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精准扶贫模式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
——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2017-08-09范志辉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0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坡脚工作队

范志辉

高校精准扶贫模式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
——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范志辉

“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和施行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彰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2015年来,各大高校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之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以云南财经大学定点帮扶文山州马关县马额村为例,探析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高校扶贫模式,为高校扶贫工作提供新思路。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6年开始,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中国,让7000万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是期许更是责任。高校作为公共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已成为精准扶贫的一支有重要力量的队伍,并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坡脚镇马额村位于文山州马关县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石山区,不便的交通,恶劣地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云南财经大学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重点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等,用知识来当地贫困面貌,提高当地人民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打开扶贫大门。

领导高度重视,以上率下,开展“转走访”工作

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研究部署,带头落实责任,带头结对帮扶,带头入村走访,并督促制定帮扶计划和任务分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多次召开党委会、“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帮扶地区工作。二十余次带队深入坡脚镇马额村进行全覆盖走访。与此同时,组织专家教授、管理干部赴当地考察调研,走村入户,走访慰问,与当地政府相关领导开展交流座谈,对脱贫帮扶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对坡脚镇脱贫的可持续性、产业发展多样性、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对贫困户开展走访慰问,送去慰问品,对贫困户的脱贫情况和学校脱贫规划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掌握和登记备案。

选派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学校选派了10名优秀扶贫工作队队员,其中党员8名,队员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部分还具有海外留学背景,驻村工作队员较为年轻,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目标及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对10名扶贫工作队队员进行了扶贫工作专项培训,选配了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成立了工作队临时党支部,选配书记1名,组织委员、纪律委员、宣传委员、安全委员各1名,并依据队员的专业所长将队员分为宣传组、档案管理组、信息整理组、项目组、外联组,配备较为充足的工作经费,为下派驻村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全体队员派得下去、住得下来。

措施得当、工作成效较为显著

“授人以渔”,打牢脱贫思想根基。坡脚镇马额村位于文山州马关县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石山区,不便的交通,恶劣地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高等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地区,是我国区域平衡发展的一项创新性部署。根据马关县客观实际,云南财经大学以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几个方面为重点,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逐步打开扶贫大门。充分发挥学校师资优势,开设“云财移动课堂”,组织县内领导干部骨干赴学校,开展财会人员培训,组织村干部赴云南财经大学开展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培训,领导干部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有效缓解了全县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难题。

精准“治”贫,培育脱贫造血细胞。规划设计、决策咨询提供了脱贫的方法,基础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则是脱贫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学校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带动群众脱贫的能力,提升困难群众的脱贫技能,使困难群众有一技傍身;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提供支撑,大力扶植一批适应困难地区和困难户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使之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大力发挥项目带动作用,把承担的重大项目放在合适的贫困地区实施,使之成为带动脱贫的火车头。

在基础扶贫方面,对坡脚镇乃至全县的危房改造进行规划设计,提供了30多种房屋户型供群众参考;对马额村异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给予资金扶持,积极向相关部门帮助坡脚镇协调危房改造指标,为坡脚镇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在20个村小组安装路灯40盏,使百姓出行更加便利。

在产业扶贫上,针对当地适宜发展肉牛养殖的情况,对建档立卡户贫困户,由学校进行扶持,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肉牛养殖。指导养殖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确定各自的义务、责任和权利,补助资金对有养殖意愿并具备养牛条件的贫困户帮助购买优质的西门塔尔能繁母牛,资金直接支付给合作社,剩余资金由农户自筹。由合作社按照与养殖户确定的合同,以低于当地市场价格的条件销售能繁母牛给农户,以市场价格收购小牛。这样的举措,解决了老百姓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困难,确保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帮助群众建立农村淘宝,主打“原生态、环保、有机”品牌,将周边群众生产的土鸡蛋、蜂蜜等农副产品统一规格和包装,在微信朋友圈、包户责任领导、学校机关等进行销售推广,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即扶持了当地青年创业就业,又为群众增收致富。

致力教育帮扶,从源头进行扶贫。“治贫先治愚”的特性决定了思想文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先扶志”,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 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02).]。学校营造积极氛围,教育引导困难群众正确认识贫困、正确对待贫困、正确摆脱贫困,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树立信心和决心。

驻村工作队在当地小区开设了“四点钟学堂”,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四点,结合驻村工作队成员中有海外留学背景、英语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计算机专业等优势,实施英语、音乐、体育、手工等课程,协助当地教师完成对学生的作业辅导,为学生带去新的思想和理念,给建档立卡户的适龄儿童及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提供亲情陪护、物质帮助等,让学生树立勤奋学习的信念。老师、同学组成的调研教育帮扶社会实践服务团,赴马关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入户调查体验、扶贫政策宣传、志愿公益服务、爱心物资捐赠等活动。积极探索尝试教育精准扶贫新思路、新做法,力求找到适合长期坚持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捐赠物资,与贫困户家庭中的贫困学生结成“爱心对子”,将大学生作为精准教育扶贫的骨干力量长期坚持下去。

因地制宜,从“输血”到“造血”。从县城出发,乘车30分钟,穿过具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山丘,一个崭新的,充满了傣族风情的旅游小镇出现在了游客的面前,这是经过学校规划设计并指导施工的小马固旅游新寨。学校选派骨干师生团队组成“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设计小组常驻当地半年多,承担当地异地扶贫搬迁规划、设计工作及建设工作。为当地农村从新农村环境、建筑、卫生、公共设施、可持续产业规划、社区管理、养老保障、旅游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设计和规划,让其逐步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新农村。因地制宜地指导各村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养殖业、农家乐等形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挂联地是苗族聚居地,苗绣是当地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谢尚果,胡美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6(09).]驻村工作队根据这一情况,与县文广体旅局、苗族协会、职业高级中学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组织加强对全县苗族刺绣手工等的培训及传承工作,对当地苗族传统手工艺进行产品设计,确定产品种类和款式,开展了生产培训。由熟悉苗族服饰及手工艺制作方法的农户进行加工制作,帮助拓宽苗绣销售渠道。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坡脚工作队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顺层岩质边坡坡脚开挖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改善商品包装的若干思考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