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7-08-07倪传艳

当代医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情绪护理人员精神

倪传艳

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分析

倪传艳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二科,重庆 401147)

目的 探究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4例抑郁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并对两组患生活质量评分、HAMD评分与S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疾病认知、健康感觉、社会支持、行为能力以及总体状况方面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与SAS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SAS评分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症;心理疏导;精神护理;焦虑;抑郁;应用效果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需要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影响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处在临界值,如果超过临界值,就会使患者的情绪受到不利影响[1]。抑郁症属于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情感与心境都会受到影响。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也不断扩散。因为抑郁症和精神有效大联系,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临床上一直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究[2]。本研究探究了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的74例抑郁症患者,全部患者都满足《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将存在严重合并症与全身系统疾病者有效排除。均来自于本院2012年4月~2016年5月这一期间,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9.84±6.20)岁。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9.51± 5.7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干预以及环境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加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疏导 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思考问题方面均比较迟缓,且很容易钻牛角尖[3-4]。所以,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引导。在疏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借助不同的方式,使其不排斥沟通,进而促使沟通具有有效性,使患者的心理得到有效放松。此外,抑郁症患者通常会长时间处在压抑的状态,如果情绪达到定值,就会想要发泄。倘若未予以有效引导,就可能导致患者自身健康与周围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有效引导。加强巡视与陪伴,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对患者的心声认真倾听。

1.2.2 精神护理 首先,认知护理。患者在清醒时,将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讲解疾病诱因与相关危害,对注意事项有效叮嘱,可使患者的预防意识有效提高,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其次,有效沟通。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年龄相对较高,身体抵抗力不强,部分患者长时间没有亲属的陪伴,医护人员的言语与行为差错极易引发患者的情绪波动,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获得家属的配合,为其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最后,其他精神护理。患者的情绪较消沉,对生活没有信心,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使患者尽可能将低落消极的情绪消除。一些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由于睡眠困难,夜间极易苏醒,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指导患者睡前不要饮浓茶与咖啡,可通过散步的方式舒缓情绪,加强头部按摩,对睡眠质量进行调整,还可以适当的采用镇静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1.3 评定指标 根据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主要内容包括在疾病认知、健康感觉、社会支持、行为能力以及总体状况5个方面,各项评分为0~2分,10分制,分数越大说明生活质量越高;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情绪改善情况,其中分数越大说明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全部研究数据与患者的基本资料,HAMD评分与SAS评分等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疾病认知、健康感觉、社会支持、行为能力以及总体状况方面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SAS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与SAS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SAS评分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SAS评分情况对比(x±s)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由于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们的生活习惯造成较大的影响,引发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疾病慢慢呈年轻化的发展趋势[5]。在患者发病的过程中,情绪十分低落,没有兴趣,思维非常缓慢,也极易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产生自杀的倾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威胁。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精神障碍疾病的护理方法,通过改善情绪压力、宣泄内心以及强化认知等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干预,使患者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疾病,使其心理负担与压力明显减轻,促使其配合度进一步提高[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可使抑郁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明显加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情绪,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比常规护理高,使其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等充分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具有积极影响。

[1] 陈晓梅,龙文娟.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兵团医学,2014,40(2):75-76.

[2] 韩雪梅.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7599-7600.

[3] 江登波.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大家健康旬刊,2013,7(6):175-176.

[4] 邓粤贤.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大家健康旬刊,2014,8(6):643-644.

[5] 王春霞.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9-220.

[6] 王凤艳.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8):174-1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81

猜你喜欢

情绪护理人员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拿出精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