基础上,他们扩大了支教范围,在轮台、岳普湖和温宿三县设立了教学点。到目前为止,受益的学生已超过1000名。

“互联网+”新思路

经过几次支教,木纳发现实地支教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大。“毕竟我只能利用寒暑假教他们,平时我都要回上海读书。”不能与当地的孩子朝夕相处,这让木纳一度很是头疼。毕竟,基础薄弱的中学生需要连续的教育和指导。不能让学生得到完整连续的语言教育,支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时候,木纳开始探索线上微信群内教学的方式。她认为,互联网教学可以把语言教育课堂延长、拓展。即使志愿者与学生们相隔千万里,即使是非寒暑假期间,学生仍然可以通过线上课堂的方式,获得优质的普通话教育,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从2016年1月微信教学正式上线以来,木纳一共建了8个普通话教学群、2个维吾尔语教学群和1个英语教学群,在线学生人数突破了550人。

除此之外,她也开创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喀热宛小驼队”,以公众号为依托,开辟了“微课堂”栏目,用普通话、维吾尔语、英语三种语言教授读者一些常用语和名言警句,一周更新三次。“希望这些东西对他们有用吧。”木纳如是说。

“其实,微信群也并不好管理,互联网教学隔着时空还得靠他们自觉。”木纳也有自己的无奈。开设了公众号、组建了微信群后,木纳又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制作微信小程序。“我们是想把他做成现在知名网校那样的。”说到这个新计划,木纳的语气里透着自信。

顺着自媒体的火爆,木纳开始依托微信公众号进行支教教师招募和爱心物资对接。她告诉记者,自己在温州读高中时的老师们为南疆的学生慷慨解囊,还有企业也为他们提供了物资赞助。

截至目前,她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物资近7.5万元。她发起的“爱心书包”“爱心校服”等项目也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采访尾声,木纳不忘再重复:“社工的宗旨是助人自助,我想为新疆做更多的事。”

猜你喜欢

教学点支教社工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青春社工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