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豪放词风格溯源

2017-08-04肖卓娅胡静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研究价值苏轼

肖卓娅 胡静

摘要:诗词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成就,受到政治文化的影响,古代的词风可以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本文就以苏轼的词作风格变化分析豪放派词风形成的具体原因,并探讨豪放词风格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及价值。

关键词:苏轼;豪放派;词风溯源;研究价值

在文学史上,专家学者都公认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开创了有别于婉约风格的豪放派词风写作的先河。在文学研究史上,人们对“豪放”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主流思想有三种:其一是指苏轼的创作个性;其二是指苏词的不合礼乐教术;其三是指与婉约派相对立的风格。本文从分析苏轼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政治背景角度出发,探寻苏轼豪放词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是苏轼豪放派词风形成的前提

苏轼生逢积贫积弱的北宋时代,从小受到其父亲苏洵的文化熏陶,少时成名,在二十一岁那年怀揣着雄心大志走向仕途。苏轼的政治生涯可以以“王安石变法” 为分界岭,在王安石变化前,苏轼的政治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凭借着出众的才华,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礼部初试,次年又进入殿试,随后引起出众的制策,得到了宋仁宗的重用,担任大理评事及凤翔府判官,及治平二年又出任判登闻鼓院;后不久因妻子、父亲去世而守孝三年,等再次复出时,逢新帝上任,王安石变法,这与苏轼的政治观念完全不符,几经争取无效之后,不得不申请外调,远离朝堂是非。可以说苏轼的仕途在王安石变法后就变得起伏不定,但仕途上的打击并没有摧毁苏轼的雄心壮志,尤其是在任密州知府时,在任职途中写到: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恨,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由此可见,尽管旅途艰辛,难以阻挡苏轼前进的步伐,整首词的创作已然初具豪放派风格,到密州之后,朝廷的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法的施行受到了阻碍,想到自己能重返朝堂,官復原职,苏轼就极为兴奋,于是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子,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所作词作中最具豪放派风格特征的,词作中借用冯唐、魏尚等人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满腔的雄心壮志,整首词不拘小节,气势磅礴,充满激情。由此可见,仕途中的跌宕起伏对苏轼的词作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避同趋异的文化价值观是苏轼豪放派风格形成的理论基础

受到朝代衰微的影响,文人士大夫提出了自己强国富民的主张,经过不断争执,最终选定了王安石激进的变革措施,其中王安石为了保证变革的顺利开展,提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加强思想控制,控制人们的言论自由。这一主张与苏轼的避同趋异想法相违背,遭到了苏轼的强烈反对,其屡次提出“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使人同己。”字里行间透露出了苏轼的文学观念,即反对思想统一,文化同化,尊重人的个体差异,主张人们言论自由,具有自己的主见,不盲目追随社会流行风气,苏轼这种避同趋异的理念,使其在创作风格中特立独寻,开创出与当时主流婉约派词风不同的豪放派风格。

三、有为而作、天人合一的创作观念是苏轼豪放派风格形成的艺术原理

在北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主流文化都以婉约的花间词派为代表,词作的主要内容涉及酒色犬马,大多以娱乐消遣为主,辞藻华丽,这种创作观念与苏轼的文化价值观严重相违背,并对这种词风做出了强烈的批判:言而无物,空具其表;语言浮夸,追求唯美,无为而作,难以堪登大雅之堂。由此可见,苏轼与当时的主流文化思想存在尖锐的矛盾,并指出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淫词艳曲”,应当遭到抑制,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即词曲的创作要能够反映社会的现状,褒贬政治时事,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又要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说: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梵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儿满路旁。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通过借用明唐黄的典故讽刺美色误国的君王,提醒人们戒骄戒奢,居安思危,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奠定了苏轼词的创作风格,并在此后的创作中都沿袭这一风格。同时苏轼的创作风格除了沿袭“有为而作”的观念之外,还受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创作核心,其主张顺应天道,顺其而为,这是苏轼根据其一生的政治生涯而总结出来的理念,面对跌宕起伏的仕途,苏轼只有通过自我调节和天道如此的思想解脱自我,其中这种思想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豁达的人生价值观,体现了苏词豪放的本质特点,也是苏词创作的灵魂。

追根究底,苏轼豪放词风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生涯及其文化价值理念息息相关,打破了婉约词派一同词坛的地位,豪放派词风出现和发展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传万.论苏轼的豪放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2]杨忠.气之积聚与词之豪放——论苏轼豪放词的形成[J].长春大学学报,2001(04).

[3]张欣.逢乱世舞凌云健笔 遇坎坷享烟雨人生——浅谈苏轼豪放词[J].鸡西大学学报,2007(03).

猜你喜欢

研究价值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及价值分析
广元石窟摩崖题记的资料及其价值
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与提升的研究价值
中日文化交流中往来物的研究价值
藏羌地区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研究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