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效率的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7-08-07雒园园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竞争力指标体系专利

雒园园

(1.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4; 2.辽宁罗力彦律师事务所,辽宁 大连 116624)



基于效率的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研究

雒园园1,2

(1.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4; 2.辽宁罗力彦律师事务所,辽宁 大连 116624)

通过投入-产出效率角度构建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法(DEA),对我国30个省市的专利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我国区域专利综合效率竞争力低下的原因由区域纯技术效率低下所造成,各区域规模效率基本达到有效,专利发展正处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折阶段。因此,增长方式要围绕完善专利创新刺激机制,增强创新能力,通过推进专利产业化、商品化、资本化的方式来提高技术效率,最终带动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

效率;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

客观科学地评价各地区专利竞争力、分析区域专利竞争力的差异与对策,明确各自的优劣势,取长补短,对于各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者们对区域专利发展的测度进行了有限研究:朱肖颖(2010)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建立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施学哲,杨晨(2010)揭示了知识产权竞争力的竞争基础、竞争潜力、竞争实力三个模块的运行机理,构建了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2]。谢文照,罗爱静(2010)初步构建了国家综合配套实验区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综合了知识产权投入、成果、运用、管理和保护活动四个方面的指标[3]。王正志(2012)的《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环节出发,以区域知识产权产出水平、流动水平、综合绩效、创造潜力为维度,测度了区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4]。于丽艳(2009)对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利竞争力进行了全面评价、比较和分析,建立了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结构、专利归属情况、专利申请来源、专利执法情况五个方面的一套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5]。现有指标体系没有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对专利竞争力进行评价,本文拟从效率角度对专利竞争力进行评价。

1 基于效率的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专利竞争力旨在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区域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专利活动参与者实现创新资源的吸纳、集结、配置、转化,在专利投入、产出、运营、保护与管理等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竞争者的,能够使其自身处于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能力[6]。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专利竞争力的测度本文将采用数据包络法(DEA)。这个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在一定的投入情况下,产出越大越有效。投入产出的指标总数要比决策单元(DMU)的数量少。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决策单元数量为30,并认为区域专利创新投入产出之间存在1年的滞后关系。

表1 基于效率的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 基于效率的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

本节产出数据采用2015年专利申请授权数、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工业新产品产值、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考虑到投入产出的时滞性,投入数据则用2014年的R&D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DEA模型分析的是投入产出的优化,其原理要求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否则,无意义。因此,在进行效率计算前,首先要对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由表2可以发现,各投入变量与产出变量高度正相关。

表2 投入变量与产出变量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统

注:**. 在置信度(双测)为 0.01 时,相关性显著。

本文DEA程序采用DEAP2.1软件,表3给出了计算结果。

表3 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效率评价

图1 区域专利综合竞争力效率评价排序图Fig.1 The sorting chart of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patent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从图1来看,全国有效率单元有7个,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7个,占总数的56.67%,全国专利综合效率竞争力整体水平较低,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仅为0.676,这表明在不断增加投入要素条件下,如果各区域同时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全国专利综合竞争力系统产出可以提高32.4%。当年我国区域专利产出的规模效率为0.924,纯技术效率为0.739,说明我国区域专利产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各区域专利创新资源利用与潜在的生产前沿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当前主要应提高各区域的纯技术效率,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区域专利综合效率竞争力排序三个结构层次大致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重庆为第一层次,这些区域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达到1的水平,说明处于最优水平。第二层次为:四川、山东、湖北、福建、海南、陕西,这几个省份的综合技术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份为第三层次。总体上,效率高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专利产出效率比较低,在专利开发过程中,人力、物力资源调配的不均等以及产业结构侧重不同都是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区域专利综合效率竞争力低下的原因是区域纯技术效率的低下造成的,各区域规模效率基本达到有效,专利发展正处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折阶段。因此,增长方式要围绕完善专利创新刺激机制,增强创新能力,通过推进专利产业化、商品化、资本化的方式来提高技术效率,最终带动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

[1] 朱肖颖.区域专利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以山东省各地市为例[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0.

[2] 施学哲,杨晨.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J].中国科技论坛,2010,(12):80-86.

[3] 谢文照,罗爱静.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知识产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0,(09):89-93.

[4] 王正志.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2[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5] 于丽艳.我国34省专利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1):26-31.

[6] 雒园园.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内涵、要素及形成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9):131-138.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regional patent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efficiency

LUO Yuan-yuan1,2

(1. Department of Urban Colleg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24, China;2. Liaoning Luo Liyan Law Firm, Dalian 116624,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patent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output efficiency, and analyzes the patent competitiveness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by means of Data Envelopment (D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patent is caused by the inefficiency of regional pure technology, the scale efficiency of each region is basically effec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 is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scale expansion to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growth mode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patent innovation, enhanc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capitalization of patent to ultimate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Efficiency-based; Regional patent;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2017-03-27

雒园园(1980-),女,副教授,博士在读。

F124.3

A

1674-8646(2017)10-0046-02

猜你喜欢

竞争力指标体系专利
专利
发明与专利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