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07廖钢林

当代医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感染率医务人员耐药

廖钢林

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廖钢林

(新余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西 新余 338000)

目的 观察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MDRO感染病例中选择496例为研究对象,设定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337例设为对照组,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159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情况和医务人员相关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者102例(64.15%),产ESBL肺炎克雷伯氏菌者20例(12.58%),MRSA者20例(12.58%),CR-AB者17(10.69%),实验组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隔离设置合理、手卫生执行合格、医疗用具专用、清洁消毒处理、防护用品正确、医疗废弃物品处理合格、家属掌握防控措施项目的病例数量及比例依次对应为110例(69.18%)、100例(62.89%)、81例(50.94%)、88例(55.35%)、91例(57.23%)、94例(59.12%)、89例(55.9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持续质量改进得以实施应用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院内医务人员的执行率均有所提高,MDRO感染率有所降低,因此,持续质量改进值得推广。

持续质量改进;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应用

多重耐药菌(MDRO)指的是在临床上应用的几类抗菌药物(≥3类)同时产生耐药性的细菌[1]。而MDRO感染者则会有发热、咳痰等典型临床感染体征和感染症状,并且其标本被送检后,获得的微生物检测最终报告会显示多重耐药菌[2]。现阶段,多重耐药菌所造成的问题日益凸显,在造成医院感染的各类致病菌中列居首位,并以发展为全球问题,给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构成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3]。持续质量改进(CQI)作为一套循环管理体系,主要应用对象是质量管理,要求做到管理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更加重视过程管理[4]。当前CQI已成为我国国内等级医院相关评审的重点关注要素,而本院已将CQI投入到MDRO感染的控制工作当中,并取得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1年4月~2015年12月本院治疗MDRO感染病例中选择4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微生物检测后均为MDRO感染,包含院前感染和院后感染,分布于烧伤科、呼吸内科以及ICU等科室,其中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337例设为对照组,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159例为实验组,男291例,女205例,年龄26~92岁;感染MRSA者89例,感染CR-AB者34例,感染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者285例,感染产ESBL肺炎克雷伯氏菌者88例。

1.2 方法

1.2.1 前期准备 在制定一应防控措施前,须全面调查、分析院内MDRO感染形成原因,其中包括管理制度与机制、操作、院内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等方面,原因查找方式可采用头脑风暴模式。通常造成患者出现多重耐药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医务人员防范意识不足,专业网络查询系统欠缺,接触、隔离相关医嘱实施未能到位等,因此要在分析、核实此类问题后再进行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工作,计划内容分以下板块:核心目标、负责人员、感染原因、详细措施以及计划完成时间等。加强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院内知识宣传,其中呼吸内科和ICU等MDRO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可重点加强宣传力度,保证既定医院感染防控具体措施得到全面落实。

1.2.2 措施执行 在落实CQI措施过程中,需加强院内医务人员培训,设置专项考核制度,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全面掌握MDRO传播途径以及MDRO防控措施,以便实现院内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和执行效率的共同提高,并且应在隔离室长期备好防护用具以及各类消毒隔离必须物品,重视接触隔离的重要性,并认真实行相应预防措施。同时,也要结合医院实际状况,设计专门用途的网络查询系统,使医务人员对MDRO监测情况能够做到实时了解,合理调整用药,继而提升相关操作执行效率。在MDRO实际耐药性监测得到加强且分离MDRO后,需尽快将监测结果报告送达感染科和其他易感染科室,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尽早开展MDRO的防控工作。对于处在隔离状态的患者,医务人员需加强关注,认真观察其MDRO感染状况,直至隔离解除为止。

1.2.3 设立院内监控小组 应给对所有医务人员所负责工作的落实进度与执行质量进行强力监督,各科室内的每一个监控人员都要熟悉其自身所在科室易出现感染的环节,并且严格监察医护人员在执行消毒操作、隔离操作以及其他相关感染防控操作,确保以上操作具有规范性。与此同时,监控人员还应当在结合各个科室的个性化特征和各自的高危环节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护理部门、医务处以及病区,在反馈问题的同时,给予相应质量改进措施性建议。坚持完成MDRO耐药性最终检测报告的每天打印,以此为参考并作资料总结,开接触隔离专项医嘱。

1.3 评价指标 比较感染控制和隔离措施实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工具SPSS15.0,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QI实施前后院内MDRO微生物检测结果对比 见表1。

表1 CQI实施前后院内MDRO微生物检测结果对比

2.2 CQI实施前后院内MDRO隔离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对比见表2。

表2 CQI实施前后院内MDRO隔离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对比

3 讨论

CQI,即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新型质量管理理念,它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过程管理及环节质量控制,这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基础之上衍生并发展起来的新理论在现代质量管理当中已占据核心地位,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所在[5]。CQI这一管理模式首先完成医院感染的前期问题查找,继而制定目标计划、落实防控措施并予以改进,更加凸显对管理过程的重视,使传统终末质量管理向环节质量管理转变[6-7]。持续质量改进对MDRO防控管理有着更为显著的加强作用,首先,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强调了隔离措施方面相关细节管理的重要性,也促进了MDRO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强化了管理制度的实际操作性,同时持续质量改进活动的开展也有效促进了院内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以往日常管理中较易忽略的管理弱项环节及管理疏漏得到强化和完善,尤其是MDRO专门系统的开发,更促使相关隔离措施得到信息化管理,在有实际需要时其实施能及时到位,更加有效,使MDRO医院管理有显著改善[8]。其次,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在医务人员隔离意识培养提升以及隔离措施的执行效率上都起到促进作用,持续质量改进院内活动的进行,在健全、完善MDRO对应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强化了工作于医院的相关人员的专项培训,促使相关医务人员在具体隔离方法、隔离措施等方面都形成理性认识和正确认知[9],同时在患者家属中的有力宣传,也使患者家属清晰了解到关于MDRO防控的有效隔离措施,掌握方法加强自我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各项隔离措施的顺利实施,并提升了执行力度。再次,持续质量改进坚持早隔离和早治疗,对MDRO感染者重点防控的原则,也有效降低了MDRO的患者感染率[10]。

在本院MDRO的控制工作中,结合实际对持续质量改进进行了融合应用,实现了措施改进,提高了院内MDRO防控相关措施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效率,工作人员防控意识和监控人员的环节质量把控均有明显提高,各项感染控制与隔离措施均得到全面落实,同时通过专门查询系统的信息查询,MDRO的分离率和感染率最新情况都能得到及时跟踪掌握,这对临床药物的选用和剂量的调整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最大限度上降低MDRO临床感染率。

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病例(337例)中,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者183例(54.30%),产ESBL肺炎克雷伯氏菌者68例(20.18%),MRSA者69例(20.47%),CR-AB者17例(5.04%);实验组病例(159例)中,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者102例(64.15%),产ESBL肺炎克雷伯氏菌者20例(12.58%),MRSA者20例(12.58%),CR-AB者17例(10.69%);实验组检测结果要好于对照组,同时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QI实施前的对照组病例(337例)中,隔离设置合理107例(31.75%),手卫生执行合格71例(21.07%),医疗用具专用51例(15.13%),清洁消毒处理55例,占比16.32%,防护用品正确使用58例(17.21%),医疗废弃物品处理合格80例(23.74%),家属掌握防控措施49例(14.54%);CQI实施后实验组病例(159例)中,以上各个项目的病例数量及比例依次对应为110(69.18%)、100(62.89%)、81(50.94%)、88(55.35%)、91(57.23%)、94(59.12%)、89(55.97%);CQI实施后院内MDRO隔离防控措施实施情况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CQI,即持续质量改进得以实施应用后,多重耐药菌(MDRO)的院内防范与控制管理效果有明显优化和改善,各项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院内医务人员的执行率均有所提高,MDRO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并有所降低,因此,持续质量改进这一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 赫现玲.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2): 202-203.

[2] 冼敏玲.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9):82-83.

[3] 戴雪莲.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67.

[4] 肖瑜,杨坚娥,黄少君,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6,30(15):1880-1882.

[5] 董慧婷,钱晓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成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3):160-161.

[6] 周广玉,陈龄.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3):2232-2234.

[7] 郑克纯,谭惠月,王芬,等.某医院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0):999-1002.

[8] 李帅,任旭.评价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隔离现状调查及质量改进[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195-196.

[9] 邹雪峰,肖琴,钟云天,等.HACCP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8):839-842.

[10]姚旗.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141-1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32

猜你喜欢

感染率医务人员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