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小说中的生态思想研究

2017-08-05汪金凤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然生态

汪金凤

摘 要:科幻小说是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的主要载体,是她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大胆揭露和批判。本文从生态主义角度探讨《第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中的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和精神生态思想,以期对现代社会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态主义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冈师范学院2013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028603)研究成果

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生于1919年10月22日,多次获得世界级文学奖项及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于2007年也就是其88岁高龄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孜孜不倦,在50多年的时间里,写了几十部题材不同、风格相异的作品。以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简述地狱之行》和《幸存者回忆录》为前奏,莱辛的创作主题步入了科幻小说行列。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莱辛陆续创作了《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案》的系列小说。在此系列中,她一改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写法,关注宇宙,借助想象空间,采用象征、隐喻荒诞的手法剖析越来越糟糕的自然环境、给人类带来痛苦甚至是死亡的饥饿和战争,探寻未来,预测人类直至走向的可能的毁灭。“生态批评是生态主义,特别是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的文学批评。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机器艺术表现。”[1]本文以系列小说中的《第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为例,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探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

一、敬畏自然、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态思想

第八号星球,温带区域宽,寒带区域窄,气候宜人,人们安居乐业。他们的家园充满着温馨的自然色彩:“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的绿叶,我们的星球是红色和棕色的,山上的黄铁矿和石英闪闪发光”。[2]然而当只存在传说中、只有寒冷两级才有的雪降落时,平静被打破了,多彩的世界变成了单调的白色。刺眼的白雪,肆虐的寒风,以及耗费了一代人的投入而建成的黑色保护墙使人压抑。气候变得异常,动植物也一反常态。天气寒冷,植物停止生长。动物以青苔和矮小灌木充饥,人们也变得只能以动物肉类充饥,甚至拿网和鱼叉去神圣湖泊中猎食。短暂的夏天,种类变得单一的植物疯长,这让八号星球的居民欣喜若狂,喜极而泣,如可怜的野兽般地在开着蓝花的灌木丛中打滚雀跃,但短暂的温暖带给他们的是昙花一现的希望。在寒冷气候中生活的动物,虽然抗寒能力增强了,但他们在新环境中变得麻木而孤独,不再对人类熟悉和亲昵,他们的眼睛明亮但毫无表情,更谈不上淘气和友好,就连与他们的同类也是如此,他们也很少成群结队,而是独来独往。

八号星球的居民一度視掌握着先进科技和许多星球统治权的老人星为心目中的保护神,他们享受着老人星的庇护、安排以及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愉悦。直到他们原以为能被老人星预测和掌握的极寒天气不可抵御,原以为能移居的代表着希望和美好的Rohanda星球环境糟糕无法居住时,他们变得惊慌失措。从敬畏圣湖到在圣湖捕猎,从温暖的八号星球到极寒的八号星球,自然界给八号星球的居民一次致命的惩罚。他们从未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直到在冰天雪地中才开始认识到他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和处境。文中Alsi在大雪中负伤,温情的小动物温柔地呵护她,康复的她也精心照顾于危难之时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小动物们,视它们如兄弟姐妹。这一温馨画面与前文的恶劣气候、异化的生物和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映射了莱辛所提倡的敬畏自然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态思想。

二、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态思想

第八号行星自然生态的失衡,迫使人们加大对资源的掠夺,导致资源紧张。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导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失衡,即社会生态失衡。原本团结信任、和谐共处的居民在极寒极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再相互问候以示友好,只有猜忌,人与人之间变得疏离了。为了争夺生存资源,最初,他们反感别人靠近自己的家园,拒绝别人踏入自己的家门。后来,他们为了抢占越来越少的食物,他们发生口角,挑起了事端,甚至大打出手,最后当生存资源变得更少时,他们常常会以族群为单位发生暴力冲突甚至战争。整个过程中,最初的反感是产生于心理层面的,拒绝也是发生于口头语言中的相对较为礼貌的言语行为,可是口角就变成了充满敌意的言语行为了。当冲突产生的时候,他们起先只用随手捡起的石头,后来却发展为具有强烈攻击性功能的棍子,甚至是带有直接伤害性的杀害其他生物的利器如鱼叉。当族群战争爆发时,他们的目标甚至发展成了杀害对方,使自己得以更长时间地存活下去。不仅如此,伴随着自然生态的失衡,两性的特征和关系也变得异常:比如说性别特征的模糊和异常。气候环境与食物结构的改变,人们必须努力地生存下去,女性甚至对自己的第二性征也变得麻木了:“Alsi…….黄色的皮肤紧紧地箍在上面,每一根骨头都清晰可见……胸部较低的部分有两个皮包骨头的袋子紧贴着,袋子的尽头是小的硬块,支撑着硬块的皮肤上充满了棕色的皱褶——她的乳头”。[2]

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态思想

“这是一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生长,一方面还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3]鲁枢元在《生态批评的空间》一书中如此定义过精神生态。精神生态离不开精神需求和支柱,也可以叫信仰。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生活在八号行星的居民们一直视老人星为他们的信仰,犹如上帝,因为他可以带给他们一切他们想要的。老人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往八号星球,并教会他们使用相关设备和技术,帮助他们管理规划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星球资源。就连星球的人口都由老人星帮助被设定在特定的范围中。他们认为他们的存在是因为老人星的存在,所以他们崇拜老人星,认真履行老人星为他们制定的各项制度,虔诚地认定老人星就是他们的造物主和庇护者。可是,当老人星神奇预测出来的用于抵御暴风雪的黑色高墙倒塌时,当老人星许下的带他们移居到一个温暖富饶星球的承诺无法兑现时,他们的信仰瞬间遗失了,他们迷失了自我,无所适从。这既是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更反映了他们精神世界的病态。

四、莱辛生态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

文学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莱辛充满着生态思想的科幻小说,总体来说,离不开她生活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时代背景。

(一)非洲的童年生活

莱辛,1919年在波斯出生,父亲是帝国银行的官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他落下了残疾。希望快速发家致富的他在1924年举家漂洋过海,迁居至南罗得西亚,花掉所有存款购买了1000多亩的土地种植玉米。但泰勒夫妇完全不懂玉米种植技术,致使收成不佳,没有获利,反而让家庭经济进入了窘迫状态,入不敷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再加上所在农场与相邻农场距离遥远,交通闭塞,莱辛童年最大的乐趣便是看屋顶上的茅草贪婪地吸吮天空的雨水,倾听响亮的蛙鸣,聆听雨水轻轻敲打枝叶滑落地面的声音……正如莱辛自己说过的那样:“我曾有过不同寻常的童年,那种童年现在谁都不会再有了。我的意思是,我现在才明白自己是在近乎于某种天然乐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4]正是这种远离工业文明喧嚣看似枯燥的童年,使得莱辛有机会与真正的自然接触并感知自然的神秘和美好。在自然的拥抱和培育下,莱辛思考生命的意义,认识到人类只是广阔的风景里许多生命中很小的一种。[5]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因其童年的生活油然而生,这也是莱辛产生自然生态思想的成因之一。

(二)边缘人的身份困境

童年因家庭原因迁居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非洲,使得她非常渴望和回到母亲口中象征着文明的英国,在那边还有能引起她共鸣的共产主义。可当她带着幼小的儿子回到英国伦敦时,她迷茫了,穿行于前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她找不到归属感。伦敦于她很陌生,而且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极度思念曾经生活过的非洲。可当她想回去时,又因她来自殖民地国家,且在英国一度加入过共产党,又被禁止重新返回非洲。

(三)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纪大战的社会背景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步入了工业化时代。先进的科技、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带来了城市中机器轰隆隆的噪音和烟囱里黑乎乎的粉尘、浓烟。甚至科技被运用到武器中,最终在战场上杀害人类。人类在象征着文明的先进科学技术中尽情地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也在忽视的状态下承受着环境恶化、资源急剧减少和人类发展方向何去何从的后果。不仅如此,1914年和1945年的两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人们对于贪欲的追求和对自然秩序的轻视。战争中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威力让人类不寒而栗,给人们的肉體和精神造成极大的伤害。莱辛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本我,如何看待社会环境中的本我。哦,是的,说我是统治末期出生的孩子,这种说法太简单了,然而那种说法当时还没有被使用,那么就是说大英帝国统治末期吧。是的,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长大的那一代人,然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塑造。”[7]正基于此,莱辛在其科幻小说中充分体现了其对社会发展的忧虑。

总之,莱辛的《第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是莱辛生态思想观的载体,她通过对极端的生存环境、失衡的社会状态和迷失的精神世界的描写,警示人们只有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平衡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8.

[2] Doris Lessing.The Making of the Representative for Planet

8[M].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4:15.

[3]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4] [美]奈特·里德.坚忍不拔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李谧,译.世界文化,1989(2):4.

[5] 恺蒂.莱辛的非洲情结[J].书城,2007(12):94.

[6] [英]多丽丝·莱辛.影中漫步[M].朱余凤,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猜你喜欢

自然生态
《白轮船》中的生态美学性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安·贝蒂的《一辆老式雷鸟》
毛猿的喜剧和现代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