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木匠:低调的力量

2017-08-08刘海军谭木匠

中华手工 2017年7期
关键词:木艺句容小岛

刘海军 谭木匠

长桥、杨柳岸、传统民居……一条清澈的小河,在江苏省句容市勾勒出一座小岛,藏于市中,又与世独立。

春风四月,一场精致、独特的展览,让这座尚待开发的小岛聚集了从未有过的关注。打造一把木梳传奇的谭木匠,用一场与众不同的木艺展,揭开了他们从大直辖市搬到小城小岛后的面纱。

与浮躁对抗

2014年,谭木匠总部从重庆搬到了江苏句容。为什么要搬迁?过去两年业界没少议论。

董事长谭传华不止一次表达过一个观点:谭木匠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我们一直努力地与浮躁对抗。自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后,谭木匠就面临这种危险。尽管从经营数据看,每年的增长率仍处于高位,但谭传华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公司患上了“大企业病”,公司上下被一团浮躁之气包围,越发官僚化以及脱离市场。谭传华可以忍受销售业绩下滑,但绝不能忍受这种浮躁之气。

搬迁至句容,是打破这种局面的非常之举。虽然城市级别和其他硬件条件句容都比不上重庆,但长江三角洲的有利地理位置却赋予其得天独厚的物流和信息流通优势。搬迁之前,谭木匠电商部门已在此地运营两年,而线上渠道的发展越来越被谭木匠所重视。除地理优势之外,句容作为一个小城市,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和浮躁,更有利于静下心来潜心研发和倾听市场的声音。

如今的谭木匠总部矗立在句容市的一座小岛上,上下两层楼的结构,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周围环境,都更像一个文创工作室,而这也是谭木匠一直所追求的状态:低调、务实。新办公楼采用全开放式设计,员工和管理层都坐在一个大空间里,“楼上办公,楼下市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许多人看来,谭木匠近几年最大的战略转变就是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过去,谭木匠对很多人而言更像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没有明星代言,没有广告宣传,外界对它的了解仅仅是通过其遍布全国的街边店。这两年,明显感觉到谭木匠对外开放的强烈意愿。套用一句网络用语,这就是“参与感”。它正努力打破自身的封闭,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时代。

一个新的开始

没有鲜花红毯,没有烟火礼炮,也没有红酒香槟,甚至连司仪礼仪都没有,“匠心·2017木艺展览”就这样在谭木匠总部低调地开启了。

“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希望和我们一样热爱木艺的人,来家里做客。”开幕式上,谭木匠总裁助理谭力子的致辞平实而暖心。“我们的企业文化里有一种‘慢文化基因,慢工出细活。我们希望在‘慢的过程中沉淀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东西。”

这个值得深思的东西,谭木匠也为其找到了载体——一个占地近1 200亩的木匠谷。谭力子说,希望将木匠谷打造成一个关于生活、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平台,让木艺家、设计师、建筑师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创作出更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让木艺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开花。

近两年,谭木匠似乎在默默无闻中逐渐改变,举办木梳创意设计大赛、木梳彩绘大赛、木艺展览、木艺论坛,打造木匠谷……谭力子戏谑地称做这些事“在外界看来不务正业”。其实他们所做的一切,正是希望以木为载体,让年轻的、有艺术追求的设计师和手艺人们,把木头的智慧带进当代人的生活里。

体验,或許是走进生活的一种方式。谭木匠在岛上设立了一座微型打样工厂,人们可以从选料开始,在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一把梳子。设计师们若是把设计图带来这里,打样工厂的师傅能即刻让灵感变成现实。

这些,都是谭木匠一个新的开始。从一场聚焦于木艺、关注新生代艺术家、充满生活气息的木艺展,成为推动中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起点,从当下找寻有中国文化根源的设计。

基于从表象到本质与根源的追寻,谭木匠在两年前将品牌标语“我善治木”升华为“我善治本”。一横之别,灵性之悟,足以让23年的谭木匠从容地打开另一扇更为广阔的门。

好木沉香,匠心不忘。

猜你喜欢

木艺句容小岛
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木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二十大时光 | 伊春永达木艺:做强“木艺+” 助力绿色转型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儿童木艺工作室的运营模式探析
“木工坊”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梦中的小岛
心系句容百姓的徐九经
解放思想,推动句容农业提质增效
假如我是一座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