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层次下城市社区景观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

2017-08-07赵美玲李春郁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广场景观老年人

赵美玲,李春郁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长春 130000)



需求层次下城市社区景观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

赵美玲,李春郁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长春 130000)

城市社区应该是生活、学习、成长、人际交流及享受幸福感的场所,“适老”这个词出现在与老年人相关的条文规定中,所以要将养老环境打造成优质适老的生活环境,要树立安全、隐私、舒适等综合分析的正确观念,为老年人创造出真正适老化设计的景观环境。通过调研,在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分析他们对住宅景观环境营造的健康安全需求、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需求,并呼吁大家为身边的老年人营造一个更舒心的景观环境。

城市社区;老年人需求;景观环境;适老性设计

景观环境的适老设计,大多数的老年人或许有些了解,或许不在意,只有出现事故或发生意外事件后,才会引起人们对适老设计的重视。事故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外在的行动能力,也会影响其内在心理层面的生活自理能力。适老的空间环境包含社区形态、景观步道、公共基础设施、景观小品、植物配置、交通组织流线等构成要素。W.Rose.Ashby说过,“一个有机体的环境是指围绕它的可变因素,它的变化不仅是物体本身,也是其物体产生的行为”。适老环境的营造,是受这一定义所影响,必须将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意识形态的……任一可变因素全面的研究,不能单一的追求建筑规范,避免简单的“形而上学”观点,如不能全面理解其中的含义,尚且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适老环境。我们必须理解老年人居住景观环境内的适老设计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认识到适老设计是保护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对于汹涌澎湃的老龄化浪潮,如何营造适老化设计的景观环境,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老龄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养老需求

根据我国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急剧加重,60周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23万人,我国名义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6.7%以上,但他们依旧是有活力的群体。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迅速,未富先老。首先,老龄区域发展不平衡,有低龄化的特点。最近十年,我国老年生存环境问题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老人感到与社会隔绝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对大多数人来说,追求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所向往的,我国满60周岁的人称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在生理、体力、视力、听力等各方面能力均在减弱,受其环境影响反应迟缓;我国满60周岁的老年人达到退休年龄,他们会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经济收入的下降,在心理上波动较大,受情绪化影响导致自卑、失落、孤独、急躁和沮丧。Simone de Beauvoir曾说过:现代工业社会使老人变成老朽、贫穷、孤独,但他们脸上还要表现安详、宁静,使其后辈们不致感到内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年龄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他们多以旅游、休闲活动,爱心志愿,照护孙辈等需求为主,积极推动“年轻”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力争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渐渐地让人们将视线转移到适老设计上,它应该符合老年人需求层次,因此,产生了“适老化设计概念”,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无障碍设计的概念是适合所有人的,而老年人的设计是在老年人群中,老年人因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而有不同的需求,如果试图提供满足全部人群需要的环境空间,将超出经济预算,技术上往往做不到。因此,我们在讨论景观环境的适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马斯洛层次论(见图1)。

图1 马斯洛层次论Fig.1 Maslow hierarchy

马斯洛层次论包括以下几点:健康的需要;安全要求;社会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对安静的需求。只要周边环境能够满足老年人身心机能的基本设计,使环境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需要,这样的环境才能被称之为适老环境。

2 老年人健康和安全需求下的景观环境适老化设计

随着时光流逝,老年人身体机能出现退化,免疫力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同时,腿脚不便所带来的生活障碍也会使老人产生自卑和悲观的心理。我国老年人住宅的选址一般分布在远郊?虽然风景宜人,环境优美,但是,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不全,这样的环境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区的凝聚力和邻里关系的发展。社区景观环境的设计是否优越,取决于是否能适应居住者的健康、安全需求,如何让住区景观环境真正的达到适老化设计?其空间感知度、公共设施功能性占据主导因素。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2.1 空间感知度

人的感觉价值来源于快感,是人们将自己听到、看到、触到等感觉信息通过大脑将其意象、联想组织表现出来。从社区景观营造方面看,权衡周边的环境,可以加强室外环境设计的空间感知度,帮助老年人弥补缺失和衰退的身体机能,通过景观植物色彩、气味和触感的搭配和设计,让老年人的五官得到良好的刺激;通过参与园艺活动,让老年人的肢体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抬高的花床和取水池方便了不能弯腰的老人以及坐轮椅老人的日常使用(如图2)。

图2 抬高的花床和取水池完整的园艺空间Fig.2 Raised flower bed and the complete pool of gardening space

2.2 公共设施功能性

在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需求下,由于身体逐渐萎缩,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逐渐退化。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减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在减弱,需要环境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许多设计者在考虑社区景观的设施配置时,注重其形式而忽略其功能。老年人的身体骨骼,随年龄增长会发生变化,体质减弱,容易骨折。许多小区景观设置了大量的楼梯、转角,力求形式美观,却忽略了一些无障碍楼梯、轮椅回旋半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功能上的缺失。在住区里,人行道几乎是所有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可以将住区内的人行道与车道分流,确保行人的安全。利用不同颜色来标记不同的道路和建筑,色彩的冷暖关系和明暗对比,可以增强老人对事物的辨别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步退化,如听力、视力、记忆和行走能力等都将逐渐下降,甚至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也难以完成。根据老年人健康和安全的需求,视距的减小以及视域范围也随身体萎缩发生变化(如图3),因此,应考虑老年人的视觉反应,在景观环境内选择带有灯罩的灯具,既可防止光线直射影响老年人的行走,又可以减弱灯光强度,避免影响住宅内老年人夜间休息,为老年人提供便利。

图3 老年人视觉变化Fig.3 Visual changes for the elderly

3 老年人社会交往需求下的景观环境适老化设计

与过去相比,现代的老年人有了更充裕的时间,经济状况也大大改善,在满足了基本的养老需求后,会追求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老年人的这类需求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公共场所尚未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针对空间的不足和功能的局限性,在极大的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人的室外公共活动。在许多城市,由于缺乏老年人专门的活动空间,老年人在立交桥下、街头巷尾、临街建筑屋檐下等零散空间活动的现象比比皆是。

由此看来,老年人住宅环境的适老设计,必须要补充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活动空间和场所。根据我国老年人社交活动的群体特点,在老年人住宅景观环境适老化设计时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的地点和规模可以多样化,例如练广场舞、体操、太极等人数众多,可以在社区、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设置不同级别的广场,提供给不同规模的老年人进行群体活动;如戏曲弹唱、棋牌麻将等活动,可以设置专门的社区活动中心,或在社区和公共绿地内设置功能灵活的场地,例如亭廊、喷泉广场、亲水平台等,为老年人群体社交活动的选择提供更多的便利(如图4)。

图4 广场功能分区Fig.4 Square function partition

要考虑周到活动场地的细节设计。首先,行人步伐尺寸大小要符合人体工效学步伐的规模,行人道的宽度应该根据交通流的大小来设计。同时,考虑到坐轮椅的老人需求。第二,要考虑到广场的有效利用,例如,在行道空间与观赏空间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广场的实际尺度设计适当比例的绿荫树阵,满足夏季遮荫、冬季朝阳需要,设计步行路的位置和路线,考虑季节变化对居民日照要求的影响。沿着步行道一路上栽落叶树,枝叶繁茂的植物在夏天可用于乘凉;树叶在冬天落下后,阳光可以照亮行人,确保各季节老年人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便利。第三,注意老年人身体机能微变,易疲劳,减缓距离长给老年人带来的不适,要动静结合,在不影响行人行走的基础上,设立休息区及休息座椅,供老年人休息和交流。第四,群体活动空间还应注意防噪音的处理,例如广场舞、戏曲弹唱、敲锣打鼓等活动,会给周边居民带来一定的干扰,设计时可以利用地形、植物和隔声景墙进行噪音的隔离,为老年人的活动提供一些必要的设施,如室外插座、储物挂钩、休息坐凳等,方便老人的使用。第五,场地安全系数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路面防滑处理,人行道路路面应平稳防滑,选择良好的材料,避免浸水、路面水、铺装材料的耐磨性和压力的保证。在住区内,设置顾及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安全的便利设施,路面应尽可能连续铺设,避免给老年人行走带来困难。

悉尼市长在广州出访期间,发现中国老年群体集聚跳广场舞,回国后,在悉尼引进广场舞并引起世界的关注。她们认为,广场舞是活跃城市与社区的动力。在新泽西,也曾有中国大妈领导的美国大妈跳广场舞现象。可见“广场舞”这一中国式老年社交活动,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支持和欣赏。中国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集聚性强。少则三五成群,例如打球、下棋、遛鸟等;多则成百上千,例如练太极、跳广场舞等。长春的南湖三角广场(如图5),就自发形成了多个群体活动点,在固定的时间有固定的老年团体开展体操、太极、广场舞、大合唱等活动;长春净月潭公园也常常有老年人组织的群体性徒步活动,在促进健康的同时,也促进了交流。

图5 长春南湖三角广场平面图Fig.5 Changchun South Lake triangle square floor plan

4 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下的景观环境适老化设计

“active adult”这个词代表活力长者,也就是说老年人像孩子一样充满活力和朝气。他们热爱生活,有着自己的爱好,在退休时有同样的愿望去做不同的事,实现自我,有些老年人仍然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晚年的人生价值。

老年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对生命的渴望往往比我们更为强烈,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或没机会表达。养老住宅景观环境的营造到底在设计什么?我认为,就是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从事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自我个性;学习永无止境。

4.1 从事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大多数低龄老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年轻时经历文化大革命,教育经历中断,但部分人又赶上恢复高考,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相当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能够为社会贡献出比以往更大的力量。台湾的刘金标是巨型自行车的创始人,73岁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75岁参加自北京骑行上海,80岁完成第二轮自行车游岛,他人老心不老。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建筑大师赖特,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等在晚年追求职业理想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追求职业理想可以帮助老年人重获成就感,促进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下的各类职业向往,我们大可融入一些适老设计,通过绿植上墙和细致的水景小品来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适当地在一些休息场所选取老年人喜欢观赏的花、叶、果等植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消除疲劳,创造宜人舒适的景观环境。

4.2 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自我个性

许多老年人在五六十岁这个年龄,离开自己原有的岗位。他们放下了为生活奔波的重担,远离了灯红酒绿喧嚣的生活。处在这个时期的老人,能够听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独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完成对实现自我的价值的追求。琴棋书画,舞墨弄枪,户外骑行,在自己爱好的领域肆意追求美好的生活。

针对老年人的这些兴趣爱好,应当为老年人创造适当的活动空间和场所。例如,为爱好书画、歌舞、传统文化的老人们提供练习地面书法的休闲活动场地;为开展歌舞类活动的老年人提供适宜的亭廊空间和舞蹈广场等,具体的设计构思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创造出可供观赏、供游玩、重在参与的居住环境,通过这样的景观环境,给人以轻松舒适的视觉体验,并乐在其中,为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增添亮丽的色彩。

4.3 学习永无止境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美国出现了不少依托高等院校的资源建立起来的“校园附属型养老社区”。老人们可以享受高校的教育资源、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共享学校的公共设施。美国橡木床退休社区就是一个结合佛罗里达大学建立的“校园附属型养老社区”,社区不仅与大学合作开办了退休学习学院,提供给老年人终身教育的机会,而且和学校共同组织学生、教职工与老年人一起互动,包括兴趣小组、社区活动等。在我国,老年人主要通过老年大学来学习知识,这种老年人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充实着自己。例如北京东方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内设置的老年大学,布局合理,景色宜人,以丰富老年人们的学习、娱乐、文化生活为教学目标,以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教学重点,这个老年大学为老人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世外桃源(如图6-9)。其课程内容包括各种形式,有陶器,绘画、摄影、雕塑、歌剧、文学、地理、品酒等课程,使每一位老人都能参加其活动,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和健康愉悦的生活态度。

图6 老年大学图书馆Fig.6 Elderly university library

图7 保龄球馆Fig.7 Bowling hall

图8 书法教室Fig.8 Calligraphy classroom

图9 老年大学武术馆Fig.9 Elderly university martial arts museum

针对老年人的这种需求,应当营造具有文化气息、学习氛围以及利于交流的适老化景观环境。丰富周边绿化景观,可围绕住区中的核心景观区布置,通过小品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增加趣味性,提升散步者的愉悦感,营造一定的文化气氛;通过适当的色彩运用,打造一个可以凝神静气的学习环境,例如,以蓝色和冷色调植物营造的室外环境就有放松心情,集中精神的功效;此外,还应建立适当的户外公共空间,动员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例如参加各种活动会场的布置,并设置休息座环、散步道的方法,为老年人之间的接触创造机会,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

5 结语

老年居住景观环境设计通常是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角度出发,对于老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会互动的需要。老年人有多年累积的智慧和经验,在老年人住宅景观设计时,不要设计过多的扶手或栏杆辅助老人,更多的是有老人、小孩等各类群体活动的空间。只有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顺应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让适老化设计成为一个社群和智能的结合,使老年人和年轻人一起创造出好的生存环境。

[1] 籍浩然,聂莹坤,张超. 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的外部空间环境适老化改造——以大连·大有恬园为例[J]. 设计,2017,(02):139-141.

[2] 钱诚. 记忆形式在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的运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6.

[3] 屈海燕,吴琼. 归属感下的慢生活适老性景观模式——铁岭市全生活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初探[J]. 华中建筑,2016,(09):127-130.

[4] 孙国新,傅毅.对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没计的初探[J]. 设计,2015,(07):126-127.

[5] 周燕眠,刘佳燕.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3,(03):60.

[6] 费德森,吕德克(德),周博,等著:孙海霞译.全球老年住宅:建筑设计手册[K].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7]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Study on the design of urban community landscape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for the elderly under the demand level

ZHAO Mei-ling, LI Chun-yu

(College of Art Desig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Urban community is a place for living, learning, grow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enjoying the happiness, when people hear the expression about “adaptability for the elderly”, it appears in the rules of related provisions about elderly, which is to provide a security of life for the aged through these rules. In order to make a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aged, a correct concep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wit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curity, privacy and comfort. The article analyzes on the requirement hierarchy of old people for their own demand for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call for everybody to give your love for old people and build a more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Urban community; Elderly requireme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2017-04-28

赵美玲(1993-),女,硕士。

TU984

B

1674-8646(2017)10-0041-05

猜你喜欢

广场景观老年人
布鲁塞尔大广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在广场上玩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