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8-07刘秀芹

当代医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尿素氮尿毒症肌酐

葛 敏,刘秀芹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葛 敏,刘秀芹

(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300)

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血液透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死亡率。结果 血液透析组患者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血液透析组治疗后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和收缩压,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血液透析;尿毒症;急性心力衰竭;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

尿毒症患者因酸中毒、肾性高血压、贫血、毒性物质、水钠潴留等影响,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肌受损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其中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症状严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本研究探讨了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3~75岁,平均(38.73±5.28)岁。体质量42~82 kg,平均体质量(63.17±1.38)kg。血液透析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5~74岁,平均(38.58±5.17)岁。体质量42~82 kg,平均体质量(63.22±1.99)kg。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抗感染等治疗。血液透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采用碳酸盐溶液,流量500 mL/min,用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通路。无出血倾向者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抗凝,首次剂量为10~20 mg,后每个小时追加10 mg。对出血倾向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首剂量2.5 kU,后每小时追加625 U,首次透析2 h,后每次递增半小时,直至透析4 h,共透析5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死亡率。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症状好转,呼吸平稳,心率减慢,发绀消失,倦怠乏力消失。生活可自理。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症状改善,血压接近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5.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比较 血液透析组患者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治疗后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死亡率比较 血液透析组死亡率为4%(2例),对照组死亡率为16%(8例),血液透析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0.05)。

表2 治疗前后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比较(x±s)

注:对比干预前,aP<0.05;对比对照组干预后,bP<0.05

3 讨论

尿毒症是人体无法经肾脏产生尿液,导致体内过多水分和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体外,如钠离子、钾离子、蛋白质等,可出现酸碱失衡,影响肾脏内分泌功能[4]。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生化紊乱所致复杂综合征,其中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重要原因,其发生和水钠潴留、高血压等相关,以心脏收缩力严重减弱和心排血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生理病理基础[5]。

血液透析在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可利用半透膜原理将透析液和血液同时导入透析器,在透析膜双侧反向流动,借助膜双侧溶质浓度梯度、水压梯度和渗透梯度,经对流吸附和扩散作用消除毒素,经渗透和超滤将过多水分清除,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心功能[6]。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血液透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显示,血液透析组患者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治疗后血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收缩压水平比对照组好(P<0.05);血液透析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和收缩压,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1] 云曼丽,陈文.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32):79-80.

[2] 王波.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2):112-113.

[3] 娄爱菊,王簕,陈锐,等.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心肌酶的变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00-801.

[4] 段瑞,郑席志,张洁婷,等.短程每日血液透析治疗早期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6,14(1):34-35.

[5] 周涛.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86.

[6] 张良红.血液透析加灌流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3):91-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56

猜你喜欢

尿素氮尿毒症肌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人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