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端专业国际化人才交流基金会
——访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主任苏光明

2017-08-07吴星铎

国际人才交流 2017年7期
关键词:专项基金资助基金

文/本刊记者 吴星铎

纪实 ON THE SPOT

建设高端专业国际化人才交流基金会
——访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主任苏光明

文/本刊记者 吴星铎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主任苏光明

新时期的转型之路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的历史和现状。

苏光明:1986年经中编办、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基金会作为政府以民间方式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重要力量,30年来始终致力于国际人才交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及引智事业作出了贡献。最近几年,基金会开启了转型之路,2013年11月,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2014年9月,经北京地税局批准获得机构运作免税资格,同时被认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阶段,中国的引才引智工作,应该也必须走政府推动、市场运营的双轨道路。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和完全市场化,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实现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由政府推动建立国际人才交流基金,实现市场化、国际化运作,是撬动高端人才市场的必然。

记者:基金会的目标是什么?

苏光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的目标是依托国家外专局的领导和支持,借力基金运作比政府更灵活、比民间更权威的优势,建设高端、专业、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基金会,成为引智资金的重要来源、“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的重要支撑、国际人才交流融资的重要平台;成为解决当前引智多元需求与引智手段单一、政府引智资金增量有限与引智需求不断扩大等各种矛盾的重要手段。

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基金会比政府更灵活,意味着更加贴近市场,有着更高的工作效率;比民间更权威,意味着要更加专业化,明确且有效地体现国家战略。作为公益基金领域的新兵,基金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并争取到自己的“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记者:在新常态下,如何发挥基金会特色和优势更好服务引智工作大局?

苏光明:2016年基金会凝智聚力开展了两个课题研究:“基金会如何在新常态下发展壮大”“借鉴国内外成熟基金会发展经验,促进基金会转型发展”。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凝聚共识的过程。通过开展“两学一做”,深入研究中央在新形势下关于引智引才的指示要求,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如何建立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基金、解决基金来源、扩大基金规模等方面,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修订完善了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初步形成了“1+3”的社会捐赠基金管理制度和“1+8”品牌体系。

管理制度和品牌体系

记者:请您详细谈一下“1+3”的社会捐赠基金管理制度和“1+8”品牌体系。

苏光明:首先,我们制定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比较研究成熟基金会的管理制度,基金会起草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16年5月正式印发实施。《管理办法》作为基金捐赠使用的“基本法”,在资助标准、资助方式、资金运作三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

有了1个“基本法”之后,我们又先后制定了《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审批工作流程》《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指南》和《项目资助计划书》三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3”的制度体系;使基金会从项目需求分析、征集项目(公示7个工作日),立项、初审、专家评审(公示7个工作日)、基金会集体讨论、国家外专局领导审批(公示7个工作日),签订资助协议等若干环节均有规可依,保障基金项目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基金项目发展需要建立了若干领域的专家库,采用随机抽选专家的方式进行项目评审,确保评审客观、公正及专家评审的权威性。

同时,我们围绕国家战略和引智事业发展重点领域,形成了“1+8”的项目品牌体系。制定了“中华英才交流项目”计划,设立新兴产业、教育、金融、医疗健康、信息技术、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区域发展等国际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初步形成8个各具特色的国际人才发展专项品牌等,在项目设计上,注重嵌入式服务,通过整合资源、价值传递,提升服务效果。以项目展示等方式,及时披露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覆盖从项目设计——动员捐款——受益人选择——资金流向——资助效果——成果总结等整个项目全流程。

记者:请您谈谈《管理办法》在资助标准方面的一些基本原则。

苏光明:对国家重点扶持产业项目,实行成本补贴、定额资助等形式;对“高新尖缺”引智项目,参照“千人计划”外专项目标准、“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标准资助;课题研究、其他符合捐赠人意愿的国际人才交流项目,参照财政部、外交部、国家外专局等部门的有关规定资助,若无相关规定,则根据项目实际申请资助额度、专家评审意见、基金会审批和局领导批示后确定资助额度;课题研究及其他需资助项目,根据项目实际申请资助额度、专家评审意见、基金会审批和局领导批示后确定资助额度。《管理办法》在经费标准上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对传统做法和标准是个突破,对正规基金会来讲是个通用做法。

记者:《管理办法》在资助方式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苏光明:以往项目经费资助主要采取核销制。工作量大、环节多、手续繁琐,对于需要较大金额支持的项目往往力所不及,也不利于打造“品牌项目”“拳头产品”,不利于提高捐赠方对基金项目的关注度,也会影响其后续捐赠的积极性。《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经费“一般采用拨付制”的表述,并针对拨付制可能出现的监管问题,从签订承诺书、资助协议入手,从监管和审计的角度进行了专门规定。

专项基金树品牌

记者:请您分别介绍一下专项基金8大品牌项目的进展情况。

苏光明:教育类国际交流项目:与北京法政集团合作,建立广发国际人才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美国哈佛大学奖学金项目;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珠江投资集团合作建立南方国际教育发展专项基金。

新兴产业国际交流项目:与中国投资协会、美国惠氏集团合作,建立中国新兴产业国际人才发展专项基金,资助专家、会议、课题研究等。

金融类国际交流项目:与中国银行业协会合作,建立中国金融高端国际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与中国金融国际教育公司合作,建立金融风险管理国际化人才发展基金;与中国期货业协会、浙江南华集团公司合作,建立南华西湖国际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信息技术类国际交流项目:与中国信息技术协会合作,建立信息技术开发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与中清研技术开发院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国际化人才发展基金。

卫生类国际交流项目:与罗氏诊断集团合作,建立卫生医疗国际化合作发展专项基金;与东华软件集团合作,建立医疗健康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一带一路”国际项目:与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研究院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专项基金。

创新、创客类国际交流项目:与维盛集团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资助美国哈佛大学创新设计项目;与香港国际创客公司合作,建立创客产业国际发展专项基金。

区域国际人才交流方面,与张家口市政府合作共建区域国际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目前,基金会8大品牌项目已经运行了13个专项人才基金,累计从社会筹集近亿元人民币。

记者:筹钱是个困难事,专项基金从哪里来?在基金募集方面有哪些原则、办法?

苏光明:要做好基金募集首先要做好项目设计,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这其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以改革创新换来基金会事业发展的一片新天空。二是坚持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注重嵌入式服务。通过整合资源、价值传递,提升服务效果。三是坚持创新理念,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推进业务领域实现新拓展。四是坚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用事实说话,从以理服人(创新驱动到人才驱动,聚天下英才助力转型升级)到以例服人(以典型案例)、以利服人(丰富的专家资源、抵税免税政策),努力打造基金品牌项目,增强基金会的权威性、可信度,增加捐赠者的安全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长期以来,对于募集基金的运营采取的是定期存款获得固定收益的方式,而《基金会章程》中提及的购买国债和优质企业债券等运作方式未能实行。《管理办法》中作出新规定,采取购买国债、定期存款、优质企业债券等形式,在确保基金安全前提下实行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为基金会发展预留了空间。

记者:关于专项基金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样的考虑?

苏光明:基金会将从以下4个主要方向发展专项基金,我们称之为打造“四个方面军”:

一是行业人才发展基金。与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或企业合作,结合行业的国家重点发展方向、技术发展趋势、发展瓶颈以及人才培养的重点(引智支持的重点)需求,基金会提供基金平台与有意愿的单位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提升基金资助项目的针对性、专业性。

二是区域人才发展基金。与地方政府和外专局合作,通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重点的充分调研,以及与有捐赠意愿的企业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基金平台作用,调动地方外专局的积极性,协助地方外专局实现引智资金多元化。

三是中外合作人才发展基金。利用多年积累的国际人才交流资源和经验,与国外相关机构共筑国际人才交流基金平台。共同向国外公司、国际机构组织筹集基金,共同开展人才战略研究和国际人才交流项目。

四是研究基金。筹建研究基金,助力引智工作法治化、市场化、高端化、信息化等各个角度的研究,为引智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策略指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记者:通过基金会以基金资助的方式引才是国际通用做法,在这方面,其他优秀基金会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苏光明:为保证基金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先后走访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民政部社团管理局、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国内外知名基金会,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首先,健全的机构设置是基金会发展壮大的立业基础。成熟的基金会都具有健全的制度设计和完善的组织机构。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例,理事会由不少于5名且不多于25名理事组成。理事每届任3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国内基金会的普遍做法是,通过理事单位整合资源、创造价值作为发展壮大的一种手段,通过聚焦专业领域,实施优势项目,打造特色产品,有效地促进了基金会的快速发展。

其次,持续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是基金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希望工程”、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书海工程”、友成基金会的“小鹰计划”和“创业咖啡”等项目,树立起了基金会的良好形象,不仅取得了强大的品牌效应,更赢得了持续的资金捐赠。我们的基金会亟须这类量身打造的、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

第三,专业的资金运作是基金会发展壮大的有效保障。募集是基金会获得资金支持的手段之一,受诸多因素制约,这仅是被动获得资金的手段。而资金运作却是基金会获得资金来源的主动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打造阳光、高效、诚信基金会

记者:关于基金会下一步发展,您有什么设想与建议?

苏光明: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果说2014、2015年取得抵税、免税资质、统筹规划之年,2016年则是顶层设计和理论支撑、制度设计之年,那么2017、2018年将是打造标志性项目、用事实说话,用精品案例教育人、影响人,从以理服人到以例服人,由泼墨写意进入工笔细描的阶段。

一是优化机构和职能。目前基金会还是按照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划分的内部职能部门,缺乏专业化的业务分工和人员构成,无法满足基金运行发展的专业化需求,我们将以机构“三定”方案调整为契机,按业务流程优化内部部门设置,增加国际合作部门,增加技术岗位。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基金会虽然初步建立了“1+3+8”的制度和品牌,但与基金运行密切相关的财务、法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在工作制度建设上,需要引入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建立权责分明、奖罚分明的内控制度体系。同时,研究制定《2018年-2020年基金会发展规划》,修订《基金会工作手册》。三是尝试公私合作(PPP)等新模式运作。新常态下,基金会应尝试建立与捐助企业和受赠方长期性、可持续性的合作模式,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和引智中心任务,探索推动公私合作(PPP)模式在引智资金筹集中的应用,设立更有吸引力的品牌基金项目,成为国家引智资金的重要补充。四是打造阳光、高效、诚信基金会。通过加大基金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网站建设、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透明度,引入社会监督,打造阳光诚信基金会。除外,拟开设“基金会APP”,充分利用新媒体扩大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五是树立“高端、专业、国际化”的品牌和形象。除“海外名师”“中华精英人才培训计划”外,下一步将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定“新丝路人才培养项目”计划,集中精力打造重点品牌项目,提升基金会品牌形象和价值,扩大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专项基金签约现场

猜你喜欢

专项基金资助基金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汉寿:乡镇教育专项基金超千万元
天津农商银行“兴农助教”专项基金已资助6590名学生用款逾1568万元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专项基金 管理工作的通知
浅谈社保专项基金内部审计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